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加入收藏
已取消收藏
menu
帳號頭像 帳號選單下拉箭頭
/
熱搜內容
現正閱讀
碳權如何交易?碳權交易所是做什麼的?完整資訊一次看
畫重點
段落筆記
新增筆記
「請稍等」英文別直接中翻英說please wait a minute!一次掌握,常用的電話對談英文
0
/500
不公開分類 公開分類
儲存
至頂箭頭
特別企劃
ESG

減碳ESG | 永續投資

碳權如何交易?碳權交易所是做什麼的?完整資訊一次看

碳權如何交易?碳權交易所是做什麼的?完整資訊一次看
碳費、碳盤查、碳定價、碳關稅⋯⋯,各種碳焦慮一波波接著來,專家教你用CDP框架思考碳問題。 (來源:Dreamstime)
撰文者:陳瑋鴻、張薰云 整理
商周ESG 2024.01.31

碳權,是基於全球淨零排放目標而誕生的機制,也是企業能否達成政府減碳要求的重要關鍵之一。當你越理解碳權運作模式,越能利用它協助自家企業規劃減碳路徑。本文將說明碳權的由來,介紹碳交易的市場類型和碳權認證機構,並且解說碳權與碳費、碳稅有什麼不同。

1.碳權是什麼?
2.台灣碳權交易所
3.碳交易如何運作?
4.碳稅、碳費又是什麼?
5.為什麼要推行碳權交易?
6.碳權交易實例


碳權是什麼?源自碳定價概念,進行以量制價

碳權|碳排放|碳交易|
碳權是「碳排放的權利」,以英文而言可以解讀為「排碳的額度」。 (來源:Dreamstime/典匠影像)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碳權是「碳排放的權利」,其設計機制是來自碳定價的概念,設定1公噸的碳排放為1單位,讓國家或企業可以計算減碳總量。隨著《京都議定書》簽訂,碳權逐漸發展成可交易的產品,讓政府或民間單位可以買賣碳權,作為碳抵換。

碳權交易的類型可分為2種市場:

強制碳市場(Certified emissions reduction)

像是歐盟各國、紐西蘭等國家,基於巴黎協定及COP(Conference of the Parties,締約國會議)會議中承諾的減碳目標,對國內實施排碳總量管制(Cap and Trade),規範各產業的排碳大戶,設定其排碳量上限。因此,對企業而言:

  • 企業的排碳量是有上限的,不能無限排碳。
  • 企業努力減碳,讓碳排放低於上限,這才有「碳權」額度可以賣給其他人。
  • 企業若碳排放超出上限,就需要購買其他人多出來的碳權來達成減碳目標。

自願碳市場(Voluntary emissions reduction)

自願碳市場是企業主動做減碳及碳捕捉行動、採用再生能源、投入造林這類自然碳匯的方式,執行減碳專案,再向國際減碳驗證機構申請認證,獲得碳權。這是沒有上限、且非強制的制度,即使是未被政府管制碳排放量的企業也能參與。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國內減碳驗證機構名單(經行政院環保署認可):

  • SGS
  • BSI Taiwan
  • TUV Rheinland Taiwan
  • Bureau Veritas Certification

國際減碳驗證機構名單:

  • VCS(Verified Carbon Standard)
  • 黃金認證Gold Standard
  • 聯合國CDM(Clean Development Mechanism)

碳權交易平台有哪些?認識台灣碳權交易所

由國發會與台灣證券交易所共同出資成立的台灣碳權交易所,於8月7日正式掛牌。主要提供業務包含3項:

  1. 國內碳權交易
  2. 國外碳權交易
  3. 碳諮詢

碳權交易所屬於自願碳市場。環保署表示,碳交易可作為企業減碳「補充性」的3大功能,包括:

  1. 企業被課徵高額碳費,可購買碳權抵減排放量,降低碳費金額。
  2. 業者開發案在環評被要求需抵減一定比例,可購買碳權完成環評承諾。
  3. 符合產業供應鏈的自主要求。

台灣碳權交易所於2023年12月上架國際碳權,來自亞洲、非洲、南美洲等地的案場,涵蓋潔淨水源、太陽能發電、風力發電和沼氣發電等類型專案。碳權上架首日有27間企業參與,成交價格落於每公噸3.9-12美元之間。

第二批國際碳權預計於今年(2024)3月底上架,預計納入自然碳匯,以滿足廠商需求。

台灣碳交易如何運作?

台灣碳權交易所交易規則整理

項目 規則
交易資格 買方以本國法人為限
賣方得為外國或本國法人
交易時間 平日上午9時至下午3時30分
*假日與臺灣的銀行業通行假日相同
交易單位 1噸二氧化碳當量
交易貨幣 美金
碳權上架標準 1. 碳權之核發機構應經碳權交易所(TCX)認可
2. 碳權之年份(vintage)應為五年內
3. 碳權專案應符合3項以上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
購入碳權使用方式 1. 買方購買碳權後僅能持有、註銷或移轉至買方國際碳權核發機構之帳戶,不得再於碳交所平台轉售。
2. 國際自願性碳權不可抵減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或我國碳費。

至於國內的「減量額度」(國內碳權)何時開放交易?環境部已於2023年12月預告「溫室氣體減量額度交易拍賣及移轉管理辦法」的草案,期望在今年年中上線。

國內碳交易管理辦法6大亮點

減量額度俗稱碳權,下方以「碳權」代稱。

項目 內容
交易場域 限於環境部指定平台進行交易或拍賣
未經環境部委託,不得從事碳權之仲介、代銷或買賣業務。
交易/拍賣標的 .先期專案
.抵換專案
.自願減量專案
不含國外碳權
交易單位 公噸二氧化碳當量
可參與對象 賣方:執行上述專案,取得碳權的事業體。
買方:應繳交碳費,有「增量抵換」等需求的事業體。
交易方式 .定價交易:由賣方設定價格及交易期間,由買方支付成交價5%的交易手續費。
.協議交易:由買賣雙方私下協調價格,賣方上架交易碳權數量、協議交易價、交易合約,買方經主管機關通知後付款。
※手續費由買方負擔,為當時碳費費率的5%或同類型專案成交價的5%、擇高者定。
.拍賣:由賣方登錄碳權數量(須達1千公噸以上/次),拍賣底價及投標期間。
※參與競標的買方要繳交保證金才能投標。
※拍賣時買方及賣方都須繳交手續費,以成交總價的5%計算。
市場管控機制 碳權只可轉讓一次(交易/拍賣),不可重複交易或拍賣。
環境部可能視情況設定交易及拍賣的價格上下限,以維持市場秩序。
「先期專案」是在法源出現之前的權衡措施,因此只得以「協議交易」方式買賣,不會進到碳權交易所。

不論是國內減量額度交易或引入國際碳權的台灣碳交所,都屬於自願性碳市場。不可用於抵減碳費或國際碳關稅,適用於有碳中和需求的企業。

碳稅、碳費又是什麼?以價制量的碳定價設計

碳稅與碳費是基於「以價制量」的減碳制度,政府透過決定每噸碳的稅額或規費金額,推動企業進行減碳。

碳稅

碳稅是由政府的稅務機構統一向企業徵收碳排放的稅額,是一種增加國庫收入的管道。

碳費

碳費來自2022年4月由行政院通過的《氣候變遷因應法》,該法規定2024年起,由環保署執行第一階段,向每年排碳2.5萬噸的287家企業收費。該筆費用將會專款專用,投入在減碳領域發展,成立氣候基金,或是補助碳捕捉技術、氫能技術發展等項目。

為什麼要推行碳權交易?為幫助企業達成碳中和目標

交易碳權是幫助企業達成2050淨零排放目標的方式之一。
交易碳權是幫助企業達成2050淨零排放目標的方式之一。 (來源:Dreamstime)

不論是碳權、碳稅或碳費,這些碳定價概念都是為了推動企業減少碳排放而生,希望最終能夠達成碳中和目標。因此,企業不僅需要碳盤查、規劃淨零排放路徑、採用綠能、更換排碳設備等方式,盡可能降低企業本身的溫室氣體排放。針對產業目前無法降低的碳排部分,再尋求購買碳權,以進行碳抵換,直到技術發展足夠改善現況。

碳權交易實例

如國內的奇美實業,2022年四月就加入新加坡的全球碳權交易平台 Climate Impact X(CIX),購入 1 萬噸碳權,來源為柬埔寨及祕魯的森林自然保育專案,成為首家在 CIX 平台完成碳權交易及抵換的台灣企業。

完整報導,請看:奇美當台企「淨零先鋒」,購入萬噸碳權!員工通勤、出差都抵銷

更多企業買碳權故事:

ESG相關資訊介紹,請參考:
ESG永續發展》給企業看的永續指南,一篇搞懂ESG要做什麼
國家提出淨零排放轉型目標,企業們該如何配合,才能在淨零浪潮中站穩根基?
綠電,2050年淨零排放的減碳主角,一文認識綠電完整資訊

永續、減碳,不只是倡議,而是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更多企業永續故事、最新趨勢,請見商周ESG|與永續者同行

責任編輯:陳瑋鴻
核稿編輯:管婺媛

碳權 碳稅 碳中和 ESG 碳費
商周ESG
商周ESG
商業周刊
展開箭頭

商周與永續者同行,致力關注ESG領域,為您掌握環境、社會與公司治理的實用知識,邀請產官學名家,分享最新國際趨勢、企業案例、投資方向、賦能活動。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