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加入收藏
已取消收藏
menu
帳號頭像 帳號選單下拉箭頭
/
熱搜內容
商周集團 2025年春節期間出貨及服務說明

八年級

共有 125 則相關文章

財經

苗栗三義130線道上,兩旁的紅磚古厝夾著一條細細的石子路,走進「春田窯」的黑瓦牌門,可以體驗陶藝手作、吃客家菜、品味擂茶,自在安排一日遊程。 「好療癒!」、「太可愛!」讚賞的留言充斥在春田窯的臉書粉絲專頁上,一支主人與刺蝟共創陶藝作品的短影片,主人認真做陶,寵物刺蝟在旁玩耍探索,作品完成,刺蝟在陶面上留下「臨門一腳」的小腳印。一則成功行銷的貼文背後,是跨世代的攜手合作。窯廠二代、負責手拉坯教學的廖心瑜,在現場感受到此刻是很好的行銷素材,用手機拍下「原況照片」,傳給大學剛畢業的表妹陳慧,作成短影片,搭配陶藝課程資訊上傳。 寵物碗陶藝的體驗課程很受到年輕人歡迎,園區的古樸紅磚牆與綠意昂然的植栽也成為網紅打卡景點。但其實不到兩年前,春田窯客群多在35歲以上,以長輩團與親子團為主,可說是年輕人的絕緣體。經營27個年頭,當時的春田窯意識到客群老化的危機,以及一直以來客流量過度集中在假日,平日人流稀少的困境。 對此,春田窯展開數位行銷的革新,從 22 歲的陳慧返鄉加入家族團隊開始,有了一連串的改變。 自學自媒體與社群經營心法優化線上與線下客服流程 首先,是社群平臺的內容,開始有了不一樣的呈現。作為家族團隊裡年紀最小的成員,陳慧自然而然擔任起社群小編的角色。 陳慧透過Mega(臉書)後臺查看貼文的成效。 大學就讀休閒事業經營系的陳慧,不是設計、文案專業出身,但透過參與水保局的自媒體課程,開始建立攝影概念,像是對角線構圖、三角形構圖,學習用手機 APP剪片;也善用線上免費設計軟體Canva,進行素材的加工,如今春田窯的臉書與IG內容開始年輕化,更新頻率與素材品質都大幅提升。 「有不會的東西,上網Google就會了!」對於「00 後」的陳慧來說,上網學習新技能不是難事, 一開始的挑戰,反而是在與家人工作上的磨合及顧客的應對。 陳慧與表姐廖心瑜兩人共同經營手拉坯體驗的線上客服與現場教學。相差18歲的表姊妹,合作起來默契十足,卻也曾經歷工作上的磨合階段。 「我們還真的會吵架。」廖心瑜舉例,對於客訴的處理,兩人就有不同的看法。手作體驗的燒製成品,難免會有黑點等自然瑕疵,有些客人不理解,要求退費,陳慧以客戶滿意度為考量,覺得應該退費平息顧客的怨氣;而作陶經驗豐富、深知這是自然狀況的廖心瑜則認為,需要跟客戶溝通。好在兩人架沒有白吵,幾次溝通後,終於在線上與線下客服的路徑裡找到最佳解決方法。 「我們把陶藝體驗的事前提醒,做成數位圖卡與紙本文件,只要有客人預約陶藝體驗,在線上先傳送圖卡,確定客人能接受再來。」廖心瑜表示,他們在客戶現場付費的時候,還會請客戶先閱讀紙本文件,並且再次提醒。如此一來,此類的客訴不再發生,不僅維護客人滿意度,也保障了教學團隊的收費權益。 透過Line@常見問題的設定,省下許多客服時間。(右圖)改版後的春田窯官網兼具設計感與功能性。 用社群建立線上預約制度優化造景與產品,吸引網紅分享 接下來,是官網的改頭換面。過去春田窯的官網版面相對單調,僅能呈現園區介紹等基本資料,就連「最新資訊」的佈告欄,也只能用條列的文字說明,沒有放置圖片的欄位。 春田窯參與客委會數位轉型計畫,陳慧擔任對接窗口,首先是一一核對使用需求,導入WeCloud前後臺,進行官網的重建。請團隊夥伴寫文案,也到處搜集好照片。在陳慧的努力下,春田窯充滿設計感的官網於今(2022)年上線,不僅資訊清晰、 圖文並茂,還能彙整會員資料,讓團隊更能掌握顧客的狀態與樣貌。 過去只能透過電話預約的春田窯,如今不僅能用新官網預約活動體驗,為了更符合年輕人的操作習慣,陳慧與廖心瑜也善用Line@與臉書的預約功能,改善顧客預約流程。陳慧為春田窯申辦Line@帳號,設定顧客常用關鍵字與自動回覆;而擔任主要客服窗口的廖心瑜,也經過來回觀察,找到春田窯顧客最常問的六個問題,也透過來回嘗試找到最適合的圖文回覆。 回想2019年,春田窯還是100%電話預約,如今已經轉換為60%客群來自線上預約,40%電話預約。重整服務流程,省下六成的接電話時間。 假日期間,常有親子來到春田窯體驗陶藝活動。 除了社群行銷與預約途徑的年輕化,春田窯也用心改善線下的環境與體驗。調整環境佈置,以綠意與陶器點綴老屋的紅磚牆,吸引年輕網紅主動來此打卡分享。此外,也調整課程風格與品項:服務風格上不再只著重「教學」,而是以「體驗」為主,營造舒服自在的氛圍,讓年輕人更願意拍照分享,建立線上口碑;產品上,觀察年輕市場的喜好,推出蓋寵物腳印的「寵物碗」、文青風格的門牌等,收穫年輕市場的迴響。 不同世代的陳慧(左)與廖心瑜(右)各發揮所長,優化線上與線下服務。 如今,春田窯的臉書專頁累積了7,000多位追蹤者,年輕客群大幅成長,占來客數四至五成。年輕客群把握平日至春田窯參訪,平衡了過去假日與平日的人潮落差,陶藝體驗的客製訂單預計也有50%的成長。 現在就連60世代的創辦人廖增春,也開始用手機製作短影片,接受數位轉型帶來的改變。數位化的文化與思維,持續在春田窯中逐漸發酵。 {DS_BOX_34567} 若想了解更多臺灣企業數位轉型實戰案例,歡迎點擊專區觀看更多精彩個案若想了解更多臺灣中小企業數位轉型現況,歡迎點擊瀏覽更多資訊 ...

2022.12.27

生活

許多社會新鮮人找到第一份工作,實際領到的薪水與期望值總是落差甚鉅,這也是大學就讀外文系的張芸慈,聽取學長姊分享工作出路跟收入不盡理想之後,大三開始思考與其逃避提早出社會,選擇出國或攻讀研究所繼續深造,一、二年後仍會面對到同等困境,不如珍惜寶貴青春年華,好好用來培養第二或第三專長。 「爸媽除了支援學費與基本生活花費,不會多給我零用金,所以必須打工才行」,張芸慈考上大學就搬出家裡獨自生活,為了支付油錢、治裝、娛樂等日常開銷,以及滿足每年出國旅行的願望,曾經同時間兼職四份工作,「雖然我很喜歡賺錢與存錢,不過九年前的餐飲業時薪僅八十元,家教時薪也最多才五百元,加上答應父母親不能影響課業表現,只能選擇每天課後跟週末時段打工」,因此再怎麼努力賺錢與存錢,銀行戶頭頂多兩萬元,而且出國一趟必定荷包見底,陷入必須花更多時間打更多工的無盡輪迴。 重新定位自我價值加速覺醒蛻變 從小到大,張芸慈就是會做短中長期規劃的人,大學時也立下畢業前存到第一桶金的目標,但是對於一般學生打工族來說,這數字實在有點天真又難以企及,直到大三接觸到玫琳凱,讓她看見了轉機,「我是先從購買商品開始,隨著逐漸深入了解,發現玫琳凱經營理念,力求重新定位女人價值,滿符合我對自己未來的期待」,加上喜歡跟一群有夢想有信仰的的人共事,沒有花太多時間思考,隨即決定加入發展這份事業。 「第一個月從美容顧問做起,還不知道該做什麼或達成什麼目標,也不知道提供的獎勵對我有什麼好處,想說平板、手機可以自己買,為什麼要公司送」,在摸索階段難免迷惘不安,但是隨著老師陳法伶首席一步步的帶領而達成目標,張芸慈看見克服挑戰的背後,不單單是拿到免費平板、手機這麼簡單,而是自我潛能跟實質收入的提升,包括經由培訓成為可以帶領多人團隊的領導者,以及當上業務督導後平均月薪八萬元起跳,使得畢業前存到一百萬元,不是高不可攀的奢望,只要有決心付諸行動一定能夠實現。 尤其這條築夢踏實的路途不孤單,笑稱是靠別人讚美當上督導的張芸慈強調,「玫琳凱有一個非常棒的企業文化,就是讚美使人直到成功,每個人都有擔心自己不夠好的時候,幸好這裡充滿了愛與包容,無論剛加入的美容顧問或者資深督導,即使做的是微不足道的小事,一旦勇於突破自我侷限,都會被大力讚美與肯定」,相較於台灣父母教育小孩,總是率先責罵做不好的部分,忽略好的部分也應該給予鼓勵,大家基於志同道合在此聚首,透過互相扶持以及優勢互補,不僅越來越煥發自信光采,當一個人有了被關懷與被需要的歸屬感,更會加速覺醒蛻變,「我走過這條路,真的可以印證這份美好!」 全方位學習成長做不平凡的自己 當然九年來能夠堅持走到現在,張芸慈對於玫琳凱的獎勵制度也是推崇備至,除了會招待與心愛另一半的國內外旅遊,「如果覺得可以做到更好,想努力往上達標,績效獎金級距多且短,會讓人非常滿意」,相較於一般銷售專櫃,假如月銷售額三十萬,獎金頂多三至四萬元,但在玫琳凱達到同樣業績,督導階級收入絕對超過十萬元,而且額外利潤最多可以領到十幾萬,「制度設計透明化,看得到又拿得到,是讓我們想一直努力的原因。」 所以雖然是家裡唯一寶貝女兒,爸媽比較謹慎保護,一開始不贊成張芸慈太早經營玫琳凱,但後來看到她的成就與改變,甚至每個月給一到兩萬元孝親費,「在台北晉升表揚典禮上,他們居然跟我道歉,說不應該阻攔以及說重話抨擊我」,如今家人感情依舊甜蜜,也放心她在異地購屋置產,年紀輕輕二十八歲就達到有車有房的理想人生境界。 「慶幸大學時期是把時間拿來充實自己,而不是去玩社團或聯誼,即使當時看不出差異,但現在結果其實很明顯」,張芸慈感謝二十歲的自己,打破認知極限做了正確的選擇,即使當初同學經常酸言酸語,笑她太愛賺錢,人生除了打工什麼都沒有,但因為相信「多堅持一天,明天就不一樣」,對比於大學同學現在當老師、空姐或一般上班族,只能領到固定薪水,她不僅擁有一份屬於自己的事業,心靈與生活還更加富足自由。 因此為了幫助還在茫然困惑的年輕世代,張芸慈願意以親身經歷為證,邀請加入玫琳凱沉浸在全方位學習環境裡,培養思想獨立、生活獨立與經濟獨立,朝著取得不凡成果的共同願景一起努力。 ...

2022.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