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周刊》第 1437 期
-
- 董事長嬉遊記 我們不靠這個!
- 開瓶之前 古味重現
- 旅食隨想 吃好飯的權利
- GARY的一千零一夜 收放自如的旅店
- 特別報導 日本工匠大師的品格學
- 特別報導 CNN搶專訪 擦鞋匠變大師
- 生活新鮮事 慈禧太后最愛的宮廷秘菜
- 封面故事 合作找幸福
- 封面故事 一堂豆腐課 換一片黃豆田
- 封面故事 鄰居幫你蓋房子
- 封面故事 農夫是最好的老師
- 總編輯的話 教父的憂慮
- CEO上線 燈泡或發電機
- 商場自慢塾 我在等待良人,你赴遠方求親
- 金融時報精選 iPhone6商機 台廠越賺越危險
- 教養私房話 四不像的好創意!
- View人物 中國前首富的「妖股奇譚」
- 戒掉爛英文 同事臭臉時的最佳開場白
- 焦點新聞 最佳財長稅改 正重傷長期投資人!
- 科技風雲 火速換新CEO 馬雲急什麼?
- 投資焦點 漲跌幅放寬上路 報明牌時代Bye-Bye
- 投資焦點 擁利基!光通訊股不怕紅色供應鏈
- 特別企劃 Google人資長自揭:我們這樣「不管理」人才
- 特別企劃 甩「上對下關係」 零管理時代來了
- 商周話題 德國、北歐這樣做 醫療訴訟變少了
- 科技風雲 台灣之星亂入 打壞郭台銘4G大計
- 科技風雲 鴻海搶推電子錢包 全靠這家小公司
- 科技風雲 有線電視費每月99元 為何難成真?
- 科技風雲 高通董事長揭露 決戰聯發科新戰場
- 人物特寫 認命 讓他變亞洲投行最高位台灣人
- 地產風雲 房市冷 建商出行銷新招:拍電影
- 投資焦點 績效倒數 新興市場教父錯在哪裡?
- 名醫談養生 血壓假性失控 先別急著用藥
- 封面故事 柏南奇、彭淮南、張忠謀 經濟關鍵9問
- 封面故事 我們這樣約到美國前聯準會主席
- 封面故事 你的QE帶來很多副作用!
- 封面故事 台灣薪資這麼低 柏南奇:我很驚訝
- 封面故事 柏南奇帶你看未來五大趨勢
- 封面故事 張忠謀挑戰柏老:貧富不均如何解?
- 封面故事 原來,他的最愛是薩克斯風
- WOW!點子 校方募款另類出招:辦小孩減重營
- WOW!點子 清酒專屬酒吧 一張門票喝到飽
- 國際視窗 小姊妹YouTube暴紅 賺贏名廚奧利佛
- 國際視窗 蛋糕老品牌砍掉重練 一年破產變大賺
- 商周書摘 被吼、被搶功?這其實是職場冷暴力
吃好飯的權利
旅食隨想|
撰文者:
葉怡蘭
|出刊日期:
2015-05-28
明明是酷愛米飯之人,幾乎已達不可一日無飯程度,然一直以來,每每外食,我卻常不自覺的以麵類為優先選擇,極少點飯,特別是白米飯。早年對此頗覺困惑,後來才慢慢想通,應是自身美味雷達的趨吉避凶本能所致,不讓誤踩處處皆是的難吃米飯地雷敗興而返。
真的。我總想不透,明明台灣農藝出類拔萃,台灣米之美味更是傲視群倫;然奇怪的是,坊間餐廳對此卻極不講究─日本料理因固有傳統故普遍表現略佳,但在台菜中菜類別,從頂級餐廳到家常小館,端出的米飯卻多半口感粗硬、味道貧乏、香氣缺少甚至帶著耗氣悶味,一吃便知是毫不講究的粗疏之作。最恐怖是甚至還滴上沙拉油同烹,或在頂端撒上一撮老掉牙黑芝麻,自以為可增色添香,卻反是欲蓋彌彰,更添粗陋感。
「可不可以自己帶飯啊?」每回碰到這樣的飯,我總湧現一股難以言喻的哀傷,尤其眼前菜色越精彩,這哀傷越是巨大。前些年擔任公部門米食推廣政策之諮詢顧問時,我甚至曾一度提議是否能發起「吃好飯」運動,號召各路餐飲店家加入,只要願意認真選好米煮好飯,便發給標章一枚貼於店門上,讓如我這般「愛飯者」得能清晰辨識、尋味而來。只可惜因牽涉龐雜,這點子終究不曾落實。
...本文未結束
免費訂閱!
商周最新出刊報‧隨時掌握最新趨勢
- 模式
- 字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