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時免費

第2站德州艾爾帕索》「為了電動車,我們一定去美國」

一條十號公路 發現大西南崛起、電動車新聚落

美墨邊境 3 州,台商準備報到

過去台企著眼美國市場,在墨國設廠,未來勢必慢慢將廠移至美國,而美墨邊境3個州,因人力及能源、土地成本低,變熱門建廠基地。(來源.法新社)

美國大補貼,只跟台灣半導體產業或大廠相關嗎?

答案絕非如此。

德州工業大城艾爾帕索(El Paso),十號州際公路兩旁,烈陽下三三兩兩站著單桿聳立、樹葉如蒲扇的棕櫚樹。每隔幾公里,能看到一座座低矮卻占地寬廣的工廠,更多是在大興土木的建築。

根據最新消息,代工大廠和碩,將在這座美墨邊界的城市設廠,生產電動車內中控電腦,目標今年底量產,就近供應給也正在德州奧斯汀打造工廠的特斯拉(Tesla)。

「到處都是起重機,」今年六月《華爾街日報》報導,美國西南部的地區,正成為新的製造中心。

特斯拉大興土木建工廠,和碩也跟進

特斯拉未來生產重心要從加州移到德州奧斯汀,初步要雇用5千名員工,台灣供應鏈也躍躍欲試,例如和碩要赴德州設廠。(來源:取自特斯拉網站)|放大原圖


巴士、校車全變電動車
台灣中小企業打群架搶單機會來了!

從加州以東開始,亞利桑那州、新墨西哥州及德州,這三大州,加上奧克拉荷馬州,截至去年的四年裡,製造業產值的成長幅度,超過美國任何其他地區,就業機會的成長也是全國之冠。

台灣電動車供應鏈,現在也以此為搶進基地。「為了電動車市場,我們一定會去美國的,」特斯拉減速齒輪供應商、和大董事長沈國榮說。他看中的,不只是接近特斯拉,而是著眼更多新興電動車廠。例如已釋出造車訊息的蘋果,還有亞馬遜投資的物流電動車Rivian也即將量產。

以下特斯拉供應鏈,已做出赴美決策或收到邀請評估中:
▪電動車用線束:貿聯(原本就有據點)
▪LED車燈:聯嘉
▪中控台:和碩
▪減速齒輪:和大
▪電池負極材料銅箔:長春
▪車用面板:友達
▪電控系統、充電樁繼電器:廣達
▪電池正極材料:美琪瑪

整理:黃靖萱

過去,台灣在燃油車供應鏈裡屬後進者,能切進的關鍵零件不多,多是二、三階供應商。這次,美國鐵了心往電動車轉,倘若台商願意配合,就有切入機會。

一家電動車零組件廠即透露,他們已收到赴美投資的邀請,在七月中前會開會評估可行性。「我們也希望能擴展商機,」該公司執行副總經理說,原本他們終端客戶是新興車廠如特斯拉,「不要小看GM(通用汽車)或福特美國車廠急起直追,車廠轉型,會是更大的商機。」他們考慮的設廠點,正是集中在大西南幾個州。

美國兩黨提出八年內,投資一兆二千億美元的基礎建設協議,當中包括七十五億美元的電動車基礎設施興建、七十五億美元將六十五萬輛巴士、校車,逐步汰換成電動巴士。民主黨仍在計畫推動立法,以找資金對電動車進行更大量的補貼。

可以說這個是二戰以來最大投資。

然而,台灣不少零組件廠是中小企業,真能遷移過去嗎?貿協的建議是:打群架,而且先攻電動巴士市場。

之前,貿協已幫電動巴士廠如華德動能及創奕能源媒合印度機會,現在,則與大客車製造廠成運汽車合作,由貿協先探尋各州的電動巴士採購商機,幫他們介紹美國合作夥伴,讓成運落地美國組裝電動巴士,也希望台灣零組件廠加入。

其實,不僅電動車產業,蘋果概念股企業,都得搭上列車。

▪今年第1季,美國經濟成長率6.4%,國際貨幣基金更預估會到7%,創逾37年新高
▪2021年美國零售銷售總額年成長率,上看13.5%,創下1984年來新高
▪標普/Case-Shiller 房價指數,比去年同期成長 14.9%,創下 2005 年12月以來最大漲幅
▪美國經濟諮商會最新調查顯示,6月消費信心指數從 5月的120.0 攀升至 127.3,改寫去年 2 月以來新高

資料來源:IMF、美國商務部、標普、美國經濟諮商會
整理:黃靖萱

ESG變逼蘋果回美國生產的理由
蘋概股企業,也不得不跟著動

在歐巴馬政府時代就被三催四請,希望能回流美國製造的蘋果電腦,今年四月終於宣布,未來五年,在美國的投資金額將提高到四千三百億美元(約合新台幣十二兆元),並提供約兩萬個就業機會,以幫助美國再起。他們對5G及AI的新投資,將覆蓋全美五十個州的社區。

美國政府抬出ESG(環境、社會及公司治理)的大帽子,促使蘋果就近在地方採購,讓企業有重回美國的「義務」,蘋果供應商也不得不動。

只是,台商難道不能留在墨西哥製造?畢竟,美國的人力與工資高漲的問題,一直是很大的問題。

畫面,轉到台北世貿中心裡的新墨西哥州台灣代表處。

今年三月,它們才在台灣成立。攤開美國地圖,沿著十號州際公路,新墨西哥州是大西南製造基地的中樞點。「我們希望電動車零組件廠能來,在我們這可以往東供給特斯拉,往西給(落腳在亞利桑那州的豪華電動車新創)Lucid,」新墨西哥州駐台代表陳怡辰細數優勢,還包括身為能源大州,水電瓦斯等成本低,當地薪資水準時薪十七美元,都較鄰近的州低。

過去,台灣廠商著眼美國市場,多是在墨西哥生產,但川普上任之後,重新商討了北美自貿協議,點明該協議導致美國工作機會流失,尤其汽車產業受害嚴重。

重新談判後,美國要求進口美國的車要有四成以上的零組件,須由時薪十六美元的工人所生產,也就是逼得價值較高的零組件,必須移往美國境內生產。

緊臨墨西哥的兩州最夯!
「法令嚴就搬回美國,勞工用墨國人」

這也讓緊臨墨西哥的新墨西哥及德州,成為汽車零件廠優先考慮的設廠基地,可以在一日內將零件運至墨西哥組裝。

美國的政策未來只會逐步緊縮。一家台灣上市的電動車零件廠,在墨西哥設有工廠多年,但也早在新墨西哥州買好土地。「萬一法令再更嚴,逼大家都得回美國,我們可以把廠搬進來(美國),但勞工還是可以用墨西哥的人,兩全其美。」

大家甚至做出推演,倘若最後真的要全在美國生產,還可高度採用機器人。據了解,這波有意願前進美國的企業,都偏向自動化運作。

根據全球機器人聯盟(IFR)今年一月的調查,自動化程度的機器人(手臂)密度排名,台灣位居全球第八,比美國還高一名,台商的自動化使用能耐並不差。

現在,以誘因思考,美國經濟正好,台商可乘勢爭取當地市場。國際貨幣基金(IMF)認為,美國回到疫情前經濟的速度,將會比歐元區更快,今年經濟成長率將達七%,是美國三十多年來的新高。

此外,全球熱門的ESG與減碳,在美國正紅,這是在中國學不到的經驗。

以壓力點思考,台商不去,競爭對手韓國就會搶先。這次,韓國企業到美國,腳步比台商快許多,不只是三星的半導體要在美國建立先進製程產線,LG也將和通用汽車在美國建造新的電池工廠;在拜登參觀完福特後兩天,另一家韓國電池廠SK就宣布和福特汽車共同成立電池廠。

當然,機會面很多,挑戰也不可能少。

這次,台企若想前進當地,得要付出什麼代價與改變什麼邏輯。甚至,要如何判斷,這次美國總統拜登有機會把美國製造做起來,政策不會雷聲大、雨點小?

下一站,我們要去全球最大製藥聚落的紐澤西州。

■中國:從原料開始補貼,更全面,走得更早
1.原料補貼:補助中國企業在世界各地大規模投資礦場,以確保鈷、鎳和鋰等關鍵材料的供應
2.補貼電池廠:從2012年起,砸下100億美元培植電動車電池產業。去年以前,中國要求獲得政府補貼的電動車,電池須採購於中國電池供應商
3.補貼車廠:中國政府在過去10年對電動車的直接補貼,超過1千億美元。中國新能源車的銷售收入中,約有30%來自政府補貼
4.補貼銷售:從2010年開始,中國政府向電動汽車製造商提供高達8,700美元的零售補貼,以降低消費者的購買價格

■美國:直接補貼消費者、刺激消費
1.現有計畫:已為電動車消費者提供7,500美元的聯邦稅收抵免
2.規畫中:針對電池原材料,改善採礦場的勞工條件,選擇對環境衝擊最小的礦山進行開採
3.補貼消費者:在原有7,500美元補貼基礎上,美國組裝的電動車每輛補貼上限將提高至1萬美元,工會成員生產車輛的補貼上限提高至1.25萬美元
4.汰換公務車:將美國政府約65萬輛公務車,換成在美國本土組裝的電動汽車
5.補貼充電站:規畫75億美元,支持美國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的建設

整理:黃靖萱

本文完
免費訂閱!
商周最新出刊報‧隨時掌握最新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