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希大帝
布希連任的就職演說,不到十七分鐘,通篇自由(提了四十多次)、民主(二十多次)、暴政(五次),形同一篇宣揚美利堅價值的宣示。麾下兩大將配合演出,國務卿萊斯點名六國,冠以暴政之名,分別是伊朗、朝鮮、古巴、白俄羅斯、辛巴威及緬甸;副總統錢尼則乾脆直指伊朗,認為是當前全球最紛擾的前沿。如此明目張膽,將「眼中釘」一一點名,為討伐鋪陳罪名,令全球為之側目,布希因此堪稱大帝,就職是謂登基,演說則是檄文。
四年前,布希第一任就職登基未久,「九一一」發生之前,美國國防部外洩的機密報告中,列出了當時美國心目中的「邪惡國家」,共七個:伊拉克、伊朗、朝鮮、利比亞、敘利亞、俄羅斯和中國。其中前三個又被布希稱為「邪惡軸心」。
四年後,「黑名單」略見更易:邪惡之首伊拉克已「解放」,並正在「民主化」之中,可除名;伊朗、朝鮮因此各向前挺進一名;利比亞格達費已「投降」,除名;剩下的,俄、中兩國,基於反恐需要,階段性地需要合作,暫除名。但比較七個邪惡國家同六個暴政國家,後者多了白俄羅斯及緬甸,卻又可理解為迂迴地是針對俄國與中國的戰略作為。
...本文未結束
免費訂閱!
商周最新出刊報‧隨時掌握最新趨勢
- 模式
- 字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