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揆怒什麼?

行政院各單位彙報「改善庶民生活行動方案」,林林總總提出二百多案,被吳揆怒斥為「面面俱到,卻面面不到」。可是吳揆生什麼氣呢?中華民國的公務員多少年來,就只會這一套,你期待他們變出什麼新把戲呢?

唐末,李克用(五代後唐始祖)與朱溫(五代後梁太祖)對戰經年,李克用要幕僚提出足食足兵的「利害之計」。整個幕府全體動員,提出了各式各樣的陳腔濫調,諸如「順天時、敬鬼神、誅無道、禁淫祀」之類。只有掌書記李襲吉提出:「鹿臺將散,周武以興;齊庫既焚,晏嬰入賀。」前句故事是:殷紂王築鹿臺,聚斂天下珍奇異寶,引發民怨。周武王伐紂,革命成功,散盡鹿臺之財,天下大定。後句故事是:晉平公的「藏臺」(藏寶處所)失火,公子晏向國君祝賀,說:「王者藏富於天下,諸侯藏富於百姓。如今百姓貧乏,而老天降災於藏臺,是國君的福氣。」(以上據胡三省注,認為「齊庫」與「晏嬰」有誤)。

簡單說,在民生凋敝的時刻,立即且有效的振奮人心的行動,就是「廢掉那個民怨的標幟」。鹿臺之財在聚斂之時,耗盡天下民力,但是散發出去卻「飢不可食,寒不可衣」。即使可以用之換取實物,散到每一個人也是杯水車薪。藏臺失火,更無濟於民生。可是老百姓看到「鹿臺將散,藏臺失火」,心裡還是很爽的,因為動作大到足以紓解民怨。

...本文未結束

免費訂閱!
商周最新出刊報‧隨時掌握最新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