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碳ESG | 社會共好
SDGs能否順利達標》永續發展進度報告解析一次看

- 聯合國協助各界支持SDGs目標的組織」「永續發展方法網絡(SDSN),每年都會發布永續發展報告,評估193個會員國的進展,使用SDG index和SDG dashboard等量化、視覺化呈現。
- 2023年是SDGs目標的中點,CSRone從糧食安全、教育、生物多樣性、稀土元素、水資源、氣候行動、永續漁業、世界和平等面向,分析2023年的永續發展報告,協助讀者理解SDGs的行動進度。
聯合國永續發展方法網絡(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olutions Network, SDSN)是一個由1,900多個組織所組成的全球網絡,分布在53個國家地區,其觸及了四個面向—學術研究、教育創新和夥伴關係、集結各方力量、大眾溝通,目標動員全球大學、智庫、國家實驗室支持SDGs,並成為SDSN的一份子。
SDSN每年發佈永續發展報告(Sustainable Development Report, SDR),評估193個聯合國會員國在SDGs下的進展,並對於現況與目標的差距進行全面評估,將資料量化、標準化、可視化,並以SDG index和SDG dashboard(詳見圖1)呈現。
SDG Index:針對每個國家在17個SDGs上整體表現的評估。每項目標等權重,其分數表示一個國家在該指標下,最壞的結果(0分)和目標(100分)之間的位置。官網提供了各國的分數、排名、與歷年的趨勢。
SDG dashboard:表示國家朝著目標的趨勢是否正步入或偏離軌道,有助於決定下ㄧ步行動的優先順序。而其中使用的資料數據2/3來自官方,1/3來自研究機構、大學、非政府等組織。
SDGs的重要議題進展如何?
2015-2020年間,SDGs的進展非常緩慢,根據SDG Index,全球SDGs的達成率僅略微上升──從2015年的64%上升到2019年的66%,而隨著疫情的爆發,進展也隨即終止。截至2022年,全球SDG Index低於67%,若逐一檢視 17項SDGs,則會發現沒有一項能夠在全球尺度下達成。
此外,國家之間的進展極不平衡。據估計,高收入國家(HICs)與低收入國家(LICs)之間達成2030目標之結果,會受疫情影響而有差距更大的風險。

糧食安全
2021年聯合國糧食系統高峰會(UN Food System Summit)針對全球糧食的永續性、可負擔性和品質提出了許多關切。整體而言,該高峰會強調需採取綜合全球性的方法來應對糧食相關挑戰,包括糧食安全、鄉村發展、減少糧食浪費、價值鏈的透明度、永續飲食以及應對氣候變遷。
教育
長期而論,兒童擁有優質的教育是實現永續發展的重要關鍵。2022年9月舉行的聯合國大會教育轉型高峰會(Transforming Education Summit),旨在推動全體努力實現教育轉型,為所有人提供技能和知識以消除貧困、保護環境並建立和平且包容的社會。然而此時,仍有數以億計的兒童失學,或接受資金和資源不足的教育──即使經過多年,也無法實現基本的識字和算術。

生物多樣性
土地使用的改變、全球暖化、污染等影響,皆導致更多的物種趨向大滅絕。而包括物種豐富度、物種歧異度、生態功能與生物多樣性相關等多個面向,皆受到威脅。目前的滅絕速度至少為背景滅絕速度(background extinction rate)預估值的100-1000倍。於此同時,長時間一直保護與管理這些自然資源的原住民族也面臨著巨大的威脅。
稀土元素
由於對稀土元素的需求急遽增加,其稀缺性變得更加明顯。評估稀土元素的全球資源消耗非常重要,雖然這些元素的儲量並不存在於集中礦區(這使得採礦效率不高),且其加工難度高,過程中也會產生有毒物質;但在這一領域中,某些國家占據主導地位,生產了全球供應的98%。比如中國佔全球產量70%,各國皆在設法降低對中國的依賴。(想知道更多:你有晶片、我有礦產!中國掐住歐美綠色科技命脈)
水資源
全球超過40%的人口面臨缺水危機,估計約18億人依賴受人為污染的飲用水維生。缺乏永續性水管理政策與行為,將嚴重影響生態系的服務與功能。

氣候行動
截至2022年,全球暖化幅度為 1.2°C,且暖化幅度每十年將增加0.3°C。若以此暖化速度,在十年內超過1.5°C的可能性非常大。根據聯合國環境規劃署《2022 年排放差距報告》:
- 目前的政策情境下,將在2100年之前升溫2.8°C。
- 若分析現階段的國家自主貢獻(NDC)與許多國家的淨零承諾,到了2100年仍將導致全球暖化約2.4°C。
- 目前承諾的最佳情況情境(best-case scenarios)仍將導致到2100年全球暖化約1.8°C。
海洋商品和服務
全球將近90%的漁業資源遭過度開發,海洋商品與服務面臨嚴重且複雜的危機,包括了過度捕撈──使用破壞性技術(底拖網捕魚)、濕地生態系的破壞、氮和磷在環境中的流佈、海洋酸化、公海污染、海平面上升等,而內陸漁業也面臨著相似的挑戰。
和平
全球和平是永續發展的基石,和平與夥伴關係不能只淪為口號。在核武和環境破壞皆威脅著人類生存的時代,我們需要的不只是技術,需要更多解決國際爭端的外交手段。

2023年年初,末日時鐘被調快了10秒,來到了11時58分30秒,距離午夜僅剩一分半,這是該時鐘76年以來最接近世界末日的一次。《原子科學家公報》表示,這10秒首要起因為俄烏戰爭,其次則為全球受到極端氣候影響的災難持續擴大增加。2022年3月的烏俄戰爭若無發生,無數人的生命將被拯救、城市可免於破壞,也應可以避免眼下食品和能源價格飛漲,以及金融混亂的局面。
資料來源:2023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Report
*本文獲「CSRone」授權轉載,原文為:《2023永續發展報告》:所有SDGs嚴重偏離軌道
責任編輯:張薰云
商周與永續者同行,致力關注ESG領域,為您掌握環境、社會與公司治理的實用知識,邀請產官學名家,分享最新國際趨勢、企業案例、投資方向、賦能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