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加入收藏
已取消收藏
menu
帳號頭像 帳號選單下拉箭頭
/
熱搜內容
現正閱讀
日經深度分析》矽谷大裁員,背後是科技巨頭「中年危機」?
畫重點
段落筆記
新增筆記
「請稍等」英文別直接中翻英說please wait a minute!一次掌握,常用的電話對談英文
0
/500
不公開分類 公開分類
儲存
至頂箭頭

焦點 | 時事分析

日經深度分析》矽谷大裁員,背後是科技巨頭「中年危機」?

日經深度分析》矽谷大裁員,背後是科技巨頭「中年危機」?
矽谷科技5巨頭:Google、亞馬遜、Meta、蘋果、微軟。 (來源:Dreamstime)
撰文者:阿部哲也
日經中文 2023.02.20
摘要

1.科技業作為美國繁榮的門面,也關係著世界數據經濟增成長。對於科技業正在發生的裁員潮,專家提出「中年危機」的解析。

2.新冠疫情推動遠距辦公普及,使得科技巨頭的業務需求快速成長,也因此招募大量人力。隨著疫情平息,人力成本反而成為沉重的負擔。

3.隨著科技服務對各國政治和社的影響力越來越巨大,科技巨頭們與各國政府的關係逐漸變得微妙。以歐盟、美國等政府紛紛開始限制科技巨頭發展。

「科技行業絕對不會發生泡沫。」——美國科技業一直將這句話視為理所當然,這是美國卡里斯瑪(Charisma)創業者彼得・泰爾(Peter Thiel)說過的話。但現實中,各家科技業正面臨稱著長期泡沫後遺症的嚴冬時代。

矽谷5巨頭經歷科技業史上最大規模裁員

包含Google、蘋果(Apple)、Facebook(現改名為Meta)、亞馬遜(Amazon)、微軟(Microsoft),被稱為「GAFAM」的科技業巨頭集體遭遇逆風。即使進入2023年後,裁員計劃也還未停止。

科技業作為美國繁榮的門面,也關係著世界數據經濟成長。究竟2022年末為什麼會發生裁員潮?揭開出現這一現象原因的關鍵詞是「Midlife crisis」(中年危機)。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美國《大西洋月刊》(The Atlantic)形容:「在征服最具意義、最重要的山峰後,它們在尋找新目標上感到苦惱。」

彭博社則評論:「正在受到頻繁的見異思遷、衝動的決斷及強烈後悔的困擾。」

中年危機指的是自己意識到衰老、喪失精力的精神狀態。因為已走過人生的高峰,而對目前的生活方式感到動搖。2022年底,開始出現將美國科技業喻為「困惑中年」的論評越來越多。

「新冠迴力鏢」產生負面影響

從短期因素分析科技巨頭們接連裁員的原因,主要來自大環境變差。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Google日前裁員1萬2000人,對此,Google CEO桑德爾・皮查伊(Sundar Pichai)如此解釋:「與過去2年迅速成長的光景相反,必須順應大環境變化,做出完全不同的判斷。」

這幾年的變化,可以用「新冠迴力鏢」來形容。新冠疫情推動遠距辦公的風氣,各家科技巨頭紛紛因為業務成長,開始招募大量人力。但如今,因為新冠疫情造成的特殊需求已經是過去式。

與此同時,聯準會升息又讓企業融資的成本變高。不僅業績增長放緩、股東越來越失望,這些經營者對長期成長也失去原來的從容與自信。為了不讓股價下跌,他們不得不藉由裁員的手段,削減成本以渡過難關。

科技業的3大「地殼變動」

僅以大環境遭遇新冠疫情、通貨膨脹等因素,無法解釋為什麼會對科技巨頭造成中年危機。真正的問題在於:「為什麼這些負面因素一下就擴大至整個科技業?」

對美國科技巨頭們來說,動搖它們根基的因素來自3大地殼變動。

1.科技巨頭各據市場山頭

Google壟斷全球搜尋引擎的9成;蘋果在各國普及,光是終端處理器就超過20億部;Meta的Facebook每月有30億人使用;亞馬遜擁有美國電子商務4成的市占率。

當這些企業過於巨大,彼此蠶食對方業務領域的同類相食(Cannibalism)情形也日趨嚴重。無法再打開藍海市場。

2.內在的危機:公司規模變大,使得企業文化被迫改變

Google聯合創始人拉里・佩奇(Lawrence Page)曾如此表示: 「我們不會變成傳統企業。」以這為出發點的Google,包括兄弟企業在內共雇用了19萬員工。

主打開放活潑的辦公室,設有免費的自助餐廳,公司提供的醫療保險、福利待遇也很優厚。煥然一新的辦公環境風靡一時,現在卻因為午餐供應與否惹出爭議;由於這幾年協助美國國防部發展人工智慧和無人機領域,也引起大規模的反對運動。對這些爭議所要付出的行動和責任也不斷增加。

3.來自各國政府的監管

隨著科技服務對各國政治和社會的影響力越來越巨大,科技巨頭們與各國政府的關係逐漸變得微妙。不只歐盟帶頭限制一系列的科技監管,美國司法部也開始針對Google的網路廣告業務提起訴訟。即使各家科技巨頭砸下重本,展開遊説活動,狀況也未改變。

代表矽谷自由奔放的風格,以及開拓市場的精神已經一去不復返。

日趨短命的美國主要企業

美國諮詢公司Innosight的數據顯示,組成標普500指數的500家主要企業,壽命越來越短。1975~1980年期間的「平均壽命」為30~35年,但2023年後將縮短至15~20年。

Meta19歲、Google24歲、亞馬遜28歲、蘋果46歲、微軟47歲⋯⋯各家巨頭均已不再年輕,也可說是全盛期已過去的局面。

正因為它們推動了智慧手機和APP革命,也對廣告、娛樂和金融等領域造成巨大改變。在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後,卻遲遲找不到下一座要挑戰的山峰。

科技巨頭面臨的中年危機,還能從它們的創辦人身上看到蛛絲馬跡。

亞馬遜創始人傑夫・貝佐斯(Jeff Bezos)為了發展太空事業而辭去CEO職務;將Meta變為網路廣告巨人的雪莉・桑德伯格(Sheryl Sandberg)也引退了。這些帶領企業攀完高峰的經營首腦相繼離開。

來自科技巨頭的人才,關係著世界經濟的未來

如果科技巨頭失去夢想和野心,還將剩下什麼?據說,在Google紐約基地工作的前員工,為了拯救患疾病的家人,跳槽到醫療領域的新興企業。離開老邁科技巨頭的人才,能否在各領域撒下新的種子?不僅對美國有重大的影響,還關係到世界經濟的「未來」。

 (本文轉載自日經中文網,不代表本社立場)

更多日經中文閱讀:
美國科技行業發生「地殼變動」
美國科技股為何被拋?能否找到新資金池?

責任編輯:陳瑋鴻
核稿編輯:倪旻勤

蘋果 微軟 Google Facebook
日經中文
日經中文
日經中文
展開箭頭

日經中文網是日本最大財經媒體《日本經濟新聞》的中文網站。日經中文網洞悉東亞經濟動態,聚集政治、文化、國際關係熱點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