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結超過六十家藝廊、兩百位藝術家與上千件作品的台灣最高規格藝術展覽會──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後簡稱台北當代)即將於本月二十日展開。過去兩年,因Covid-19攪局,許多藝術博覽會幾乎暫緩。藝術家們經過兩年醞釀,…
日本和牛自從二○一七年解禁以來,儼然成為台灣各家高檔牛排、燒肉及涮涮鍋的「人氣擔當」,當越來越多的銘柄牛(品牌牛)進口來台,日本和牛的珍稀性已不若過去具有優勢,使餐飲市場也萌生不少和牛料理新玩法。其中,…
後疫情時代,義式披薩店的熱潮又捲土重來。疫情助長外送需求,而披薩符合免煮即食且具穩定品質的條件,成為台灣餐飲市場風潮。連有「法餐南霸天」之稱的簡天才師傅,都開了一間全新披薩店。繼二○一五年開設LA ONE Ki…
被譽為設計家具界的「奧斯卡」義大利米蘭國際家具展,即將於六月開跑。它是世界三大家具展之一,也是年度流行趨勢的指標。縱使無法前往義大利,但在台灣,藉由參觀迷你義式家具展,感受家具破框美學。alive前進「Ciao…
大封鎖時代,讓人好想念跨國旅行。這座新開的旅物博物館(Travel Things Museum)蒐藏約一千二百件旅途遇見的日常用品、職人工藝等物件,或許可以成為旅行愛好者的「解憂雜貨店」。「這不是文物鎖在櫃子裡的博物館,我…
最近,九份山城出現一座全黑色調的咖啡館,在滿城芋圓店、茶樓間,顯得獨樹一格。它沒有WiFi、座位和洗手間,只專注一件事:拉花咖啡。它是「CHLIV」,創辦人林子軒(Chris)才二十四歲,已是世界咖啡拉花公開賽(Cof…
日本書法家武田雙雲與美日混血攝影家赫姆斯(Edward Hames)偶遇於東京一場藝術展,傾蓋如故成莫逆,也促使赫姆斯從加州搬回了十八歲以前的故鄉,加入武田創辦的「TEAM 地球」團隊。二○一八年初兩人在休士頓自駕旅行…
秋末的午后,從飲食生活研究者葉怡蘭家的廚房看出去,遠方是朗闊的基隆河景,近處的餐室則沐浴在淡暖的秋光中,來訪的是榮獲亞洲最佳女主廚的樂沐行政主廚陳嵐舒,還沒來得及寒暄,兩人便就著廚房的各種鑄鐵、土鍋、爐…
一個攝影展要如何超越視覺的純粹,形塑多重感官體驗?在知名攝影師謝春德最新的個展《天火》裡,你將越過山的稜線,走入修道院,穿越布幕長廊,佇立水池邊,在茶香和詩吟中,體驗五感交鋒的衝擊。這是謝春德費時十六年…
深夜,香港九龍旺角砵蘭街上的聚興家觥籌交錯。門口幾只海產水箱,小店內只有七張餐桌,沒有豪華裝修,看上去跟一般爆滿的餐館子沒什麼兩樣。然而,獲得米其林必比登推介的聚興家,不僅是譚詠麟、許冠文等香港大明星愛…
去年陶爸接了一齣「安徒生和莫札特的創意」劇場(AMcreative)的音樂劇《我的媽媽是Eny》。對我來說,AM是個陌生劇團,但這已是他們的第三部作品了。製作團隊,林奕君我原本不認識,顯然又是個戲瘋子;導演郎祖筠雖然…
咱們寶島有個漂亮燈節可說很紅,這四年參觀人次一路從五十萬攀升至八十二萬。但它也像秘境,提起鹽水「月津港燈節」,也總有人初識。這燈節值得一探的是:它沒有當年度生肖燈籠,而是由每屆組合不同的中外藝術家依著環…
眼前,視覺藝術家何采柔正跟著Taste Lab客座主廚李皞在晶華酒店地下二樓廚房忙進忙出,自稱對廚藝沒天分的她,因須在家宴客,也想體驗廚師生活,報名「一日廚師體驗」活動。以這個小小開放廚房為起點,晶華酒店結合餐…
二○一五年十月三日,在台北市國父紀念館舉行的「青春旋律西洋流行音樂演唱會」完售,彷彿當代巨星或韓團來襲。有趣的是,那場音樂會的主要內容雖是一九五○至八○年代美國Billboard排行榜上的老歌,但可是扎實填補了…
漫無目的閒晃,法文稱之為「Flânerie」。對巴黎人來說,漫步是一種發現快樂的生活方式,也是打開感官的生活體驗與觀察。法國精品愛馬仕(Hermés)奇境漫遊展遍歷倫敦、巴黎、杜拜、首爾與上海後,最終站來到台北。穿…
雪莉調酒又回來了!一改過去的濃甜滋味,這次由干型雪莉領軍,以層疊交織的豐富口感,驚豔你的舌尖味蕾!原產於西班牙的雪莉酒,十七世紀便是歐洲家喻戶曉的酒類,除了西班牙人嗜飲甜型與干型(Dry)雪莉,連十九世紀…
一套價值三百萬元的書,就算買不起,你會不會想親手翻翻?向來新書爭鳴的台北國際書展,今年含金量最高的,卻是一堆舊書。從具有四百三十八年歷史的線裝《史記纂》、一九三二年全球第一本使用「Pop-Up」專有名詞的立體…
四年一度的世界體壇最大盛事──奧林匹克運動會,已經在里約熱內盧(Rio de Janeiro)盛大揭幕。撇開場外的紛擾和爭議不談,今年里約奧運可說創下了許多紀錄,除了參賽國家數再攀新高,是第一次在南美洲城市及葡萄牙語…
在台北迪化街廓一個沒有招牌的「三角窗」,最近成為熱門景點。丹麥精釀啤酒米凱樂(Mikkeller)紅遍全球,是許多米其林星級餐廳的御用品牌,繼在曼谷、首爾、新加坡、東京之後,亞洲第五家啤酒吧選擇了台北,不在熱鬧…
除了老街、溫泉,能怎麼玩新北市烏來?我們順著西羅岸產業道路,深入烏來山林,跟著泰雅原住民循狩獵徑,學習山林智慧。「我們稱(狩獵徑)為熊步道、鹿步道。」泰雅族獵人學校給樹營地創辦人陳金發說。沒遇到熊或鹿,…
發生未預期錯誤,請洽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