上海經濟危機四伏(上)

近十年來,上海城市面貌的變化確實驚人,經濟建設的成就也相當傲人,成為一塊舉世矚目的「熱土」。可是在這些建設背後,上海卻隱藏著令人擔憂的經濟危機。

■上海到處充滿繁榮的商業活動,但能夠推動經濟再躍升的動力——製造業卻逐漸失去競爭力。 (攝影者.翁挺耀 )

不久前,上海市副市長周禹鵬自豪地透露,二○○四年上海GDP(國內生產毛額)將達七千四百億元,比去年同期成長一三‧五%,增速達到一九九八年以來的最高水平,連續十三年保持兩位數增長。上海長期以來一直是中國大陸最大的工業基地,可是十多年來,除了寶鋼、金山石化等國家政策性保護的大型國有企業外,上海的製造業已幾乎全軍覆沒。這是因為從朱鎔基當市長開始,上海就主動放棄傳統優勢,制定了所謂「三二一」發展戰略。所謂「三二一」,即最優先發展以金融業為核心的第三產業;保留部分第二產業——製造業;減少第一產業——農業的比重。可是上海在失去傳統優勢的同時,並沒有找到新的優勢。

一九九二年,上海提出要建設國際金融中心;到二○○五年金融業占GDP的比重要達到一八%,預計年均增長一五%左右。當年筆者曾撰文指出,在大陸資本市場不開放的前提下,上海不具備成為國際金融中心的條件。十二年過去了,金融業在上海的發展一直處於停滯不前的狀態。二○○三年金融業對上海GDP的直接貢獻比率為一○‧一%,甚至低於二○○二年的一○‧八一%。二○○四年,由於股市、保險的疲軟和金融開拓上的捉襟見肘,金融業對上海GDP的貢獻仍不樂觀。

金融不振,航運前景不明

...本文未結束

免費訂閱!
商周最新出刊報‧隨時掌握最新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