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風簌簌,濕寒纏身,最能抵抗冷雨的,莫過於一碗好湯,熱呼呼下肚,豈止潤胃暖心,簡直可以安魂。我愛喝湯,也常煮湯,雖說「住家湯」最溫馨,但完美的終極靚湯,還是要專業高手,歲暮年終,回味今年喝過的靚湯,我選…
搬回台灣的頭幾年,我極少上館子吃粵菜,理由很簡單,在香港住久,曾經滄海難為水,總覺滋味有落差。然而近兩三年,港味食店越開越多,從雲吞撈麵、脆皮雞到花膠湯,我都吃到「啱心水」的正港口味,感覺台灣的粵菜水準…
貧窮限制了你的想像?不,無知才是。身為祖籍南投的台北人,以前我跟土魠魚很不熟,而且印象惡劣,這要怪土魠魚羹,粗糙的炸魚塊,柴硬無味,乾澀帶腥,泡在淡甜的黏汁裡,難吃到爆,害我有創傷,避之唯恐不及。誤會多…
每年九月到年底,我家窗台就排滿圓胖果子,走過時嗅一嗅,拎起掂一掂,感覺很富足。白露前後是文旦,秋分是紅柚,接下來霜降是白柚,立冬後有斗柚和西施柚,冬至到年初,則有壓軸的蜜柚和晚白柚⋯⋯。不只品種,還有產…
天光寶藍,山色油青,我們從福壽山往上,開到產業道路盡頭的一個山村,要去走合歡溪步道。深山秘境,本該清幽秀美,但舉目四顧,我嚇到了。菜田在谷地蔓延,灰藍無邊,一朵朵肥碩的綠玫瑰,密密擠滿畦間,連山壁都種,…
疫情改變了很多事,其一就是家居自煮,重建了人和膳食的關係。不僅台灣,舉世皆然,煮夫煮婦大增,有人找到紓解,有人發現潛能,有人銳意操練,手藝晉級升段。隨著宅居趨勢,廚房的票友達人,想必越來越多。物以類聚,…
老實說,宅居期間,你吃了多少零食?我先招認,在家避疫耍廢,大把時間,更需吃食撫慰陪伴。我是薯片控,以前每個月一兩包,疫情後每週至少兩包,去補貨時很羞慚,抓了就閃,但吃的時候很快樂,喀滋喀滋,配網飛和蜜斯…
梅雨如天理,雖然遲到,卻不缺席,收到觀音山寄來的蔬菜箱,綠竹筍飽吸雨汁,色如羊脂,豐潤肥翹。趁鮮,趕緊剝殼取肉,開了音樂,備好砧板,取出「有次」薄刀,閉目斂心,深呼吸數次,然後睜眼,開始下刀。這是做菜的…
馮老闆掛鍋求去,五月底要退隱,消息傳出,食客急奔永和,小館日夜爆場。我好不容易擠進一桌,正逢週六,高朋滿座,吵聲震天,空氣裡瀰漫菜香,以及末日的瘋狂感。兵荒馬亂,難得菜色還能維持八成水準,炒蝦仁、素黃雀…
又收到電郵,EMP有春日小羊肉、煙燻鱘龍魚, Ledbury有黑松露鑲火腿,只不過,唉,都是外賣。高級餐館哀鴻遍野,紐約的EMP(Eleven Madison Park),倫敦的Ledbury,早已熄燈收攤,只留外賣苟延殘喘。雖然想念但相隔萬…
我的吃貨同溫層,最近在瘋薺菜,餃子餛飩,羹湯菜飯,還有人煮粥煎蛋捲,臉書翠色滿版,清芬可掬。我們用的,當然不是進口的冷凍菜,是宜蘭和雲林的菜田現拔,沾土帶露的鮮薺菜,宅配到台北還清碧生嫩,溢出春日野地氣…
我喜歡海參,不只年菜,平日請客或家常自吃,都常做這味。或蔥燒,或紅燜,或燴炒,或涼拌,或填鑲,花樣玩不完。我的櫥櫃裡,有嬌小如指頭的刺參、粗厚如肥臂的婆參、烏亮帶波浪紋的黑玉參,還有禿參、紅參等蒐藏,看…
如果孟宗是台灣人,就不用在雪地抱竹嚎哭,等著奇蹟冒出了,我們南投滿山都是,去挖就好了啊。而且冬筍像松露,要深埋地底,不見天日才好,一旦破土「出青」,就不好吃囉(何況還沾了眼淚)。鮮脆芳甘,四時不斷,吃筍…
發生未預期錯誤,請洽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