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沒有白吃的轉型
冬日週末,我總宅在花房裡。這是多肉植物(景天科)的繁殖季,也是它們一年裡最美的季節。為植株們一一留下美麗的定裝照後,我磨好刀鋒,開始進行年度的斷捨離工程;抓穩了多肉頂芽,狠下心來,砍頭、再砍頭,原本如美少女般的多肉,全成了禿頂尼姑。
唐朝杜秋娘說,有花堪折直須折,在植物的栽培上,也是如此。想養出婀娜多姿的老(木)叢植栽,就必須忍痛砍頭,讓養分開始往側邊輸送,當側芽一個個出現,繁茂姿態便形成,植株也因此更有生命力。
砍頭,就是砍掉植物的頂芽優勢。為了來日的繁茂,現在的砍頭是必要之惡;痛,是一定的;等待,也是必要的。在企業轉型上,這也是個硬道理。
當台灣企業一一邁入成熟期,碩大的頂芽占據了所有的資源,老舊的生意模式成了創新的最大阻礙,不忍痛砍頭,明天恐怕永遠不會到。這一期封面故事也呼應此一道理,由副總主筆田習如領軍,深入台灣三家老牌績優企業,探討他們面對未來時,割捨的智慧。
紡織股王儒鴻,在營收創下歷史高峰時,決定砍掉二○%附加價值低的老客戶,把賺錢的生意往外推;不僅如此,董事長洪鎮海還做出一張金融海嘯以來首度衰退的預算,讓法人罵翻。
3C通路霸主聯強總裁杜書伍看到,未來是一籮筐的小單,是利基產品的天下,他苦口婆心的要員工棄大從小,為此,他還把KPI從訂單金額改成終端用戶數、潛在用戶量。
全家超商更絕,竟然把過去累積十年的一百九十萬會員資料庫打掉重練;即便被消費者罵,也堅持把實體的貼紙集點取消:此外,自建麵包工廠、電商物流倉的三十億投資,也侵蝕了短期獲利。
「痛」、下決心,是他們正在做的事。所有的人都知道,這是一場有史以來最難打的轉型之戰,但只有極少數的人願意先割捨、願意等待,因為他們知道,唯有捨棄眼前的美麗,才能換得未來的新生;而這個割捨的過程越痛,付的代價越大,就越可能抵達轉型的目標。否則,天下哪有白吃的轉型呢?
本文完- 模式
- 字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