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加入收藏
已取消收藏
menu
帳號頭像 帳號選單下拉箭頭
/
熱搜內容
現正閱讀
OpenAI一年虧逾165億、AI產品氾濫,ChatGPT還有未來嗎?
畫重點
段落筆記
新增筆記
「請稍等」英文別直接中翻英說please wait a minute!一次掌握,常用的電話對談英文
0
/500
不公開分類 公開分類
儲存
至頂箭頭

國際 | 全球話題

OpenAI一年虧逾165億、AI產品氾濫,ChatGPT還有未來嗎?

OpenAI一年虧逾165億、AI產品氾濫,ChatGPT還有未來嗎?
ChatGPT開啟一個AI大模型的時代,但本月摩根士丹利的一項調查顯示,ChatGPT的大眾接受度也許沒有想像中的高。 (來源:Dreamstime/典匠影像)
撰文者:畢安娣
獨立觀點 2024.01.25
摘要

1.近期OpenAI CEO Sam Altman進行了全球巡迴演講,他在各國都受到高度禮遇,與他談話的人,並非科技論壇上的同行,而是國家元首、議員。

2.2022年11月30日,ChatGPT靜悄悄的上線。而後引起全球AI狂潮,讓科技企業不得不投入AI大型語言模型的研究與應用,Sam Altman也成為「AI傳道者」。

3.然而ChatGPT商業化的未來並不明朗、OpenAI已不是唯一AI明星企業、政府監管及相關法令還在持續調整,究竟ChatGPT前景在哪還是未知。

春夏之交,OpenAI CEO Sam Altman進行了全球巡迴演講。這場巡迴演講史無前例,Altman 5月橫越歐洲、6月漫步亞洲,先後到訪的國家包括西班牙、荷蘭、法國、波蘭以及日本、韓國、印度等16個國家。所到之處,Altman受到高度禮遇,與他談笑的人,並非科技論壇上的同行,而是國家元首、議員。

ChatGPT開啟一個AI大模型的時代,而各國在努力理解這個時代,擔憂自己是否能夠跟上腳步。Altman則化身成AI傳教士,向世界散播願景。

一邊是玫瑰色的浪漫希望,正如Altman在韓國首爾說的:「(人類)即將進入人類可能性、技術發展和經濟成長的最大時代」;另一邊是玫瑰的刺,在歐洲時,Altman批評歐盟的AI監管草案過於嚴格,若無法遵守,OpenAI可能退出歐洲。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後退一步,看這一幕更加令人驚嘆:這是一位1985年出生的年輕CEO,他代表的OpenAI只有不到1000名員工,而震撼世界的產品ChatGPT還不滿1歲——2023年6月18日,是ChatGPT問世的第200天。

在這200天裡,整個世界陷入AI大型語言模型的狂熱之中。包括微軟、Google在內的科技巨頭紛紛下場,中國的百度、字節跳動、阿里巴巴也不甘其後,資本流向AI這個賽道,尋找「下一個OpenAI」。

沉寂已久的大老也難掩激動,搜狗創始人王小川和美團聯合創辦人王慧文都復出了,投身AI大型語言模型領域創業。王慧文更立下戰帖,誓言要造出中國的OpenAI。

但同時,成本高昂、商業化前景不明、激烈競爭、隱私權與監管問題等,又是ChatGPT乃至所有AI大型語言模型產物,正在遭受的考驗。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夏天來了,ChatGPT在烈日下行走。或中暑倒地,或抵達豐收的秋日;無法後退,也無法原地踏步。

ChatGPT低調上線,引發始料未及的關注

回顧ChatGPT的200天,可以分為3個階段:低調成長、暴力推進、烈日炙烤。

頭2個月,ChatGPT都在低調成長。2022年11月30日,ChatGPT上線得靜悄悄。背後的OpenAI還不被消費者熟知。OpenAI首席技術長Mira Murati後來回憶,這只是一個研究示範專案,上線的前一晚沒有什麼特別,發布產品、回家睡覺。

沒有預熱宣傳,Altman當天在Twitter宣布產品發表:「在我們獲得人機介面之前,自然語言可能是下一個最好的東西。」

這個能用自然語言與人類互動的AI產品,迅速紅透半邊天。人們用ChatGPT翻譯文本、寫詩、做題,甚至和它談論哲學。一張又一張的截圖被分享,ChatGPT流暢的語言能力遠超大眾預期。

上線5天時,Altman宣布ChatGPT的註冊用戶達到100萬。ChatGPT引發的討論,很快就超越產品本身,廣泛到人工智慧與人類的關係,這樣的發展也衝擊著Altman。此時的他更像是一個觀察者,除了轉發使用者截圖、回應問題以外,也參與一些議題的討論。

在一片鮮花與掌聲中,也出現了雜音。像是學生對ChatGPT的喜愛,引發教育體系對作弊的擔憂,紐約教育部和西雅圖公立學校直接禁用ChatGPT。

但這只能算「小麻煩」。矽谷鋼鐵人馬斯克(Elon Musk)用了ChatGPT,直呼「好得嚇人」;印度億萬富翁阿達尼(Gautam Adani),更表示自己對ChatGPT「有點上癮」。

在名人盛讚下,ChatGPT繼續狂飆。上線2個月後,瑞銀集團的一份報告顯示,ChatGPT的每月活躍用戶已達1億,成為史上成長最快的應用程式。要知道,同樣的里程碑TikTok用了9個月,Instagram則走了足足2年半。

ChatGPT讓全球科技業不得不加入AI大戰

剛過2個月時,2月1日,ChatGPT推出收費服務ChatGPT Plus。幾天之後,微軟發布新版Bing,整合ChatGPT相關技術,直接內建連動的聊天機器人。

微軟CEO薩蒂亞.納德拉(Satya Nadella)在接受《金融時報》採訪時,表示微軟將顛覆網路搜尋市場、毀滅Google高利潤的核心業務。

這一次宣戰,對納德拉來說頗為激進。2016年,微軟的納德拉和Google的皮采(Sundar Pichai)都剛上任不久,2位印裔CEO握手言和,撤銷所有針對對方公司的法律指控,結束微軟和Google持續數年的激烈對壘。在此之後,微軟和Google雖在搜尋、雲端等領域多有競爭,但表面上一直相處融洽。

納德拉的宣戰,讓事態升高至新高度。全球科技企業紛紛下場,加入AI大型語言模型的戰役中。

之後幾個月,OpenAI頻頻做出大動作。3月推出多模態AI模型GPT-4,並向Plus用戶開放,緊接著OpenAI宣布在ChatGPT中達成支援擴充外掛的功能。

一個接著一個的重磅炸彈,讓ChatGPT從一個應用程式進化成平台。而在微軟投入支持後,AI大型語言模型的火焰蔓延開來。

研究大型語言模型多年卻按兵不動的Google,在壓力下推出微軟Bing機器人的競爭對手Bard。微軟將GPT整合進辦公套裝軟體、帶進雲端,Google也不甘其後。

在中國,百度的文言一心、阿里巴巴的通義千問相繼問世,阿里還宣布將整合大型語言模型。字節跳動AI實驗室開始類似ChatGPT和AIGC相關研究的消息,不脛而走;京東則要在今年內發布「產業版GPT」。

最戲劇化的一幕,是美團聯合創辦人王慧文高調入場,立志「打造中國OpenAI」,誓言「即便只有一個人,我也要出發」。他當然不是一個人,知名創投和大廠騰訊,以及美團創辦人王興和快手創辦人宿華等大老的熱錢湧入,光年之外科技有限公司估值達到10億美元。

大型語言模型的火熱程度,讓按兵不動不再是一個選項。一個有意思的插曲是,許久未有動作的亞馬遜,4月被逼在全體員工大會上辯解「沒有缺席AI戰」。

而真正出手的巨頭,也難掩倉促和被動。Google的Bard在首次亮相的展示影片中出錯,讓公司一夜蒸發千億美元市值。內部員工討論的截圖流出,也盡是對Google追趕對手而置科技倫理於不顧的批評。

至於站在上游賣AI晶片的Nvidia,則在大型語言模型熱中賺得滿滿。「皮衣教父」黃仁勳高喊「AI的iPhone時刻」到來,輝達市值成功突破一兆。

AI飆速發展,科技界重要人物開始呼籲暫停AI研究

時至今日,雖然才過去短短200天,有頭有臉的科技企業盡數入局,大型語言模型成為當之無愧的熱潮。

春天結束、夏天到來,一個問題縈繞不去:大型語言模型,承諾了一個怎樣的未來?

ChatGPT驚艷的表現,可以帶來2種不同反應:一是這很強,很好;二是這很強,很嚇人。

曾經讚美ChatGPT「好得嚇人」的馬斯克,成為反對派的先鋒。他的反對主要集中在對OpenAI從純公益轉向對商業公司的不滿,說這是違背初衷。而作為OpenAI早期創辦人之一的他,似乎有足夠的立場這麼說。

其次是對ChatGPT急速發展的擔憂,法律監管和產業準則等,都跟不上全球大型語言模型熱的腳步。

以行動力著稱的馬斯克這一次也沒有說說就罷。3月底,當全世界在為OpenAI的GPT4嘖嘖稱奇時,一封聯名信橫空出世,呼籲全球立即暫停研究比GPT-4更先進的AI模型至少6個月。馬斯克、沃茲尼克(Stephen Wozniak)、Skype聯合創辦人都簽了名。

這是對ChatGPT及大型語言模型熱的一次公開討論。這之前,這股浪潮已經引發了大大小小的恐慌,除了前文提到的教育體系禁止ChatGPT之外,義大利曾禁止該工具,而法國、西班牙也對它展開調查,原因無一例外指向了數據安全。

OpenAI去年虧損5.4億美元⋯ChatGPT幫OpenAI賺錢了嗎?

對於Altman來說,這是度過興奮期之後的殘酷挑戰。如果說低調成長時,Altman還是一名興奮的極客,那麼到了烈日炙烤,Altman已經進化成為一名AI傳道者、一個政治家。

這次歐洲之行,也是Altman的政治遊說之旅。他承諾在歐洲建立總部,在說出歐盟AI法案太嚴格可能倒置ChatGPT退出之後,又收回了這一番言論。

對監管,Altman表現出擁抱的姿態,一直強調監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5月時,Altman出現在美國國會聽證席,以真誠和謙虛的姿態贏得了議員的好感。

但政治遊說並不能全然解決Altman的煩惱。就在6月20日,網路安全公司Group-IB表示,有超過10萬台設備的OpenAI機器人登錄資訊時被洩露,並在暗網上被交易。

更棘手的問題是,大型語言模型訓練需要企業投入高成本,但商業化的未來並不明朗。

ChatGPT並沒有在商業化上為科技企業們示範。The Information報道,OpenAI去年虧損5.4億美元(約新台幣167億元),是前一年的2倍。而Altman希望在未來幾年籌集千億美元,用作開發能自我提高智慧的AI。

其中自然有訓練大型語言模型的晶片與伺服器成本,但還有一部分源於人才爭奪。有外媒梳理發現,OpenAI幾乎所有核心人才都來自Google、蘋果、Meta、亞馬遜等科技大企業。

而不管是訓練成本,還是人才爭奪,在未來一段時間都不會停歇。像是Google就不計前嫌,將知名人工智慧研究員Jacob Devlin請回去,他當初是在內部批評Bard後被OpenAI挖走的。

OpenAI已經不是唯一的明星企業

OpenAI與最重要合作夥伴——微軟之間的關係,也並非牢不可破。

《華爾街日報》先前爆出,微軟在一份內部文件中明確指示:「Azure的銷售人員在面對客戶時,要說明微軟能比OpenAI提供更多服務。」

最不詳的警訊,是ChatGPT的大眾接受度也許沒有想像中的高。這個月初,摩根士丹利的一項調查顯示,19%的受訪者表示它們之前用過ChatGPT,只有4%的人表示仍舊依賴它。人人都知道ChatGPT,不代表人人都在用。

OpenAI已經不是唯一的明星企業,主攻類似ChatGPT產品研發的海外獨角獸,也都在吸引投資界的注意。如Character.AI,App上線一周就吸引170萬使用者安裝,另一個新創企業Adept在3月完成3.5億美元融資,微軟、輝達都在投資者之列。

中國也並非風清月明。百度文心一言自推出以來就爭議不斷,對於李彥巨集說文言一心與OpenAI差距不大、只有1、2個月的觀點,搜狗創始人王小川完全不贊同。王小川還因此與百度副總裁肖陽上演了隔空對槓。

ChatGPT的問題,就是現在所有投入發展大型語言模型企業面臨的問題。可惜的是,目前還沒有人有解決方案。

「千模大戰」會如何?300天時再看,也許又是另一番光景。

*本文獲微信公眾號「字母榜」(ID:wujicaijing)授權轉載,原文:阿爾特曼巡訪,王慧文病休:問世200天,ChatGPT“風力”減弱?

責任編輯:倪旻勤
核稿編輯:陳瑋鴻

Sam Altman OpenAI ChatGPT Google 微軟 AI
獨立觀點
獨立觀點
編輯精選
展開箭頭

這是一個開放給所有商周讀者發聲的管道,如果你有意見想法不吐不快,歡迎大聲說出來!(來稿請寄至red_chen@bwnet.com.tw)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