詐騙受害者現身說法》那個陌生人,用一張SIM卡偷光我存款、預約疫苗當手機成為你的網路銀行、證券、生活中各種大小事的窗口時,一支手機被盜走,損失是什麼?答案是,你的人生!今年四十八歲的林先生因手機被盜用,存…
「馬先生,不好意思,因為我們購物網站系統錯帳,誤將你的信用卡多刷了八千元,等下銀行打來照會,請你把相關資訊告訴他,協助退費……。」當我接起這通「+886」開頭的電話,對方準確的說出我買了背包,金額也一清二楚…
詐騙是這個時代的「新病毒」!趨勢科技全球消費市場開發暨行銷協理劉彥伯指出,因作業系統防毒功能日益強大,新興科技技術如區塊鏈也少有病毒,「但詐騙行為絕對不會消失,也為反詐騙和資安產業創造商機。」詐騙要成功…
當數位科技已經深入日常生活,疫情更讓各式「零接觸」應用大行其道,舉凡外送、叫車、會議、消費支付、證券下單,還有申請貸款等金融服務,都靠手機完成,也成為身分認證的方式之一。在金融業資安控管越來越嚴格下,歹…
如果你今天身在義大利,你可能會突然收到一封簡訊寫著「我們察覺到您近期更換過SIM卡,若非您本人申請銀行轉帳,請聯繫……,」代表你已經被日益猖獗的SIM卡盜用詐欺盯上,而該國最新的做法讓你在第一時間就能察覺。S…
熊市,真的來了嗎?短短一個月,那斯達克指數跌回二○二○年水準,台灣的加權指數在今年才剛創歷史新高,至今已下挫逾兩千點,恐慌的氣氛蔓延全球。股市又急又快的跌幅,令摩根士丹利全球首席經濟學家卡彭特(Seth Ca…
「股市天天跌,我到底該怎麼辦?」這陣子,你是否每天都在群組、臉書上抱團取暖,仍不知所措?你是否開始後悔,「早知道上個月就停損了!」甚至質疑把錢丟到股市根本是一個錯誤?除了刪除下單軟體,或是幻想不斷縮水的…
台灣股市創歷史新高後又大跌,平均每個台股股民賠了五十二萬多;彭博則引述摩根士丹利報告,稱美國的業餘投資人,已經輸光在疫情大流行期間所累積的財富,到底是股市過度悲觀,還是產業面已開始由盛轉衰?商周第一時間…
相守40多年的妻子,打算從16樓陽台一躍而下……我衝上前抓住她狂喊:抓好我,不能放!即使已經過了兩年多,平日給人冷靜苦幹、科技界拚命三郎印象的陳良基,說起這段過程,表情雖如講課般平穩,淚水卻靜靜從他眼角滲出…
一場疫情,讓全世界人們的心靈問題越來越嚴重。世界衛生組織(WHO)今年三月發表研究論文顯示,光是疫情發生第一年,全球焦慮和憂鬱的罹病率就大幅增加了二五%。在台灣,根據健保署統計,去年前三季的身心科就醫人數…
我的同事原本工作做得又快又好,是公司倚靠的大將。但一次專案失敗後,很多事都變了。有些決策他開始猶豫不決,甚至遲交,工作品質下滑了……。被老闆罵後,他又開始遲到了,頻繁請假。問他怎麼了,他又看來精神不好,…
航太龍頭漢翔有個很酷的關懷員制度。它早在20年前,就開始推動員工協助方案(EAPs),獲得勞動部、衛福部數度頒獎肯定,甚至吸引心理諮商領域以它為個案,看它如何透過EAPs增進員工績效。漢翔航太鼓勵熱心的員工報名接…
有問題,就有商機。根據創投動向調查機構PitchBook數據顯示,創投業者去年向全球心理健康相關公司投資了六十九億美元(約合新台幣兩千億元),是二○一九年疫情前的三倍!疫情中悶壞了,腦中自責、氣餒的負面情緒揮之…
繼三月中央銀行升息一碼,四月行政院通過,炒房最高重罰五千萬元的修法草案;後續,央行連環升息、第五波選擇性信用管制,都可能發生。但台灣房價會跌嗎?恐怕不會。因為,有一個最大的「土地原料商」,正以市場機制之…
「這裡面涉及很多利害關係,會有很多人出來阻擋你,你們要寫這樣的題目我很敬佩。」前行政院長陳冲對我們這麼說。為什麼感觸這麼深?因為他十幾年前推動實價登錄揭開長期房市交易黑幕影響太多人的利益,過程困難重重,…
全台縣市政府標售土地數字驚人。但其實,也有政府單位發展出不賣地也能賺的方式,那就是標售「地上權」。以台灣人「有土斯有財」的觀念,地上權會不會很冷門?不!其實這類案件,近年大受業者歡迎。例如,台灣超市龍頭…
政府瘋賣土地有什麼後果? 可看看隔壁中國當前的處境。中國是財政仰賴賣土地最嚴重的國家之一。去年,中國地方政府靠賣地賺了人民幣八兆七千億元,占中國國內生產毛額(GDP)比率十年內大約增加了五○%。中國》官員為…
「我就是太守法傻呼呼等,若直接去醫院或許我的孩子就不會重症!」四月中旬,新北市一名兩歲幼童確診Covid-19後重症離世,該名男童父親接受採訪時悔恨的表示,當初若不是在家苦等政府派送救護車,而是直接打破規定前往…
台灣單日確診人數不斷攀升,中央防疫措施也逐漸鬆綁,政府已定調台灣要從清零轉向「與疫情共存」。前副總統、中研院院士陳建仁接受專訪時說,未來四十五天內,將第三劑接種涵蓋率衝到七○%,是台灣邁向新常態生活的關…
談起企業們的抗疫策略,第一時間,你會想到什麼?是分流上班、居家辦公?還是緊急推出外送,或上線電商平台?以上這些答案,或許你近兩年來已耳熟能詳,或早就著手進行,但如今,已經走過Omicron疫情的國際多份研究報…
發生未預期錯誤,請洽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