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欽的戰爭已經在加油站,傷害美國家庭!」台北時間三月九日凌晨,美國總統拜登在白宮前發表聲明,美國將針對俄羅斯石油、天然氣與能源出口,進行全面管制,他指出:「捍衛自由要付出代價。」三位數的高油價,就是他…
高油價,是今年牽動全球市場最重要的關鍵字。自三月起,油價一度創下逾三成漲幅,但也曾出現單日逾一○%的瘋狂跌幅,牽動股市等投資市場。面對三位數高油價時代,投資人該如何自保,才能在震盪劇烈的市場勝出?首先,…
全球原油市場價格在三月寫下近十年新高,商周採訪在石化產業經歷逾五十年的台塑石化董事長陳寶郎,請他拆解分析目前石油市場現況及接下來的潛在變化:商周問(以下簡稱問):英美率先對俄國能源出口喊禁,會如何影響國…
俄烏之戰在二月二十四日爆發,原本市場預期可速戰速決,至今卻演變成「持久戰」,歐美制裁也步步升級,三月七日美國傳出可能禁運俄國石油,國際油價應聲大漲。國際貨幣基金(IMF)警告將引爆物價上漲壓力,股市應聲大…
你或許很明顯的感受到,生活越來越「素」。走進家樂福,架上擺著燕麥奶饅頭,冰櫃展示著植物肉香腸;連鎖中式快餐店常態供應「新豬肉」水餃,咖啡店賣的輕食可頌,也夾著植物肉火腿,就連網路上也開始出現植物奶團購。…
「為什麼微軟還沒死?」《紐約時報》去年七月如此問。這家曾錯過近年重大趨勢的企業,二○二一年卻大爆發,不僅市值突破兩兆美元,還顛覆了遊戲產業格局。它的重生見證了「企業轉型,文化先行」的重要。已經年近半百的…
二○二一年十一月四日,優步(Uber)宣布它實現了獲利──雖然只是基於「調整後的EBITDA」(編按:稅息折舊及攤銷前利潤)這個引人質疑的指標。即使優步表面賺錢,仍難掩一個現實,那就是它離當初宣揚的「共享經濟」越…
網路調查機構「視覺資本」(Visual capitalist)根據二○二一年Google搜索量和新聞量、與競爭對手的相對表現等指標,選出六家「最夯企業」。這些「夯」有的是正面的──例如輝瑞、抖音;有的卻是負面的──例如Meta(…
中國限電衝擊的連鎖效應,從製造業波及到比特幣礦工們。全球比特幣產量有逾半來自中國,當局雖禁止比特幣交易所,但未禁個人持有加密貨幣。這些加密幣挖礦場主要集中在有豐富水力發電設施的雲南等地。九月下旬,中國各…
人人都知道缺晶片,但你知道現在連小丑也缺嗎?在北愛爾蘭,一家馬戲團老闆達菲(David Duffy)對BBC抱怨,因為疫情衝擊,很多外國小丑都來不了,他只好鼓吹更多當地人來當小丑。「這世界正面臨一切事物的短缺——包括…
最近高盛出具一份報告,名為「從復甦到稀缺(From recovery to scarcity)」,探討在大稀缺的環境下,投資大宗商品的機會何在。該報告用了一個頗為貼切的說法來形容當前的能源危機,也就是「舊經濟的復仇」。什麼是舊…
今年夏天很極端!一來台灣可能再如去年出現颱風「零登陸」紀錄,二來東、西半球更是天災頻傳:創紀錄高溫熱浪襲擊美加;德國等西歐國家碰上百年洪水;中國河南省慘遭千年一遇洪災。極端氣候威脅人命,也傷害全球經濟。…
歐盟想在二○五○年成為淨排碳量為零的大陸,為了達成這個宏偉目標,七月中發布了涵蓋十二項政策的「五十五套案」(Fit for 55),讓多國政府、出口企業都繃緊神經。為什麼?因為,這不僅是歐盟有史以來最大膽、最有野…
一張過去大眾認知中,能無限複製的免費圖片,為何現在突然可以坐擁上億天價,甚至登上佳士得等國際拍賣場殿堂,更吸引NBA、麥當勞、古馳(Gucci)等國際企業的目光?原來,背後關鍵在於非同質化代幣(以下簡稱NFT),…
筆記型電腦和運動用品有什麼共同點?答案是:過去「罕漲」,如今卻「喊漲」。在台灣,被稱為「不降價就偷笑」的筆記型電腦,即將開始漲價。龍頭廠商宏碁與華碩,今年第二季起將調漲五%至一○%,這是十年來筆電首次大…
一場史無前例的「晶片荒」,如何引發物價上漲的骨牌效應?最近科技業發生兩件很罕見的事:一個是相隔十年,雙A筆電再次漲價;另一個是,台積電總裁魏哲家致信給客戶,取消明年的價格折讓,等於變相漲價。這兩件事背後…
近期市場討論最熱烈的,是美元觸底反彈,原本升值力道勢如破竹的新台幣,升勢受阻。背後的驅動因素,就是通膨預期的升溫。國際美元首季一枝獨秀,美元指數累計上漲三.六六%,為兩年多來最強漲幅。反觀新台幣三月對美…
一個月前,矽谷暴紅語音社交平台Clubhouse進入台灣市場,商周同步投入,成為第一個參與的媒體,一個月過後,我們怎麼看它?過去,臉書是我們的人脈社群,然後,大家習慣用Instagram(IG),用圖片跟朋友分享,之後,語…
非裔美國人喬治.佛洛伊德之死,引爆全美抗議怒火。醫療保健龍頭嬌生旗下的OK繃品牌Band-Aid也加入聲援,在Instagram宣布,他們將推出一系列黑、棕色繃帶,藉此「擁抱多元膚色的美麗」,並強調「我們聽見了,也看見了…
「我不是在看Line,就是在準備回Line。」你,也染上了這種網路溝通症候群嗎?肺炎疫情爆發,越來越多公司開始實行在家工作。當遠距工作成為日常,透過Line、Telegram、WhatsApp這類的通訊軟體交辦、追蹤工作,或做專案…
發生未預期錯誤,請洽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