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物AI時代 台灣最好機會來了
![](https://ibw.bwnet.com.tw/AC_Gallery\2024\01\cd4bd9d3-3529-64db-7541-7e0b5de10c2c.jpg)
三星在CES大展上揭示「AI for All」的願景,從冰箱、電視到機器人,要為所有生活家電配備,賦予AI功能。(來源.達志影像)
我們正迎來萬物AI化的時代!
過去半年,各大品牌紛紛推出了搭載人工智慧(AI)的手機和個人電腦,並且在這一波浪潮中,大家都將「無需連網就能執行生成式AI」做為賣點。
「我們認為,AI PC將是未來一年的明星。」英特爾執行長基辛格(Pat Gelsinger)在去年12月於紐約發布新品時表示。
在這些市場亮點背後的概念,就是:邊緣AI(Edge AI)。
之所以稱作「邊緣」,是因為它跟雲端做為相對概念。我們當前熟悉的ChatGPT、電商平台上的產品推薦,其實都是雲端運算,也就是在遠端的資料中心機房完成AI運算;而邊緣AI,則是將運算過程,放在你身邊的手機、筆電等各種科技產品,不需要傳輸到雲端。它會讓每一種東西都能蒐集資料,分析、處理AI運算。
![邊緣AI 4大優勢 比雲端運算更安全、使用更廣! 邊緣AI 4大優勢 比雲端運算更安全、使用更廣!](https://ibw.bwnet.com.tw/AC_Gallery\2024\01\1535db2c-793c-ff99-a74c-4c7a3a484636.jpg)
(圖表製作者:李玟儀)|放大原圖
6年後市場規模達台積電7年營收
當「萬物皆有靈」,各種智慧應用爆發
過去,我們稱引擎是汽車的心臟,中央處理器(CPU)是筆電的大腦,那邊緣AI,則可以想像成賦予科技裝置靈魂,讓它們能更智慧的跟人類互動。
當「萬物皆有靈」後,這將是個巨大的市場。
英國諮詢機構STL Partners預估,全球邊緣運算市場將在2030年達到4,450億美元(約合新台幣14兆元),大約是晶圓代工龍頭台積電7年的營收。
與之對比,IDC國際數據資訊預估,2027年,全球伺服器市場則是約1,800億美元。
當邊緣AI時代來臨,究竟,我們可以怎麼樣想像生活?
以筆電為例,將來,更聰明、算力更高的晶片,再結合微軟的AI助理Copilot,將使工作更便利。比如,它可以為我們整理文件,或是自動幫人做出一份精美簡報。
韓國大廠三星今年1月也在美國最大國際消費性電子展(CES)上發布他們「AI for All」的願景,從冰箱、電視到機器人,這些我們生活所需的家電配備,統統都強調AI功能。例如,AI冰箱內建鏡頭,當使用者將食物放入,它會自動辨識放了什麼東西,並針對冰箱內的食材,推薦料理方式。
而且,邊緣AI時代,大家從來沒想過的小巧應用,比如,智慧別針(AI Pin)、智慧戒指,也都將陸續出現!
三星電子副主席暨裝置體驗事業群執行長韓宗熙(Jong-hee Han)就說:「隨著人工智慧崛起,更智慧與優質的體驗,將重新定義人們的生活模式。」
晶片大廠自然也不會缺席這商機大潮,同時,它們也是讓這些裝置更聰明的關鍵。聯發科與高通都在過去幾個月,推出主打生成式AI功能的旗艦型晶片;英特爾也在去年12月推出了首款整合神經處理器(NPU)的CPU,兩者整合之後,該款晶片就能替特定的AI運算加速。
![它是AI下波最熱商機,市場上看14兆! 它是AI下波最熱商機,市場上看14兆!](https://ibw.bwnet.com.tw/AC_Gallery\2024\01\95aae79b-79ff-b44a-7521-28b435e4dd18.jpg)
(圖表製作者:李玟儀)|放大原圖
為什麼邊緣AI會在這個時刻崛起?
原因是,當AI真的要無所不在的滲透進人類生活時,我們無法把所有運算都丟上雲端。
雲端運算雖然可以提供資料中心裡的大型算力,做更複雜、精細的運算,但也有資料傳輸耗時、資料外洩等潛在風險。同時,在這個講求綠電、減碳的年代,像是微軟、Google等雲端巨頭,更不會希望所有運算都在雲端發生,由它們一肩擔起能源消耗的代價。
也因此,擁有能夠確保資料在本地端執行、即時運算等優點的邊緣AI,就成了一股拉力。
而其實,我們生活周遭也早已有許多邊緣AI的例子,只是人們平常鮮少注意到。比如,停車場的車牌辨識;又例如,智慧零售領域,透過人流分析,辨識貨架該如何重新擺放或是補貨,這些也都是邊緣AI的一種。
![別針變翻譯機、冰箱幫你想食譜 邊緣AI將無所不在 別針變翻譯機、冰箱幫你想食譜 邊緣AI將無所不在](https://ibw.bwnet.com.tw/AC_Gallery\2024\01\56f94db1-2c97-a7f5-7130-7bdcbd1938a8.jpg)
(圖表製作者:李玟儀)|放大原圖
![](https://ibw.bwnet.com.tw/AC_Gallery\2024\01\bcda2020-a1cd-2323-ab9e-833e6e55aa91.jpg)
今年CES展出搭載感測器晶片的AI烤箱,它能感測食物的厚度跟溫度,以更智慧、更有效率的方式烘烤。(來源:法新社)|放大原圖
![](https://ibw.bwnet.com.tw/AC_Gallery\2024\01\7d168db1-3a2d-fce1-1162-2059f55d5779.jpg)
AI輔助的按摩機器人,可以讓使用者隨時隨地、保有隱私的享受按摩服務。(來源:法新社)|放大原圖
![](https://ibw.bwnet.com.tw/AC_Gallery\2024\01\7171cca7-91d2-b9e2-fbf9-a419ce51fd21.jpg)
化妝品公司推出口紅機器手臂,內建AI感測器,可以協助雙手不便的人化妝。(來源:法新社)|放大原圖
最極致的展現:五感體驗+AI機器人
大小台廠雨露均霑機會來了!
放眼長期,邊緣AI能夠展現的極致,會是更「五感」的想像。
聯發科前瞻技術平台資深處長梁伯嵩強調,現階段的AI很多是大型語言模型(LLM)的應用,但未來,更可能會有大型多重模型(Large Multimodal Model),也就是說,不只有語言,更包含影像、聲音、觸覺,甚至是環境當中的動態、加速度等全面感覺,「接下來一個很明確的走向,就是機器人!」
例如,現在餐廳裡已經時常見到的送餐機器人可能大躍進,搖身一變成為能和消費者流暢對話、提供各種更人性化協助的AI機器人。
更重要的是,邊緣AI不僅會改變我們生活,更將是台灣產業一次雨露均霑的好機會。
首先,它將全面性的帶動科技產業。以手機為例,梁伯嵩說,當AI手機帶動換機潮,就會有更多的AI功能刺激整個產業鏈,往更高階方向走,「帶動的不只是IC設計產品,連各方面記憶體,後面的載板,以及各種不同的零組件,整個供應鏈都會動起來!」雖然他強調,由於此趨勢還在發展初期,短期內將先是「質」的改善,再更之後,才可能看到量變。
而且,它將不會是大廠才吃得到的商機。比如,過去像是5G商機,會是大型通信商、手機等業者吃下,況且不見得所有產品都需要用上5G高速傳輸。但邊緣AI時代涵蓋的,不只有能執行大型語言模型、高算力的「大AI」,也有能夠執行簡單AI功能、做微型機器學習的「小AI」,將萬物都注入智慧。
![](https://ibw.bwnet.com.tw/AC_Gallery\2024\01\0c94a8f3-b6c7-c21d-96c4-b3f93a64d034.jpg)
三星推出全新AI手機,包括能支援13種語言即時通話翻譯的AI助理,甚至還可以幫忙整理筆記。(來源:達志影像)|放大原圖
台灣有終端品牌+製造實力
簡立峰:創業,做邊緣AI才有優勢
大公司雖然仍有優勢,卻無法吃盡全部市場,因此,也會迎來新一波的新創、小公司崛起。比如,IC設計新創耐能,就是以邊緣AI起家;甚至,也有像智成電子這樣以藍牙晶片解決方案為主要產品的小公司,即將切入AI晶片的市場。
甚至,它會是台灣有比較優勢的一塊戰場。
「我覺得台灣是全世界最需要關注(邊緣AI)的!」Google台灣前董事總經理簡立峰說。
原因是,在雲端範疇,台灣因為人口基數小,缺少大量的消費者數據,難以掌握雲端優勢,例如我們很難發展出臉書這樣的全球性服務。但簡立峰認為,台灣一直以來不乏成功的終端裝置品牌,更有製造實力,只要能找出AI在各種裝置上的新應用,就有機會跟國際一搏,「我們如果要所謂的軟硬整合,年輕人創業,往邊緣端去做,在台灣才有優勢。」
需求百花齊放,有龐大垂直市場
小新創掌握分眾需求,也能占地為王
即使,台灣在邊緣AI時代,依然得接受來自美、中、日、韓等科技強國的競爭,但,因為邊緣AI的需求將百花齊放,而且市場太大,從智慧家庭、城市,智慧醫療、工業用到車用,這一波物聯網加上AI的浪潮,可以有成千上萬種垂直市場,不會有單一國家,可以一次吃完全部商機。
「物聯網很難只由一、兩家的公司把所有市場占滿,因為它真的太過破碎化,有太多種的應用場景,所以一家公司若在某一個領域有非常好的專業,在物聯網領域會有很大機會。」安謀(Arm)物聯網事業部亞太區資深經理黃晏祥說,「相對於其他市場,它的投資並不是非常巨大,可是它要提供的服務是非常的精緻。」
而且,小新創若做得早、做得準,甚至有機會跟巨頭較勁。「我認為在物聯網市場,原本規模非常大的公司如果沒有趕上AI浪潮,還是有可能被AI新創拿走某個領域的某一塊市場!」黃晏祥補充。
雖然,台灣在手機、筆電市場,難以競爭過大國或是資本雄厚者,但因為如今的邊緣AI市場更為垂直細分,只要精準掌握分眾的使用者需求,就可能在一小塊市場,比如,醫療用的智慧檢測儀、工業用的智慧機械,或是新型AI電子產品內的特定晶片,占地為王。
邊緣AI時代,當AI從科技巨頭、從雲端飛入百姓家,讓人工智慧更「民主」的同時,一次大小廠、新創都能雨露均霑、一起比拚的時代,也正來臨。
![數位轉型第3波革命走向萬物AI時代 數位轉型第3波革命走向萬物AI時代](https://ibw.bwnet.com.tw/AC_Gallery\2024\01\98f96228-1211-c250-6853-3756cf16e171.jpg)
(圖表製作者:李玟儀)|放大原圖
- 模式
- 字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