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道豆腐菜「老皮嫩肉」,隨新派的川菜館風行好一陣子,指的是油炸的雞蛋豆腐,外酥裡嫩。這菜名易記,雖稍微佻薄,四處也多有沿用。實際上,凡煎炸過的豆腐,都算得上是「老皮嫩肉」。無論老豆腐(板豆腐)或嫩豆腐,原來清素柔軟,一經煎炸,多一襲油香和咬口。然而得用上大…
中山北路是台北特別好看的一條路。其上的國賓飯店是歷一甲子的現代風格建築,我喜歡隔著楓香樹與樟樹的葉蔭看它,影影綽綽間的湖綠色牆磚,白色雨眉,經久耐看。去年老建物拆除準備改建,心裡很感可惜。改建期間,國賓中餐廳移至遼寧街繼續營業,合併粵菜和川菜兩種廣受歡迎的…
此行停留蘇州的時間短,麵澆頭是嘗不盡的,唯能挑著吃,恰遇初夏時令「三蝦麵」應市。蝦是河蝦,個頭小,鮮嫩。蘇州常年有蝦,然而每年端午前後盛產,此時雌蝦有卵,蝦頭內腦發硬。將蝦仁、蝦籽、蝦腦清炒,攢黃酒,清香柔膩見本味,一種淡墨疊染的美學。我在北寺塔附近的「姑…
為簡體版著作的宣傳,獨自去一趟蘇州和上海。單人最易用餐的方式之一,是吃麵。而蘇州,恰是吃麵上好的地方。幾天內我吃了數碗蘇式麵,有湯有乾,有葷有素,陸上走水裡游的,然而,還有太多好麵沒有吃成。幾乎要說,為了多嘗幾碗蘇式麵,而多停留幾日,都是願意的。世上麵種萬…
前不久,為滿四個月大的孩子收涎,藉機與母系親族相聚。疫後,中式圍桌吃飯的次數驟減,選在八德路上的「香港醉紅樓潮州菜館」午餐。一九七五年,醉紅樓在建成圓環邊上創店,是外公昔年偏愛的餐館,我還是娃娃時,就讓外公牽著小手去吃飯。台北的潮州菜原已稀罕,在外公遠行多…
近日讀書,有本《上海日常旬味》(木馬文化)尤有興味。其書對上海日常家庭菜色著墨頗多,比如寫「冷麵與綠豆湯」,又或者「泡飯與菜泡飯」,這些不多見於江浙菜館的食物。暑氣正盛,讀此文字,便動念吃湯泡飯。泡飯不同於粥,是熱湯澆在熟飯上。不經滾煮,米粒分明,湯裡澱粉…
日本導演是枝裕和去年來台參加金馬獎,偕編劇坂元裕二到復興南路吃清粥小菜。這種吃法甚是內行。外地朋友若不易進到台灣家庭裡去吃家常菜,則清粥小菜館做為一種展示櫥窗,能夠少量多樣一嘗台式家常菜色。復興南路過去是清粥小菜一條街,全盛時期七八家店。深夜裡一街銀亮,時…
家住城郊重劃區,附近食鋪很少,早餐通常在家裡做。若出門去吃,便是專門找家裡做不來的那種早餐,比如燒餅油條。比如我們今天要說的這家「至誠豆漿坊」。至誠豆漿坊背後是陽明山,已在台北盆地邊緣,若非因它遠離市中心,捷運不達,且周圍極難停車,以其食製品質,必然會成為…
坐月子倒數兩週,體力尚未完全恢復,然逐漸堅實起來,開始能吃些麻油菜色。月子中心所供應的月子餐,堪稱豐盛。每餐飯菜、燉湯、甜品,備上五六碗,兩人吃都能,一人全吃下則太撐。然而我總感覺,它隱隱有一份戒慎恐懼。小心的在傳統進補概念和西方營養學之間,乃至視覺觀感和…
今年初,我的長女誕生。年近四十才經驗懷胎生產,見孩子偎倚在臂彎,光潤新淨的稚臉,分分鐘感到造物神奇。同時,孕產過程之艱辛,也使我份外想念故去的媽媽。 華人產後坐月子的道理,我是信的。近年時興的月子中心,我也去了。不過實在是不得已的。倘若媽媽或婆婆健在,且願意…
東三水市場的名攤「艋舺大豐魚丸店」,一九五七年創,特售魚漿製品。其生意壯盛,人潮之源源不斷,有著目測即知的高手氣場。我從未經過該攤空手而返,總有些什麼可買,端看需求。艋舺大豐的前場,劃作熟食與冰櫥兩部分,後場為油鍋,炸料在此鮮炸即售。丸餃多以自家魚漿精製,…
北艋舺(萬華)的東三水市場,我極愛去且頻去,尤其在冬季。三水街得名於三條水溝,東起艋舺大道,西至梧州街。東三水市場原來是「東三水街攤販集中場」將原來的場外市場集中經營,其中包夾著興建於一九三五的日治時期古蹟「新富町文化市場」。「新富町」建物修整後,改作展覽…
我的散文集《老派少女購物路線》日前發行日文譯本,為此去了一趟東京,出發前兩週才決定公務行程,旅宿選項有限,於是投宿神田區輕簡的商務旅館。神田位於皇居東邊,與其他老江戶風格的街區如淺草、日本橋皆在同側。此區百年老鋪林立,旅館對門即為一百二十餘年歷史的「篠崎豆…
泰國一鬆綁入境防疫規定,我即動身回訪,探望曾寫及或心裡珍視的老鋪,願它們疫後安好。疫情重創高度倚賴觀光業的泰國。以餐飲業為例,二○○九年創立,無緣一見的米其林一星餐廳Bo.lan,去年宣布永久停業。泰國名廚伊恩基第差(Ian Kittichai)馳名已久的餐廳Issaya Siamese …
旅行前,見眾人去葡萄牙,多討論葡式蛋撻(Pastel de Nata),並頭頭是道比較各家版本。我到當地也不免吃上幾件葡撻,不過很快發現這個十六世紀崛起的航海國度,熟用蔗糖與香料已五百年,其甜品世界遼闊豐繁。實在能夠多方嘗試,心得寫在這兒,分享各位。里斯本數間百年咖啡館…
里斯本的聖本篤咖啡館(Café de São Bento)大門緊閉,入內用餐得先按鈴。門敞一半,初老年紀侍者露面,格紋背心黑色領結,氣質彬彬。確認訂位後迎人入內,同時開啟一個紅絨色,昏黃而香融的老派用餐之夜。八月下旬到了葡萄牙里斯本。一九八二年創立的聖本篤咖啡館位於國會旁…
熱島效應下的台北盆地,夏季高溫近四十度。天候是入廚抗力,前兩回專欄寫涼筍和絲瓜,食之下火,仍得開爐動灶。今次,索性和各位分享家裡的夏季三明治,隨手可就,不興一絲炊煙。以麵包或餅包夾餡料食用,幾乎是人類本能做出的食物,歷史深久。然而相傳三明治(Sandwich)一詞…
小暑一過,烈日灼人,家裡又隔三岔五的吃起絲瓜來。絲瓜雖然一年四季皆產,但因為清熱下火,總是把握夏季盛產時多吃,天涼後便難得買了。絲瓜品種之中,長型多稜的澎湖絲瓜最脆嫩,我的媽媽生前以台語叫它「十捻菜瓜」,「捻」指其折稜。她說時總是發笑,因為與台語「雜唸」諧…
二○二二年這一年,從春雨到入梅,降雨很頻。連數日大雨,人們連語氣都生霉。我倒不煩,因為心底有個盼頭。知道雨過之後,綠竹筍就要大出了。一律是清晨,六點多七點前,筍農陳媽媽來電:「愛珠小姐,今天的筍很漂亮,要替妳留幾斤?」窗簾闔上的臥室還暗著,話筒彼端已陽光普…
數年沒有在家烘麵包,再次動手,為了叉燒麵包。過去在家做麵包,也非是熱衷,通常是因為在台灣吃不到的麵包類型。近年多位本土麵包冠軍開店,用料講究,技術高超的歐式麵包,已不若從前稀缺。返台前幾年,曾製作最尋常的英式吐司,為懷念那皮脆無甜味,甚至略微粗韌的組織。此…
發生未預期錯誤,請洽管理員
親愛的讀者您好:
即日起,原 「商周知識庫」改名為 「商周線上讀」, 收錄內容、更新時間、功能服務等皆維持不變。
感謝一直以來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