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天蘭觀點》

樣板證書不濟事 小吃買氣回不去

塑化劑、毒澱粉事件接踵而來,消費者受害最深,唯有訂定更嚴密檢驗機制,才能保護守法的攤商賣家。

澱粉為主的人氣小吃顧客流失大半,單藉一紙合格檢驗證書,消費者仍難釋懷。

澱粉為主的人氣小吃顧客流失大半,單藉一紙合格檢驗證書,消費者仍難釋懷。(來源.達志影像/EZphoto)

當象徵歡喜團圓的小湯圓上桌,躁動的小娃兒突然轉移了焦點,幾顆湯圓下肚,大人、小孩都露出歡顏,婚宴酒席上,再多的佳餚也不敵這紅白相間小丸子的魅力。不免俗的,撒上花生粉的炸湯圓,從鄉下的辦桌,一躍上了五星級飯店的檯面,它是婚宴喜慶菜單裡的必備寵兒。

少有人關切,那顆顆裹了炸粉的小湯圓,真的出自手工製作嗎?人們幾乎忘卻,早在阿嬤年代,必須費工費時磨米取漿瀝糰,一條條搓出再切、煮熟的湯圓,即使經過油炸,也不可能外觀口感如今日之平整光滑。真正人工手做的湯圓,體積再小也吃得出似有若無的顆粒感。

對於口感Q與彈牙的食物,我素來不感興趣,原因便在我對促成食物Q與彈牙口感背後的質疑。台灣的食品已然工業化,真材實料良心手做的食物,常因成本高、售價也高,往往不敵包裝、廣告皆華麗,售價卻大眾化的大廠食品。

...本文未結束

免費訂閱!
商周最新出刊報‧隨時掌握最新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