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 | 商業趨勢
台灣潛力遠不止於AI及半導體中心!資深投行家:應積極朝一個方向發展
作者認為台灣應積極發展「碳交易中心」,憑藉製造業的實力和金融專業,有機會成為亞洲新樞紐。
近年來工業總會重提將台灣打造成「亞洲營運中心」的政策建言,賴清德5月8日出席工總活動時,回應工總,表示未來會請行政院好好規劃,讓台灣產業在國際更有優勢。
什麼是亞洲營運中心?這個名詞最早出現在1994年李登輝任總統時,曾推動「亞洲營運中心」,規劃製造、海運轉運、航空轉運、金融、電信和媒體等6個中心,打造台灣成為亞太地區的經濟樞紐。
一個地方一定要有連結、暢通、專業和自由,才能成為中心。近期香港的亞洲金融中心地位大跌,外資大幅撤出,許多外商船舶選擇不停靠香港,香港不再具有連結各方的連結性。
新加坡在這樣背景下,躍升為亞洲超級中心,資金、人才、技術都往星國移動,造成當地租金大漲。另外一個快速興起的中心是東京,在經歷失落的30年後,經濟強勁反彈、各行各業百花齊放。
台灣可能重塑亞洲營運中心嗎?
讓我們重新檢視1990年代的6大中心,現在有哪些挑戰。
首先是「製造中心」,雖然半導體超強,但因為5缺(缺水、缺電、缺地、缺工、缺人)和地緣政治,面臨挑戰。
其次是「海運中心」和「航空中心」,要拉升運輸量也有限制。再者是「金融中心」,外資撤離香港,台灣應可取而代之,但許多資金都流往新加坡。
「電信中心」是有希望,過去亞太地區的海纜,主要連結到香港,不過因為中美脫鉤,台灣應該可以基於科技優勢變成一個新的節點。
最後是「媒體中心」,台灣新聞自由,有條件成為媒體中心。但近年民眾對媒體的信任度也逐漸下滑。
發揮台灣製造業優勢:朝碳交易中心發展,成亞洲新樞紐
我個人認為,台灣應積極朝「碳交易中心」發展,因為台灣製造業者多、排碳量大。目前供應鏈從中國移到越南,但越南還沒有成熟的證券市場,無法成為中心;新加坡雖積極發展碳交易市場,但並缺乏產業基礎。反觀台灣既有強烈需求,也具金融專業。
台灣過去強調在地化,未來應朝區域化發展。今天由於地緣政治,台灣角色被凸顯出來,被公認為「AI及半導體中心」,但台灣潛力遠不止於此。
新加坡太靠南、日本又偏北,台灣只要能夠敞開心胸,絕對可以取代香港,變成亞洲區域新樞紐!
責任編輯:倪旻勤
核稿編輯:林易萱
大中華地區金融界最負盛名的投資銀行家,投資銀行界的領軍者 ,具有超過30年投資銀行和創投經驗,曾主辦多件港股、紅籌股、H股、B股、台資企業股票上市、私募股權融資、企業兼併收購項目;台灣併購與私募股權協會創會理事長,中國大陸併購公會理事,2008年度榮獲中國大陸併購公會"最佳併購交易獎",2010年度再獲台灣證交所最佳證券承銷商(海外組)。美國史丹福(Stanford)大學工商管理碩士。現職:藍濤亞洲總裁/台灣併購與私募股權協會創會理事長/新北市-亞馬遜AWS聯合創新中心共同發起人/蔚藍華騰智慧顧問公司董事長/智門SmartGate創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