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碳ESG | 永續投資
美最新研究:瓶裝水隨時都會溶入塑膠碎片!醫曝「這成分」危害程度最大
- 科學家檢測瓶裝水中的塑膠碎片,發現每公升即高達11~37萬塊掉落碎片。
- 其中佔據90%的奈米塑膠,可能侵入人體器官,導致內分泌受干擾、DNA損傷等危害,未發表研究中甚至包含致癌化學物。
- 專家建議避免使用塑膠容器,改採玻璃或不鏽鋼材質,特別是盛裝飲用水時。
2018 年科學家首次確認瓶裝水含微塑膠,6年後科學家繼續分析塑膠顆粒到底有多少且來自哪裡,透過雙雷射顯微鏡檢測分類,發現一般商店販售瓶裝水含塑膠碎片比預估高千倍多。
寶特瓶上檢出多少塑膠碎片?
6年前,科學家研究9國、11個品牌瓶裝水,9成多樣本檢測到微塑膠和奈米塑膠,每公升受污染水平均含十個比人類頭髮還寬的塑膠顆粒,以及300個較小顆粒,受限於技術,他們只能發現這麼多,但足以引發全球關注。
隨著技術進步,檢測結果更驚人。8日《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期刊新研究,哥倫比亞大學科學家提出查看、計數和分析瓶裝水奈米粒子化學結構的技術。
脫落的塑膠碎片有多少?
美國3個主流品牌瓶裝水,塑膠碎片實際數量不是每公升300個,而是11萬至37萬個,一公升水平均含4萬個、7種塑膠顆粒,90%確定是奈米塑膠,其他為微塑膠,大部分塑膠來自瓶子本身,以及阻擋其他污染物的逆滲透膜過濾器。
吃到塑膠碎片會怎樣?
奈米塑膠是最令科學家擔憂的塑膠污染類型,平均寬度只有人類髮絲千分之一,微小顆粒可侵入主要器官單一細胞和組織,可能會中斷細胞過程,並沉積干擾內分泌的化學物質,如雙酚、鄰苯二甲酸鹽、阻燃劑、全氟和多氟物質(PFAS)和重金屬。多倫多大學進化生物學家認為,塑膠顆粒會進入各器官,可能穿過不該穿過的膜,如血腦屏障。
杜克大學醫學教授表示,塑膠本身危險沒有結論,但他最擔憂的是添加劑,當奈米塑膠攜帶的各種化學添加劑隨著塑膠顆粒進入細胞,可能導致細胞壓力、DNA損傷,並改變新陳代謝或細胞功能。他尚未發表的研究發現塑膠有百餘種已知致癌化學物質。
怎麼做會導致塑膠碎片掉進食品?
科學家表示,塑膠幾乎就像人們不斷脫落的皮膚細胞,塑膠也會不斷掉落碎片,如打開塑膠容器時就會有塑膠掉進食物。2021 年研究發現,反覆打開和關閉瓶蓋、擠壓瓶子或受熱,如放在汽車內,就會讓 PET 塑膠顆粒脫落。
如何避免接觸到塑膠碎片?
這項新發現強化專家長期建議,就是飲用玻璃或不鏽鋼容器的水以減少接觸塑膠,也適用減少使用其他塑膠包裝的食品和飲料。這研究是警訊,作者之一也是首創雙雷射顯微鏡技術的哥倫比亞物理化學家開始減少飲用瓶裝水,其他研究作者不再飲用過濾器水,建議人們開始簡單盤點日常生活塑膠,並盡量尋找替代品。
延伸閱讀:
地球 CO2 濃度 1400 萬年來最高,科學家:非常不尋常
核燃料新來源,用帶電布料輕鬆「海水取鈾」
*本文獲科技新報授權轉載,原文為:比先前發現多千倍,研究:1 公升瓶裝水有 24 萬個塑膠顆粒
責任編輯:張薰云
由多位喜好並擅長各種科技知識的朋友共同創立的「科技新報」。參與成員各有專精,網站內容涵蓋各式新科技訊息,從行動運算、醫療生技、網路,到科技產業、技術等多樣領域,期盼以自身的知識與經驗,帶給所有讀者未來市場與科技生活更多的啟發與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