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時免費

比漲價更高明的策略

商周集團執行長郭奕伶

商周集團執行長郭奕伶。(來源.本刊資料)

越困難的時代,越能彰顯一家公司的能耐。

這是一個漲價時代,但在一片漲聲中,你只是跟著市場漲,還是有更高明的策略?

多數企業的主邏輯仍相當傳統,以成本為基底加上自己想獲取的利潤(成本加成定價法),頂多再考慮部分的競爭者因素、市場需求因素。

然而困境在於,通膨既讓企業營運成本上揚,卻也讓消費者的口袋縮了水,企業已無法將增加的成本完全轉嫁給消費者,但降低成本的空間又有其極限,怎麼辦?

日本經營學大師川上昌直點出:這是一個「價值創造」無法繼續創造利潤的時代!

價值創造(value creation)、價值獲取(value capture),這兩件事是企業能永續經營的關鍵,但亞洲企業多只依賴「價值創造」,忽略了「價值獲取」。

因為多數亞洲企業是技術導向、製造思維,他們總相信,只要把顧客價值做到最大,企業利潤就會極大化。但殘酷的事實顯示,企業的「價值創造」有其極限,明明做了一堆努力、提高附加價值,甚至還發明出最厲害的精實管理,把生產流程優化到極致,用高效率將成本壓到最低,但這套模式已陷入瓶頸,利潤越來越薄。

如何突破困境?川上昌直的《多元獲利模式大全》一書給了很好的方向:重塑你的「價值獲取」方程式!從收費對象、收費點、收費時機,這3個環節重構新的獲利來源。

1.收費對象:誰說只能跟終端顧客收費?

譬如關係人,兒童電影的主客戶是兒童,但父母是「關係人」,其價格彈性更低,口袋更深,就是新的收費對象。譬如供應商,日本紀伊國屋書店將其買書賣書的B2C交易資料庫,開放給B2B供應商使用,成為新營收來源。再如競爭者,特斯拉的主要獲利來源不是賣車,而是把碳權賣給競爭者(傳統車商)。

2.收費點:誰說只能靠主產品獲利?

再以特斯拉為例,它除了賣車外,還可以賣雨刷片、來令片、作業系統升級、車貸、保險等各種互補品與服務。譬如曼都,從美髮服務業重新定位自己為通路業,其全台3千多個鏡台,變成可播放廣告的版位收費,來洗頭的顧客都只是它的人流基礎。

3.收費時機:誰說賣了產品就要「馬上收費」,且只能收一次費呢?

客戶不是為了買而買,他買產品是為了解決問題,因此購買後如何順利使用、維修保養、甚至報廢等時間點,都有收費的可能。如AppleCare+,賣的就是2至3年的保固服務。

大漲價時代,我們應摒棄直線式的漲價思考,別再只仰賴「產品」單點創造利潤,應該乘機拉高層次,重新架構「價值獲取」方程式,才能帶領企業再創高峰。

本文完
免費訂閱!
商周最新出刊報‧隨時掌握最新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