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加入收藏
已取消收藏
menu
帳號頭像 帳號選單下拉箭頭
/
熱搜內容
現正閱讀
國際運輸業不在《巴黎協定》,何時能落實淨零排放?
畫重點
段落筆記
新增筆記
「請稍等」英文別直接中翻英說please wait a minute!一次掌握,常用的電話對談英文
0
/500
不公開分類 公開分類
儲存
至頂箭頭

減碳ESG | 社會共好

國際運輸業不在《巴黎協定》,何時能落實淨零排放?

國際運輸業不在《巴黎協定》,何時能落實淨零排放?
國際運輸業沒有被《巴黎協定》列入減碳規範。 (來源:Dreamstime)
撰文者:趙苹邑
獨立觀點 2022/10/26
摘要

1.根據統計,運輸業佔了溫室氣體總排放量3%,且跨國之間的空運、海運,皆不在《巴黎協定》的減碳規範中。

2.航空業的排碳已經高達碳排總量的2%,國際間直到2021年才成立國際航太氣候聯盟,但對於如何實際減碳沒有實質討論。

3.國際海運則有22國簽署《克萊德班克宣言》計畫在2050年前發展6個綠能運輸走廊,並促進合作計畫及建造相應的基礎設施。

2021年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COP26)後,各界紛紛對大會結論表達遺憾,認為各國縱使終止對石油資金鏈,許多排放溫室氣體的關鍵產業仍沒有達成共識,包含與國際運輸密切關聯的航空業及海運業。其中尤以排放量最大的中國,及其國營航空公司最受矚目。

根據數據統計,運輸業佔了溫室氣體總排放量3%。
根據數據統計,運輸業佔了溫室氣體總排放量3%。 (來源:Lars Nissen/pixabay)

身為重度仰賴石油的國際運輸產業,航空倚靠高濃度燃料,而海運則需要會帶來嚴重污染的重油。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根據數據統計,運輸業佔了溫室氣體總排放量3%,且在沒有規範運輸業的前提之下,該數值可能在2050年前升至17%。在航空業中,國際和國內航空佔了二氧化碳總排放2%,而光國際航線就佔了總排放量的1.3%。

自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成立之始,國際運輸便一直被排除在《巴黎協定》之外。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António Guterres)表示,現在對於國際航運及國際海運的承諾,與《巴黎協定》中1.5℃的承諾並不一致,他敦促海運公司必須在2030年前落實商業化淨零排放的船隻,並且海運業必須開始使用永續能源,以在2050年前減少65%碳排放量

航運減碳缺乏相應政策,中國航空業規避遇困境

在2021年的氣候變遷大會中,各國對於應減少碳排放普遍抱有共識,但如何制定相關策略卻一籌莫展。

針對航空產業,氣候變遷大會在2021年成立國際航太氣候聯盟(International Aviation Climate Ambition Coalition),目標為最大化現有計畫的效率,也就是根據聯合國大會決議Assembly 40-19設置的CORSIA計畫(Carbon Offsetting and Reduction Scheme for International Aviation)。主要為追蹤簽署國之間航運路線的碳排放,並針對高於碳排放基準值的路線進行限制。可惜,該聯盟僅重申實行計畫的重要性以及減少碳排放,並沒有針對主要問題進行相應政策,例如:如何提升相關科技來達到減排目的,以及碳稅交易刺激低碳科技發展的可能性。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CORSIA phased plan。
CORSIA phased plan。 (來源:ICAO)

而大會中,23國共同簽署並由國際航空協會(International Aviation Transport Association)發布的《國際航空氣候宣言》(International Aviation Climate Ambition Declaration),承諾發展技術及機場設施,使國際運輸路線達到零碳排放,作為該產業在2050年前去碳化的策略之一。

然而,最大碳排放國中國並沒有加入該宣言,甚至強烈反對該承諾。世界第四大的東方航空,仍以「航空公司應認識發展中國家面臨的具體挑戰」作為藉口規避,做出任何氣候承諾。至於何謂具體挑戰,並未多加說明。

相較於航空,大會中以芬蘭為首的22國對於海運做出較為細緻的承諾。
相較於航空,大會中以芬蘭為首的22國對於海運做出較為細緻的承諾。 (來源:Kevin Schwarz /pixabay)

相較於航空,大會中以芬蘭為首的22國對於海運做出較為細緻的承諾,即《克萊德班克宣言》(Clydebank Declaration)。宣言中計畫在2050年前發展6個綠能運輸走廊,並促進合作計畫及建造相應的基礎設施。但仍不乏空泛的策略制定,例如僅制定相應的規範架構。

6條綠能走廊中,有2個特別受到關注:一是從澳洲到日本的鐵礦石運輸路線,在此期間,澳洲正在計畫透過電解水製造氫氣,希望將製造的氫氣替代船舶現有的燃料。二是從亞洲到歐洲的集運路線,該路線備受關注的主要原因為他的高汙染性質——每年產生2200萬噸的溫室氣體。

未受國際規範使零碳排成空談?達到1.5℃目標仍有希望

運輸產業要達到1.5℃目標並非不可能。
運輸產業要達到1.5℃目標並非不可能。 (來源:StockSnap/pixabay)

除了實行細節沒有加以規定,國際運輸本身沒有受到《巴黎協定》規範也令人擔憂。少了中心化的規範架構,規範義務在國家與國家的協商中並不存在,剩下的只有透過遊說團體不斷遊說,及透過運輸公司和國家間的雙邊協商,以在2050年前實現1.5℃的目標。

大會中關鍵領導國家對於是否應該置入碳稅等重要議題,並沒有要求具強制力的義務,對運輸產業的減排目標只有阻力、沒有助力。在各國緩慢恢復航運之際,減排目標只剩理想而沒有實際的實行計畫,加上缺乏關鍵產業及國際公司加入,實現淨零排放恐怕淪為空談。

運輸產業要達到1.5℃目標並非不可能。以航運燃料來說,永續燃料(Sustainable Aviation Fuel)的選擇可以以油電燃料(hybrid)為主,增加燃油替換的可行性。又或者就碳市場而言,國家和產業能夠在既有的CORSIA框架下加強計畫的實行,針對航運路線進行限制。

航運作為國際上受到高度管制的產業,考量氣候變遷之下,對航線的限制和變動仍需要多方考量和規劃,但絕非難事。唯有在國家與關鍵產業的共同配合,才能彰顯並落實設定1.5℃目標的意義。

資料來源:The GuardianNew ScientistCSR天下ReutersIATAICAO

*本文獲「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授權轉載,原文:被《巴黎協定》遺忘的國際運輸業:上天下海,如何守住1.5℃氣候目標

責任編輯:陳瑋鴻
核稿編輯:倪旻勤

減碳 巴黎協定 航空業 航運業 2050淨零
獨立觀點
獨立觀點
編輯精選
展開箭頭

這是一個開放給所有商周讀者發聲的管道,如果你有意見想法不吐不快,歡迎大聲說出來!(來稿請寄至red_chen@bwnet.com.tw)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FOLLOW US
加入商周LINE好友 秒懂新商業
加入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