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 | 時事分析
從中一中「烯環鈉」到台大「禁LGBTQ」⋯遇到仇恨言論,請做一件事應對
1.台大經濟學系學生會在網路發表「112學年度正副會長選舉公報」,其中一組候選人的政見因涉及歧視,引發軒然大波。
2.今年以來,出自菁英學生的歧視事件不只一起,如台中一中園遊會「烯環鈉」事件、台大言論自由月「火冒4.05丈」等言論。
3.遇到仇恨言論,大家應該要盡量的發聲制止,不能放任仇恨的火苗長大。
最近接二連三出現嚴重的仇恨性言論事件,而且都出自菁英學生,又恰好都是男生。這不是要貼標籤,而是想探討,這些年輕的菁英男性,背後是不是受到什麼共同現象影響?
有人認為是因為某些政治人物帶起的風潮,但我覺得政治人物與支持者之間,是互為因果、互相需要,應該不會是主因,而有可能是結果。
厭女、歧視原住民等仇恨言論,不在少數
事實上,厭女、仇恨等言論,在十幾年前的PTT就很猖獗。那時候主要流行攻擊的是「CCR」(跨國戀情,Cross Cultural Romance),幾年後,類似的討論較少聽說了。取而代之的,是更廣泛的厭女言論,例如「台女不意外」等。而後,出現仇女社團「霸社」這類的網路社群,言論就更加失控。
只是在十幾年前發表類似言論,人們還會遮遮掩掩,以匿名身份發表。現在發表歧視言論的當事人,起先似乎都不以為意,甚至引以為傲;直到在網路上被批評,才會突然發現,原來這樣的言論不受歡迎。
CCR抨擊的對象或事件是實際存在的,但近期「霸社」這類社團的厭女言論時常是毫無根據。究竟厭女言論流行的原因是什麼呢?也許是男性對於性別平權現象,下意識的抵抗?或者是社群網路帶動的模仿現象?
最近,在菁英學生中,也出現了對於「原住民入學制度」的集體仇恨及歧視。在我唸書的時候,並沒有聽過類似意見,連類似玩笑都沒聽過。
凡從台大醫學系學生「神經元」的歌曲〈台大醫學freestyle〉、台中一中園遊會「烯環鈉」事件、以及台大言論自由月的「火冒4.05丈」言論,相關社群底下留言都仍看得到冷嘲熱諷的言論。可以發現,這不是1、2個學生的想法,而是在某些社群中(以男性為主),相當普遍的氛圍。
用言語暴力嘲諷、歧視某族群,是為了什麼?
傳統上,我們認知的年輕菁英男性,應該是社會上享有最多「象徵性」特權的群體。但是近年因為社會越來越注重平權意識,是否可能讓這些享有特權的群體,產生了相對剝奪感,並下意識的透過言語暴力找回男性象徵性的特權。但這些,都不應是攻擊他人的理由。
當然現實也可能沒這麼複雜、深層。這些現象可能也單純是一種網路潮流,就像抖音挑戰出現,創造了諸如舔壽司郎餐具等行為。當事人認為做這些事很好笑、可以引人注目,所以就很直覺的效仿。
網路上也可以看到很多「迷因」在嘲諷美國的政治正確,例如譏笑小美人魚的真人電影由黑人海莉貝利(Halle Bailey)演出。但大多數人不理解美國曾出現過的Jim Crow現象(由白人扮演黑人丑角),族裔政治還是美國歷史至今難解的傷痕。台灣人跟著嘲笑迪士尼、嘲笑政治正確,是非常難以理解的事情。
遇到仇恨言論,不要吝嗇發聲制止
回顧100年前,1933年前後,這世界也正面臨法西斯主義、威權主義的侵襲。歷史會不會再度輪迴?就看我們怎麼努力了。總之,遇到仇恨言論,大家都應該要盡量發聲制止,不能放任仇恨的火苗長大。
*本文獲「江昺崙」授權轉載,原文
延伸閱讀:
台大經濟學系事件》選舉政見亂列,大家笑一笑沒關係?你做的選擇關乎自己未來
責任編輯:倪旻勤
核稿編輯:陳瑋鴻
這是一個開放給所有商周讀者發聲的管道,如果你有意見想法不吐不快,歡迎大聲說出來!(來稿請寄至red_chen@bwnet.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