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煤氣燈 淒美的夜行者

香港的都爹利街的法定古蹟煤氣燈

香港的都爹利街的法定古蹟煤氣燈(來源.馬可孛羅文化)

在城市發展史裡,街燈的出現的確與宗教有關:早期西方城市裡,基督徒常在街角牆緣或人行道,建造臨時祭壇或壁龕,供奉耶穌、聖母,或其他天使等。這些設施除了信仰崇拜目的之外,還提供了一項附加的公共服務:信徒點燃蠟燭與油燈所發出的光亮,成為夜行旅人的重要照明。

有些路燈竟然還成為城市地標,例如澳門的嘉路米耶圓環(Rotunda de Carlos da Maia),是一座圓形廣場,也是重要的交通節點,由此輻射出五條街道,一般人多稱它為「三盞燈」。因為廣場中央有一支四個燈泡的燈柱,其中三盞燈向下,一盞燈向上,從許多角度看來常有視覺誤差,讓人以為總共只有一柱三盞燈,久而久之成為大眾喜歡稱呼的俗名。

香港都爹利街(Duddell Street)與雪廠街連接處,有座建於十九世紀末的花崗石樓梯與四盞煤氣燈,根據文獻記載,最早有這些老燈的紀錄是在一九二二年,屬於「雙燈泡羅車士打款式」(Two-light Rochester Models),是殖民者從英國帶來的骨董,被列為香港法定古蹟。許多香港電視劇都喜歡以此石梯和煤氣燈為場景,營造懷舊淒美的氣氛。

...本文未結束

免費訂閱!
商周最新出刊報‧隨時掌握最新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