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 | 創新策略
日本自由行、0+7!疫後生意露曙光,但缺工、供應商換一輪怎麼辦

1. 台灣即將在10月中旬開放0+7,回國入境免隔離,加上日本終於宣布開放自由行,疫情來苦撐的旅遊業和服務業即將迎來商機,卻可能遇到人力短缺和供應商早已換血的窘境。
2. KKday營銷長分享3大痛點以及解方。疫後做生意的思維和營運方式勢必要調整,才能贏到開放商機。
0+7解封在即,從KKday站上的詢問,想出國的旅客光這兩天就多了50%!苦撐多年,終於要迎來真正的解封,業者現在能做什麼準備?該解決的難題,真的準備好了嗎?如果沒有,該怎麼辦?
這兩天的好消息,指揮中心鬆口十月中前有望開放「0+7免隔離」,日本也恰巧在昨日宣布自由行開放,不必為了簽證排好幾個月,還要找旅行社申請受付濟證。一連串好消息讓業界精神大振,不只台灣,其實海外的觀光產業也對於總算快要等到台灣客人,相當興奮。
機會都來了,但是該解決的眼前難題,似乎不是短期靠業者可以解決的,身處觀光旅遊業的業者,還能做什麼準備?
首先,「缺人手」成為業界的痛,而且預期會存在一段很長的時間。
在出入境旅遊遲遲無法看見曙光的幾年內,大批旅遊從業人員出走,吃苦耐勞又肯拼的旅遊業從業人員,許多在疫情期間轉換到電商、服務業、零售業,甚至斜槓到房屋裝修行業都有。大家在各領域的表現不俗,對於旅遊業懷抱的熱情,已經成為又愛又怕受傷害的心情。
我曾經面試好多個優秀的旅遊業資深人才,他們在新領域都發揮的很好,願意重回旅遊業的,大概只有一半,保持觀望態度、想再看看開放後狀況的人才,還是比較多。薪資穩定性是問題,長期的旅客回流狀況也是要面對的問題,旅遊業者該怎麼辦?
以下提供我們的應變之道,提供給大家參考。
人力短缺怎麼辦?有做到生意就好
面對現實,生意不挑好的做。打包的旅遊行程比較有利潤,分散零件後,價格變透明,能賺取的利潤受限,所以以往旅遊業較不喜歡這樣賣。但是,在大量詢問進線時,完全不可能滿足旅客一對一的即時應答需求,此時此刻能服務完旅客就好,不必每一段都賺到。
在受付濟證需要申請的那段日子,我們曾經中秋節三天連續假期,收到兩千位旅客需求,訂單數九百多筆詢問。但當時航空公司減班次不少,也尚未宣布0+7 ,航班狀況不明的狀況下,我們當時直接為旅客申請折扣碼九折,讓旅客直接前往航空公司訂機票。
也有很多旅客,是之前就在航空公司搶票,才發現需要受付濟證才能出發,我們也照接,收了航空公司的既有旅客後續服務,幫他們訂房、訂行程處理受付濟證申請等等。當需求大量湧進,若你都想賺,反而沒辦法把客人服務好,能夠機票自理的旅客,我們也歡迎,不講求一定要全給我們賺,這樣才能做的大、盡可能增加覆蓋度。
供應商已換血一輪怎麼辦?養出多重來源是關鍵
不管是疫後歇業,或是服務人員尚未召回的在地體驗活動或是旅館業者,都跟旅客期待有很大的落差,如何為旅客尋找能配合日期出發的類似體驗活動,很仰賴多元在地供應商的合作關係,能維持豐富又多元的業者關係,更可以滿足多樣化疫後旅客需求。
錢不是問題,但工作是問題
對要出遊的旅客來說,一定需要買保險。所以,為了旅客的便利性,能把海外保險納入服務是很好的,免去旅客麻煩、或是在海外染疫的不安全感等等。
目前旅客在旅費預算上,並不像疫情前那麼在意,反而上班族更在意的是,公司對於0+7之後能否讓員工出國回來後,就進公司上班?
許多企業的「回國上班政策」不明朗,上班族還是會擔心影響工作,這在初期開放的日子,仍然是旅客能否放心出遊的考量因素。而家中還有沒打疫苗第三劑的嬰兒、小孩與老人,這群旅客可能也不會在第一波出國名單上出現,所以即便開放,市場無法完全回到疫情前的盛況,在供給面、需求面或是服務人力面,都是該解的題,能認清現實並快速因應、靈活應對的,必能掌握商機。
責任編輯:林易萱
黃昭瑛Yuki Huang,永遠帶著赤子之心探索世界的旅遊愛好者,也是擁抱創新、積極正向並樂於分享經驗的最佳團隊導師。以網路產業與實體零售業雙重思維,率領年輕人才在各國市場的激烈競爭中以創新策略突圍。在數位行銷的路上,和大家一起切磋交流。曾任職KKday擔任營銷長、Yahoo奇摩、威富集團。
作者: 黃昭瑛
出版社:時報出版
出版日期:2022/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