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加入收藏
已取消收藏
menu
帳號頭像 帳號選單下拉箭頭
/
熱搜內容
現正閱讀
吳道揆導讀》2025影響力投資的七個方向
畫重點
段落筆記
新增筆記
「請稍等」英文別直接中翻英說please wait a minute!一次掌握,常用的電話對談英文
0
/500
不公開分類 公開分類
儲存
至頂箭頭
ESG
ESG

減碳ESG

吳道揆導讀》2025影響力投資的七個方向

吳道揆導讀》2025影響力投資的七個方向
催化資本在影響力投資中很重要,但使用不當,可能折兵損將。 (來源:Dreamstime/典匠影像)
撰文者:吳道揆
商周ESG 2025/03/10
摘要

什麼是影響力投資?它是用「投資」改變世界,運用私人資本,參與公共議題,對SDGs提出解方,並獲取影響力紅利,以提昇企業價值。

影響力投資是永續浪潮中最積極的策略與貢獻,其思維及工具對企業界,金融業,創業家,及慈善機構分別具有實質意義。

金書獎《影響力投資》作者、台灣影響力投資協會共同創辦人吳道揆,每週將與影響力投資界專家,為您導讀相關發展與新聞,掌握影響力投資的國際趨勢與策略參考。

今日推薦文章:Seven things to watch in impact investing in 2025 by GIIN(Global Impact Investing Network)

美國總統川普「影響力」巨大,上任月餘,全球政經大小事莫不有川皇那隻有形的手,翻雲覆雨的精彩變化,不輸任何連續劇。

這裡所說的「影響力」,是普通名詞,並非我們影響力投資界所熟知的專有名詞「影響力」:為SDGs提出解方,做出貢獻。影響力投資及企業影響力的核心在於追求社會效益&投資利潤的雙底線。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變化與機會常是一體兩面,巨變之中,影響力投資界最關心的當然還是未來發展。筆者自川普當選,連續導讀四篇專欄來試圖回答這個問題,分別是:

本篇導讀的是GIIN的創會執行長Amit Bouri的看法。Amit是影響力投資最原始的發動者及最核心的推動者(之一),他的觀點清楚正確,而且不帶政治立場或情緒。揉合了些許筆者想法,這七個方向如下:

  1. 再度關注弱勢群體(國內社會議題)
    川普的全面執政靠的是:用MAGA燃起弱勢族群的希望。世界各國紛紛換黨執政,其背後緣由也多半與此有關。政府之外,企業助力弱勢的商業行為與投資(例如弱勢教育,優質工作,普惠金融,區域發展,糧食增產,社會這宅,所有權經濟等)也有著強勁的需求,足以創造營收,對SDG做出貢獻,當然也都是影響力投資長期關注的重點。

  2. 新興市場更受關注(國際社會議題)
    不僅僅是在富裕國家助力弱勢有需求有市場,以全球的角度來看,新興市場也有豐富的機會。根據GIIN最新的研究,43%的影響力投資業者計劃增加在新興市場的投資。

  3. 催化資本發揮影響(金融創新)
    對弱勢或新興市場的投資容或有需求有利潤,但通常期間較長,早期艱難。因此,願意承擔更高風險,更長期間,甚至更低利潤的催化資本就益顯重要及珍貴。2025將是催化資本的機會之窗。

  4. 混合金融持續成長(金融創新)
    有了催化資本,才能壯大混合金融,也才能調動更多的商業資金,參與影響力投資的行列。

  5. 亞洲影響力投資爆發(區域發展)
    根據GIIN的報告,亞洲的影響力投資正在規模成長。從68位管理著380億美元的亞洲投資者當中,發現89%的投資利潤符合或超越他們的預期。這是點燃2025影響力投資在亞洲騰飛的燃料。

  6. 氣候解決方案當紅(環境議題)
    雖然川普不以為意,但是隨著對全球暖化的共識,CBAM(碳邊境調整機制)的實施,及各國政府的法規,都為低碳產品及環境科技創造巨大的商機。氣候科技早已高居影響力投資主題榜首多年。預計2025趨勢不變。

  7. 明確敘事擴大參與(全民運動)
    根據2024 GlobeScan 的調查,82% 美國散戶表示在投資中應考慮保護自然和野生動物,78% 認為應考慮經濟不平等。全球絕大多數散戶投資者也持投資創永續,包括支持投資氣候變遷。

    Amit認為應該與資金需求方及供給方持續對話,讓投資者的心聲被金融機構聽到,並用力發展影響力投資金融產品,幫散戶大眾辛苦賺來的錢做好投資,既創造美好社會&健康環境,又賺取合理利潤。

2025台灣的影響力投資發展?

我沒有水晶球,無法預測。但有所期待,也是努力的方向: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1. 催化資本混合金融
    催化資本&混合金融是影響力投資近年來很夯的金融創新,不但可以真正有效率的運用慈善及政府資金,更可以藉此降低投資風險,進而帶動大量商業資本進入影響力投資。

  2. 影響力投資mutual fund
    雖然第一金投信在2023年底推出台灣第一檔影響力共同基金,但是該基金主要投資國際上的影響力企業,台灣人普遍沒有太多認識,感知與影響也就較小。期待2025台灣的投信業可以推出一隻台灣資金投資台灣企業的影響力共同基金,讓全民可以參與。

  3. 社會議題解方
    環境議題已是顯學,但社會議題主要靠慈善捐贈及NGO服務,較少企業解方。其實台灣這方面投資機會甚多,例如身障就業、區域發展(top down的地方創生)、高齡照護、社會住宅等。期待投資機構&大企業大力投入,解決社會需求,並創造營收獲利。

  4. 企業ESG&影響力
    企業做好ESG是基本,是法遵。若能進一步的在SDG裡尋寶,找出運用核心能力可以提出的解方,則既可貢獻永續,又可吸引資源(人才,客戶,投資者),發展新產品,創造營收。更可作為社會典範,證明影響力轉型可以在影響力與企業價值之間產生綜效(synergy)而非取捨(tradeoff)。

責任編輯:管婺媛

影響力投資 ESG 川普 SDGS
商周ESG
商周ESG
商業周刊
展開箭頭

商周與永續者同行,致力關注ESG領域,為您掌握環境、社會與公司治理的實用知識,邀請產官學名家,分享最新國際趨勢、企業案例、投資方向、賦能活動。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FOLLOW US
加入商周LINE好友 秒懂新商業
加入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