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音派信徒失業時,上教堂機率增加7%

無工可做 勤上教堂

「宗教如螢火蟲,為了發亮,非要有黑暗不可。」德國哲學家叔本華(Arthur Schopenhauer)曾如是說。經濟衰退讓人們前途無亮,宗教就成為指路明燈,事實上研究亦發現人們上教堂的頻率,和經濟大環境息息相關。

美國經濟學家David Beckworth的研究〈Praying for a Recession: The Business Cycle and Protestant Religiosity in the United States〉就發現,不同宗教派別的信徒,在經濟衰退或繁榮時,上教堂頻率也跟著不同。

美國是基督教信仰占絕對優勢的國家,這從美元鈔票上面印有「我們信仰上帝」(In God We Trust)、以及美國新任總統手按《聖經》宣誓就職等現象就可窺知。基督教主體為新教(Protestants),而新教又大體可分為主流(Mainline Protestants)、福音(Evangelical Protestants)兩派。學者研究顯示,主流派信徒多是高所得者,福音派信徒的所得較低,正是這種差異,影響他們在經濟榮枯時上教堂的頻率。

...本文未結束

免費訂閱!
商周最新出刊報‧隨時掌握最新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