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動與被動

北京要求政治對話、美國樂見政治對話、台北拒絕政治對話,所以海基、海協兩會迄今沒有正式政治對話。但美國與北京、美國與台北的政治對話卻已開始且持續在進行之中,後者即所謂的「第二軌道」。

一九九七年年底第一次柯江會談舉行時,美國總統柯林頓一方面表示圍堵中共不可行,而且有危險,應積極交往;另一方面對台灣喊話,期待兩岸上談判桌談判,越早越好,早比晚好。柯江會談甫一結束,台灣方面即致函北京,表示辜振甫願到大陸參訪。在一定意義上,台灣的動作是被動的,是被美國所驅動的。

稍後,一九九八年一月,美國甫退休的前國防部長裴利在上海與汪道涵、在北京與江澤民會晤之後,提出了「第二軌道」的說法與主張,裴利並說,「第二軌道」中大陸的代表就是汪道涵,江澤民對裴利說:「汪先生的意思就是我的意思」。裴利希望台灣能響應「第二軌道」,並派出代表。這就好有一比,桌子已擺好,裴利打橫坐,一邊是汪道涵,一邊還空著,等台灣派人,但辜振甫的名牌早已備好,隨時可以放上。對於這樣的「設計」,台灣顯有猶豫、排斥,而不願就範。但此一情勢,加上去年七月第二次柯江會談之後,汪道涵與裴利在夏威夷又進行了一次「第二軌道」的接觸,多少對台灣還是構成了壓力,即是在此等壓力下,磨蹭了一年的辜汪會晤終於登場了,也出現了北京認定、台灣卻不做同樣理解的「政治對話」。

...本文未結束

免費訂閱!
商周最新出刊報‧隨時掌握最新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