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 | 全球話題
20%的日本人影集留著最後一集不看,為什麼?
1.某些觀眾在電視劇結束時,經常會出現一種猶豫、逃避的心態。在日本,這種行為最近引起關注,稱為「最終回を見ない」,即選擇不看電視劇的最後一集。
2.根據非官方的統計數據,約有20%的人會對「是否要看完影集最後一集」感到猶豫。因為這代表熱愛的虛構世界將走向終點。這樣的結束感讓人感到不安。
3.當日本隊在世界棒球經典賽中獲得冠軍的那一刻,雖然人們為此慶祝,但在興奮的心情後,失落感亦隨之而來,因為那意味著這場賽事的結束。
某些觀眾在電視劇結束時,經常會出現一種猶豫、逃避的心態。在日本,這種行為最近引起關注,稱為「最終回を見ない」,即選擇不看電視劇的最後一集。
日本電視劇通常每季會播放10到12集,每3個月更換一次新的節目。觀眾們看劇時偏好的行為差異很大,有些人選擇按集追看,有些人選擇一口氣看完整部影集。有一部分觀眾則選擇不看完最後一集,留下一種期待。
根據非官方的統計數據,約有20%的人會對「是否要看完影集最後一集」感到猶豫。這種現象可能源於觀眾對喜愛影集結束後產生的失落感。舉例來說,從名劇《半澤直樹》、《Silent》到《重啟人生》,觀眾經過3個月的陪伴,終於需要和虛構故事說再見時,往往產生一種不捨和失落感。
在電玩遊戲中也有出現這種逃避結束的現象。有些玩家為了不讓遊戲結束,選擇不去挑戰最後的大魔王,甚至在最後的關卡之前,選擇暫停遊戲。
心理運作的複雜性:理性與情感的兩難
一旦看完最後一集、完成最後一關,人們熱愛的虛構世界將真的走向終點。這樣的結束不僅令人難以接受,也讓人充滿不安與不確定。在某種程度上,這反映出現代社會對生活現實的掙扎,以及對不可避免的結束感到抗拒。
這種趨勢在先進國家中特別明顯,生活相對安逸,現實世界似乎按著既定軌跡穩定運行,人們對結束與死亡的感覺,也逐漸淡化。
在日本,這種消費模式的流行可追溯至大約10年前,NHK的晨間連續劇「あまちゃん」(小海女)開始流行。這部劇將當時重要的社會議題311大地震融入劇情中,並描繪對偶像的嚮往,讓人們沉浸其中。這種對特定內容或偶像的迷戀,被稱為「沼落ち」,意為陷入泥潭。
人類心理運作的複雜性和神秘性,讓我們既有理性的邏輯系統,又有難以控制的情感機制。這種深度的心理探索,對於我們理解並應對現代社會的心理現象,以及娛樂內容的生產和消費具有深遠的意義。
作家下西風澄在《生成と消滅の精神史》中所說,古希臘人並沒有現代意義上的「心靈」概念,他們認為一切都是神或自然的結果。直到蘇格拉底出現,他開始提出自我和意志的概念,人類才開始發展出自身的內在思考能力。
日本出版業曾經推出一本書《いきなり最終回》,它的創作思路和人們「不想看最後一集」的心情相反。這本書只提供了各種著名漫畫,如《巨人之星》、《老虎假面》等的最後一集,以此來喚起讀者對這些經典作品的懷舊情懷。
這種方式也許會觸動人們對於已結束連載作品的深沉記憶,並且讓他們從新角度來思考和欣賞這些作品。這種方式可視為一種對結束的肯定和接納,也許能幫助人們對「結束」有更多元的理解和態度。
現實世界的失落感,從百貨公司與書店的熄燈看現代社會
在現代零售業,我們見證了一種逆轉趨勢:新的實體店面越來越少,宣布熄燈的老店家卻在穩定增加。這不僅顯示出商業領域變遷,同時也反映出當代社會的心理狀態。
實際上,這種現象並非限於商業領域。在運動賽事、電視影集與動畫等領域,我們都能看到一種不斷增加的失落感。以運動為例,當日本隊在世界棒球經典賽中獲得冠軍的那一刻,雖然人們為此慶祝,但在興奮的心情後,失落感亦隨之而來,因為那意味著這場賽事的結束。
電影和電視也帶來相似的情況。例如,Netflix影集《離婚しようよ》(我們離婚吧)和新海誠《鈴芽之旅》,就有觀眾選擇多次觀看,以緩解他們對故事結束的失落感。
這種現象反映出當代觀眾對敘事的期待:他們希望能透過反覆觀賞來延長故事的壽命,並減少因故事結束而產生的失落感。
這種情緒反應不僅透露出人們如何與消費、體育和娛樂內容進行互動,也提供了洞察人們如何處理結束的一個視角。對於結束的恐懼感、以及對失落感的應對方式,對研究消費者行為的人來說,都是一個值得深入探討的課題。
當行銷從業人員關注業績數據和銷售量時,我們也應該關注這些更深層次的心理現象,因為它們有可能對我們的商業策略產生深遠的影響。
責任編輯:陳瑋鴻
核稿編輯:倪旻勤
在日本十年的新聞記者特派經驗,走遍了日本1都、1道、2府以及43縣,目前用心於日本與台灣的地方創生事業,帶領台灣學生與日本地方企業進行深度的合作。曾任熊本縣觀光推廣大使,並且在各大學進行觀光經濟以及地方創生的演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