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說不是文革

考試院做成決議,以後高普考的科目名稱,一律將「中國」改成「本國」,「中外、中西」一律改成「世界」,當然,這是考試委員們「去中國化」的努力表現。然而,為強調主權獨立而去中國化固有其考量,但是文化上的去中國化,那可是一樁危險性極高的「革命」。

中國歷史上最大幅度的一次文化大革命是北魏孝文帝拓跋珪,他推動的漢化運動重點包括:改官制,去鮮卑舊制以承襲華夏正朔;禁胡服;禁胡語,三十歲以下禁說「北語」;設漢學;改姓氏;改度量衡。

如此空前絕後的文化大革命,當然引起強大的反對與阻力,更引起北方六鎮(所謂「代北塞人」)的叛變,後代論史者多有人認為:那是北魏分裂、敗亡的主因,甚至滿清入主中原後亦引此為鑑戒,官文書採滿漢文「雙語」,以免重蹈北魏覆轍。北魏分裂,是因為軍閥高歡和宇文泰對立各擁其主,高歡之所以掌權,則是因為打敗爾朱榮,爾朱榮則是平定六鎮叛變的跋扈大將──的確,北魏的衰敗與分裂是導因於六鎮之叛。

...本文未結束

免費訂閱!
商周最新出刊報‧隨時掌握最新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