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香港為師

香港具有一個基本的法治,在這之下,全球人士都可在香港享受到極高度的自由,包括在經濟上有極開放的自度。所以香港可成為金融、交通、運輸中心等,台灣及大陸都做不到的地位。

海峽兩岸已遵照既定程序先後成為世貿組織〈WTO〉的會員。在進入這個世界最重要的貿易組織的前後,雙方內部都有反對的聲音,他們都認為一旦入世後,自己的門戶便要開放,因此會對現有的許多內部產業造成很大的衝擊。既然這些反對聲音也是大家庭的一部分,政府也應該盡力照顧這些人的利益,使得他們所遭受到的衝擊及苦痛能減到最低的程度。然而這個過程裡最重要的莫過於對這些人從事心理上的建設,以建立他們的信心,使他們不要怕變化,而覺得在變化中自己有能力克服困難,同時還有其他人會在旁邊協助他們度過這個挑戰。

以香港為例子。其實首先要說的是,香港的華人應該為他們過去所做的一切努力感到驕傲。地方小小的香港地區,有著六百萬人口,比一比海峽兩岸的大陸和台灣,香港有什麼天然條件比得上兩岸的?多少產品是自己可以製造的?說實話,香港幾乎全部的物資都要從外面進口,這麼多年來,在香港的華人不但沒有餓死,他們的經濟水平反而比大陸及台灣來得好。理由其實很簡單,因為香港具有一個基本的法治,在這個之下,全球人士〈不只是香港居民〉都可以在香港享受到極高度的自由,包括在經濟上有極開放的自由度。所以香港可以成為金融中心〈沒有貨幣的管制是極重要的一點〉、通訊中心、交通中心、運輸中心等台灣及大陸都做不到的地位。有很長一段時間,香港是消費者的購物天堂,因為它開放,沒有銷售稅,因而使各地的消費者能在香港買到最好而且價錢最低的東西。

香港人知道自己在先天有很多不足的條件,但他們卻一而再、再而三的找出路子,進而創造出很多優勢,並使得外來者不得不在許多領域仰賴香港。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佛利曼教授數年前在不同的演說及文章中,就不斷的提到香港經濟的極高度開放及自由化,把香港做為世界各經濟體的學習榜樣。我們不難發現,國泰航空的波音飛機是美國製的、港龍的空中巴士是歐洲造的、計程車是日本豐田的、高級私家車多是德國的賓士或英國的勞斯萊斯。辦公室的電腦軟、硬體大多是美國製的,手機卻多半是由北歐國家製造的;百貨店的高級服裝是從義大利來的、香水是法國來的、葡萄酒是法國或美國加州來的,而居民每天吃的東西幾乎要由大陸供應。這種情景除了說明香港幾乎大部分的東西都要靠外來供應外,更說明了世界各地的產品如果本身沒有競爭力,也就無法被開放的香港市場所接受。

...本文未結束

免費訂閱!
商周最新出刊報‧隨時掌握最新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