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碳ESG | 社會共好
碳費2025開徵怕卡關?看瑞典怎讓Ikea、五金門鎖龍頭點頭、成功運作30年

- 全球第一個開徵碳稅的國家瑞典,於1991年開始徵收碳稅,不只對企業課徵碳稅,也對一般家庭收取碳稅。
- 瑞典碳稅政策透過政府、企業、學術界及公民社會的合作,與稅率逐步提高的漸進式實施,成功運作超過30年。
- 期間瑞典企業非但沒有因為碳稅出現外移,反而因成功應對碳稅,在市場上保持領先地位。
台灣2025年開徵碳費,環保與經濟的平衡挑戰正式啟動。瑞典作為全球第一個開徵碳稅的國家,不只對企業課徵碳稅,也對一般家庭收取碳稅。這一路超過三十年的經驗,或能成為碳費即將上路的台灣,作為寶貴借鑑。商周專訪瑞典駐台代表任荷雅(Helena Reitberger),探索瑞典減碳之路。
根據Statista資料庫,2024年瑞典碳費排在全球第四高,僅次於烏拉圭、列支敦士登與瑞士。任荷雅告訴我們,瑞典於1991年開始徵收碳稅,最初稅率為每噸化石燃料排放的二氧化碳徵收250瑞典克朗(約合新台幣770元),至2024年稅率已逐步提高至每噸1,450瑞典克朗(約合新台幣4460元;上述匯率為2025/2/27之即時匯率),成長率達480%。
「三螺旋模式」對話,非全由政府主導
究竟怎麼做到的?關鍵來自於漸進式的「三螺旋模式」對話。
「在瑞典,我們習慣於三螺旋合作模式,即政府、企業和學術機構一直彼此在交換意見。」任荷雅代表解釋。
什麼是三螺旋模式對話?在這種模式中,政府提供政策框架和資金支持,企業提出實際需求,學術界則提供研究成果和技術支援。透過跨領域合作,各方共同尋找永續解決方案。
瑞典社會科層體制較為扁平,有助於各部門自由發表意見,共同參與立法過程。因此,碳稅政策並非完全由政府主導,而是三個獨立實體的協作成果。
「近年來,公民社會也被納入成為第四螺旋,」任荷雅笑著補充道,瑞典政府持續與社會各界對話,教育大眾並傾聽民意,同時提供資金、貸款等支持,協助中小企業綠色轉型;更重要的是,透過教育系統,「你要聆聽人民的心聲,同時也要教育他們。」
漸進式實施,讓家庭,企業有時間調適
漸進式實施更是關鍵。
相比於台灣目前的一般費率是一公噸新台幣300元,瑞典的起跑點確實超前。
但其實瑞典碳稅的成功關鍵在於其漸進式實施策略——讓家庭和企業有足夠時間調適,使碳稅政策更具政治可行性。
初期稅率相對較低,工業用碳稅率甚至僅為家用碳稅率的四分之一。隨著時間推移,稅率逐步提高,任荷雅說,目前工業用碳稅和住家用的稅率已經相同。
另外家用碳稅如住宅暖氣的稅率提升速度較快,也有效鼓勵了快速轉用再生能源,使瑞典家庭暖氣系統現在幾乎完全不依賴化石燃料。政府在展現決心的同時,也確保漸進實施,給予社會各界足夠的調整時間。
另個逐步推進的例子,是以前參與歐盟碳排放交易系統(EU ETS)的產業完全免徵碳稅,而未參與EU ETS的產業則適用較低稅率,直到2018年才逐步取消這些減免政策。
「在推動碳稅的過程中,政府與社會的持續對話是最重要的,直到今天,瑞典政府都還在跟人民對話。」任荷雅強調,同時,政府也出資支持研究,開發各種替代方案,讓轉型更加可行。
展示成功案例,說服企業轉型有利可圖
若遇到企業不滿,瑞典政府的策略是展示成功案例並持續溝通。
「瑞典企業並沒有因為碳稅而外移的現象,因為他們一直看到成功的案例。」任荷雅告訴我們。
瑞典有許多世界級品牌,包含知名卡車公司Scania、全球第一個的無人駕駛電動卡車品牌Einride、世界家居領導品牌Ikea及五金門鎖龍頭Assa Abloy,都曾經歷相當痛苦的轉型過程,但這也讓他們在市場上保持領先地位。他們的例子,說服其他企業提早轉型是有利可圖的。
其中,Scania承諾在2030年前使用零碳鋼,近期更致力協助供應商Northvolt的電池部門,持續為綠色轉型鋪路、擔任產業先行者。這些成功案例有力的證明,碳稅不僅有環保效益,還能促進創新和長期競爭力。
「政府需要先下定決心、持續對話、補足配套措施,社會的改變就會慢慢發生,」任荷雅建議,台灣可以參考瑞典的經驗,先設定明確目標,再逐步完善配套措施,「我們希望瑞典在減碳方面能成為全世界的領導者,」這種遠見促使瑞典政府長期堅持碳稅政策,即使面臨挑戰也不輕易動搖。
或許有人會說,瑞典人早就習慣高稅率,徵稅的做法不一定適合台灣。任荷雅也坦言,「在瑞典,人們普遍認為繳稅是有益的,我們也相信繳稅是改善公共利益最有效率的做法。」
不過,重點並非全在收了多少稅收,而是在於社會是否「信任」政策。
「信任是很重要的,瑞典人民相信政府推動碳稅,如同台灣人民相信台灣的醫療體系一樣。」任荷雅以生動的比喻闡述社會信任的重要性。
她分享了自身家庭的案例,「改變會持續發生,即使現在瑞典路上的油車還是比電動車多,但會慢慢改變。我父母最近換了電動車,因為他們覺得這樣是對的,他們同時也在屋頂上裝了太陽能板。我哥哥則是個先行者,他很早就開電動車,家裡也有充電站。」
政策要堅定、對話要持續,碳稅只是整體社會綠色轉型的一部分。但只要社會溝通做好,社會整體的永續轉型是可以期待的。瑞典逾三十年的碳稅經驗,為台灣2025年碳費開徵提供了一條可借鑑之路。
核稿編輯:管婺媛
責任編輯:林思妍
商周與永續者同行,致力關注ESG領域,為您掌握環境、社會與公司治理的實用知識,邀請產官學名家,分享最新國際趨勢、企業案例、投資方向、賦能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