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 | 時事分析
為什麼歐美不會出現「口罩國家隊」?產業專家:他們不喜歡做「平凡的事」
1. 台灣工具機口罩國家隊用一個月的時間,擴建60條生產線,讓台灣口罩產能從不到300萬片提升到1000萬片。
2. 相對於台灣的速度、日本的品質,西方的競爭優勢在創新。從這個對平凡的工作沒有興趣、不關心的特質,或許已經可以預測到歐美面對此次肺炎疫情的可能悲劇。
台灣工具機口罩國家隊用一個月的時間,緊急擴建60條口罩生產線,讓台灣口罩產能從不到300萬片提升到1000萬片,舉世矚目。他們關愛鄉土的情懷與呼朋引伴的能力,讓我這個長期研究工具機產業的學者跟著沾光、引以為榮。
看到許多老朋友出現在電視畫面,譬如現場指揮官台灣瀧澤的戴雲錦,是我從日本回台以來的30年好友。就如同戴雲錦,產業領導人許文憲、陳金柏、王慶華…都有非常強的社會性格。這種做對的事、輸人不輸陣的社會性格,訴說著口罩國家隊展現台灣競爭力的關鍵因素。
事實上,台灣自行車、工具機在全球嶄露頭角的最重要特質就是結合了兩種力量,亦即結合了這種具備台灣特色的社會性格、有效因應嚴峻市場的要求。2002年自主籌設的台灣自行車A-Team,2006年的台灣工具機M-Team,就是耳孰能詳的典範。
台灣有速度、日本重品質
日本產業領導人曾經對我說,日本產業界也不乏這種社會性格,從戰後廢墟的重建過程,到1964年的東京奧運、1971年的大阪萬國博覽會,發揮得淋漓盡致。甚至日本產業同業公會的籌組與營運,也讓台灣產業界隨著經濟發展,諸多模仿與借鏡。
但是,看到A-Team與M-Team產業變革,日本業者也承認,速度上無法與台灣相比擬。
這次日本官方推動的口罩生產線擴建,速度上完全無法與台灣比擬,大家也就不意外了。
如果說台灣型社會性格反映在速度競爭力,日本模式無疑是品質競爭力的關鍵。從這個角度,台日之間相互學習的空間非常大。事實上從自行車A-Team到工具機M-Team,正是一種結合台灣的速度與日本的品質,共同尋求產業升級與轉型的動態過程。
十年來,我所領導的科技部精實系統應用知識聯盟,或可說是朝這個方向前進的產學合作摸索。精實系統應用知識聯盟參與企業累計已超過百家,間接說明台灣企業開始活用社會性格、提升專業能力。
換句話說,提升產品速度暨品質競爭力的關鍵,在於個別零件與模組的穩定與可預測,以及成千上萬種零組件的有效配套。呼籲供應鏈夥伴輸人不輸陣、共體時艱的同時,關注品質與配套的精實系統知識,就成為不可或缺的專業能力。
做口罩輸了,但西方贏在創新
我對邀稿的商周資深編輯說,口罩國家隊不會發生在西方。西方不存在輸人不輸陣的社會性格,對建置平凡的口罩生產線沒有興趣。
相對於台灣的速度、日本的品質,西方的競爭優勢則在創新。從這個對平凡的工作沒有興趣、不關心的特質,或許已經可以預測到歐美面對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的可能悲劇。
但是,我們不得不承認,西方從創新邁向開放創新的思維與能力,台灣與日本到目前為止都學不到、學不像。所謂開放創新就是透過共享創新成果,把市場做大。以日本為例,豐田汽車曾經在油電混合車領先全球,但因為創新專利未開放或開放得太晚,面對電動車來勢洶洶,已經顯得屈居劣勢。
本文談「口罩國家隊」,認為西方甘拜下風,並可能嘗到苦果。然而,用心觀察產業競爭力,台日聯手的社會性格與專業養成,仍無法對抗西方的開放創新。這是讚美台灣工具機口罩國家隊,鼓吹活用社會性格發展專業能力、打造台灣精實產業聚落之餘,不得不深思的嚴肅課題。
*本文作者為東海大學工業工程與經營資訊系教授
責任編輯:林易萱
這是一個開放給所有商周讀者發聲的管道,如果你有意見想法不吐不快,歡迎大聲說出來!(來稿請寄至red_chen@bwnet.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