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書摘》追蹤第四級病毒第一手告白
跟著病毒學家 走進伊波拉危機現場
一九七六年非洲爆發傳染病, 患者數天內死亡,找不到治療法, 第一個深入疫區的病毒專家麥科明克, 還原伊波拉疫病慘狀,與散播途徑。
「第四級病毒」是病毒學家麥科明克(Joseph B. McCormick),在世界各地研究各種病毒的親身經歷。一九七六年,伊波拉病毒在薩伊爆發時,他就在當地追蹤病毒軌跡,親自探訪當地病患與死者家屬,他也是第一個赴伊波拉疫區調查的人。本書記錄了作者過去三十年與病毒作戰的努力,「我們也逐漸認知這場與病毒的戰爭尚未結束,每當我們稍有斬獲,就有新的戰役在新的戰場發生,新的疫情、新的病毒出現。」他豐富的經歷,以及對病毒的了解,更預言這是一場沒有結束的戰爭。以下是本刊特別摘錄麥科明克追蹤伊波拉病毒的第一手現場過程。
楊布庫這個名字不久後即激起全世界的恐慌,但在我接到強森(編按:卡爾.強森當時是美國疾病控制中心特殊病理部主任)的電報時,我從未聽說過楊布庫。電報上說,薩伊楊布庫爆發不明的出血熱,數人死亡,疫情仍在持續擴大。
由於強森人在亞特蘭大,只能猜測可能是拉薩熱、黃熱病、克里米亞剛果熱,或者是碼伯葛病毒(編按:又稱馬堡病毒)。不管是哪一種病毒,可以確定的是,感染速度快且致命。病徵包括鼻子、牙床出血,有時其他部位也會大量出血;嚴重的下痢讓病人脫水,皮膚乾得像紙,眼眶深陷。大部分病人在數天內死亡,所有治療方法都無效,各種抗生素都沒用,補充病患水分流失的靜脈注射,也沒有效果。事實上,這種病毒使病患內膜變成可以穿透,靜脈注射反而「淹死」了病患。很多病人住在交通不及的偏遠地區,根本得不到治療。
...本文未結束
- 模式
- 字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