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碳ESG | 新商業
誰說減碳就要花大錢?跟著碳競爭力百強企業輕鬆提升ESG表現 股價還能狂飆
今年商周碳競爭力大調查,依據企業近3年的減碳數據,以及調查問卷揭露之碳排資料,從近千間上市企業中層層篩選,選出百強企業。
11月17日,商周2023碳競爭力高峰會,邀請百強企業與產、學專家,一同分享內部孵化碳策略的know-how。這屆百強企業中,股價優於同業的減碳電商龍頭——momo談平台商的綠色行動方案,科技產業減碳第一名——緯創談供應鏈減碳大法,傳統產業減碳第一名的台泥則帶觀眾建構出水泥業的淨零未來。以下是他們的精彩分享。
電商龍頭的綠色行動怎麼做?
momo的綠色行動分為3個面向,從包裝與物流面向的包材減量、物流路線優化,到消費者端的綠活會員制度與綠色生活館,促進消費者一同支持綠色消費。包材方面momo使用創新蜂巢紙袋取代塑膠氣泡紙,以及減少環境衝擊的環保紙箱、水解膠帶與環保破壞袋,也採用可重複使用的循環袋。 momo 富邦媒體科技副總經理呂鈺萍指出,他們提供可重複使用的物流箱給供應商,藉此讓對方看到momo想做公益、想共好的決心,也讓對方親自感受momo的綠色物流具備實用性。
同時,momo運用AI計算最佳減量包裝方式,自動推薦給第一線人員,解決人員估測失準的問題、幫助新人快速上手,也達到包材減量與包裹安全的平衡。
而在物流方面,momo先是在市郊增加衛星倉庫,並與超商、台哥大門市及i郵箱等通路合作,增加多樣化的取貨點、減少貨運的節點。momo的創新是減少「再入庫」的轉運節點,取消到momo倉庫整貨的環節,直接將貨品運送到配送商的倉庫。接著運用大數據的管理,調查每個區域的消費者最常購買的品項,預先計算每個貨運點的承載量能。momo將最短路線提供給配送人員,運用大數據開發路徑分析,讓配送人員的配送標準與momo的想法統一化,讓配送人員願意按照momo提供的路線送貨。(看更多:花4年減少雙11爆量包裝 momo不再求快的紙箱革命)
至於電商平台的節能行動,momo在物流面導入電動車隊。呂鈺萍分享,「一開始是使用油電混合車,但是覺得不夠環保,所以去開發電動摩托車隊。」而在倉庫內則導入節能、通風、省水的機制。
提出選擇、鼓勵消費者的參與 更找到關鍵客群
最後是消費者端的綠色行動。momo提出永續消費的理念,設立綠色生活館,集中展示綠色、環境友善的商品,呂鈺萍說,momo認為有一群對環境有感的消費者,但可能礙於找不到去哪邊買,所以買不到他想要的環境永續的商品,所以momo成立綠色生活館來解決這類消費者的痛點。
同時這個綠色生活館的數據,momo也會與供應商共享,讓供應商看到貨有被賣出去,而激勵他們配放更多綠色商品到momo平台銷售。藉此達成一個平台、供應商與消費者三方共好的健康循環。
在消費者端則是設計了「綠活會員」制度,逐漸地掌握一群消費者,他們不要求最快收到,而是願意採用「集箱運送」的方式一次取貨,或是使用循環包材來減少環境衝擊。
科技業減碳:供應鏈是最大痛點
緯創立下2030年達到碳中和的目標後,著手進行碳盤查,發現範疇三佔比高達97%,且供應商在其中佔比達7成6。緯創因而盤點出範疇一到三各項可行的減碳行動,設計出125種減排策略(abatement lever)。
供應商的減碳計畫主要配合經濟部大帶小活動,個別輔導供應商的減碳。計畫的執行先是收集各供應商的排碳數據,收集名單並分類。緯創會提供顧問協助供應商進行碳盤查並制定減碳方案。
緯創從四個面向去設計供應商的減碳方案,分別是空調、空壓、生產能耗與照明用電;並採用三種指標來檢核減碳的成效,有降低能耗,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及裝設綠電設備。
很多人以為減碳就必須要花大錢,只有大公司能做。但緯創資通出動顧問,與各供應鏈廠商盤點後打破這個迷思。企業永續發展辦公室永續副總經理丘高玲指出,他們很多供應商因為設備老舊,或有溢漏的檢查項,整體排放數據偏高。因此調查過各廠的碳排熱點後,將設備翻新或升級,就可顯著降低碳排。
丘高玲強調,其實這些都不需要很高的成本,只是供應商過去沒經驗,沒know-how可以執行,緯創提供的個別輔導服務,即可提升供應商減碳的知能。
供應商沒know-how怎辦?設計線上學習系統傳承經驗
發現供應商真正的痛點後,緯創接著設計供應商的管理系統,定期收集碳排數據等與供應鏈相關的永續績效並定期發回給緯創。此舉一方面整合供應商的管理,另一方面也讓緯創可以定期查核、及時介入輔導。並設計供應商學堂,自2022年上架以來,已有30堂課,超過千家供應商註冊,加強減碳知識。
丘高玲分享,緯創透過線上學堂分享並傳播經驗,去輔導供應商、為他們制定目標。藉此攜手供應商共好共榮,共同達成淨零減排的目標。
台泥:高碳排傳產,碳是最大的營運成本
台泥由台泥永續辦公室副總經理兼永續長葉毓君出場,和與會企業分享,她說,台泥的減碳策略始於董事長張安平,他希望在內部形塑減碳文化,因此連月會也都在談台泥如何減碳。張安平時常要大家彼此詢問,「你的內心深處相不相信自己的所作所為,會影響氣候?」,更說:「不要讓我們成為地球的最後一代。」由此出發,台泥內部開啟了減碳轉型的文化,由董事長帶著員工一起做。後來成立低碳研發中心,每半個月進行跨產業的研發會,董事長更親力親為。台泥也在2017年改變品牌識別,要成為「綠色環境工程公司」。
葉毓君指出,台泥檢視自身產業分布,高碳排的水泥佔了75%營收,其他包含電力等。而水泥中最大碳排佔比就是石灰石原料佔了6成5、電力佔了3成。使用替代原料、替代燃料是水泥業最重要的減碳方式,但也頂多只能減碳6成左右;因此台泥轉而思考,除了減碳,「如何增綠」?也就是增加能夠助攻減碳的事業,於是台泥開始發展再生能、能源傳輸與儲存(比如電池),也去投資地產建材、廢棄處理等。(看更多:減碳百強48%大汰換解讀 營建業最脫隊、中小企業危險了)
導入低碳產品 如何說服客戶加入
台泥如何去跟客戶溝通使用低碳建材呢?對不同客戶,他們有不同的溝通方法。「加入碳的概念來使用不同的溝通方式跟客戶談,」葉毓君說。
例如,對企業廠辦,他們訴求採用低碳建材對ESG表現很重要,加上內政部要推低碳建築認證,是企業必須掌握的商機。對上市建設公司,使用低碳建材可降低範疇三的碳排,對申請綠色融資很有幫助。對營建商,因水利署明年開始要求投標廠商,必須揭露工程碳排放,因此使用低碳建材可增加競爭力。
台泥關注國際產業的低碳發展,現在也在歐洲推減碳達70%的水泥。然而同樣產品在台,卻因為進口原料成本太高、加上法規限制而難以推行。另外在加拿大,台泥旗下的能元科技也受到加國政府出資支持,建造100%使用綠電的高性能電芯廠。葉毓君說,在歐盟電池法上路之後,台泥認為電池的碳競爭力會是在下一個世代勝出的關鍵。
因此台泥結合水泥與儲能兩大BU的人才,共同推出新的跨域IP「儲能櫃」。台泥認為能源安全未來會越來越被重視,因此使用水泥打造堅固防火又能管理能源的儲能櫃。
未來台泥的三大事業方向將會是低碳建材、資源循環及綠能。台泥希望提供低碳新能源的整體解方(total solution):建造低碳建築、搭配台泥儲能櫃搭建的充電站與on-site的再生能佈建,即使建築拆除,仍能改製成循環材料再利用,再製成新建築的骨材。
從企業內部的減碳行動,到拉供應鏈一起學減碳、設計策略,甚至放大格局,從企業所在的價值鏈,提出全方位的減碳解方。我們看到商周年度碳競爭力的進榜企業,一年比一年更有產業代表性,他們不只看到產業內的痛點並提出策略,更提出跨界的解決方案,讓所有企業都能參與減碳行動,共同打造永續未來。
延伸閱讀:2023年碳競爭力100強大調查
核稿編輯:管婺媛
商周與永續者同行,致力關注ESG領域,為您掌握環境、社會與公司治理的實用知識,邀請產官學名家,分享最新國際趨勢、企業案例、投資方向、賦能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