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 | 教育趨勢
第九屆「康寧創星家」創新應用競賽,如何從日常生活裡孕育出創新的永續種子?
170多年來,康寧將其在玻璃科學、陶瓷科學和光學物理領域的精湛專業知識與深厚的製程和工程能力相結合,開發出眾多改變人們生活的創新成果和產品。由台灣康寧於2015年起創辦的「康寧創星家」創新應用競賽,至今已邁入第9個年頭,也成為台灣規模最大的材料創新應用賽事之一,影響力遍及全台超過90所以上的大專院校。
今年的「康寧創星家」共吸引超過1,400名同學、共545組團隊報名,前19強團隊在決賽中以簡報方式呈現參賽作品的創新理念,表現出青年學子的無窮創新潛能,也讓我們看到Z世代對於社會、環境的關懷。
「今年出現了與往年大不相同的作品,有些題材連我都意想不到,非常令人驚艷!」康寧創星家評審之一、世界設計組織區域顧問張光民表示。康寧創星家以「日常有感的永續」為方向,鼓勵青年學子們運用玻璃、陶瓷、光纖等康寧材料激盪出貼近日常生活食衣住行,且更加永續、創新的設計。張光民強調:「永續不一定是很大的題目,從生活周遭的細節發揚光大,就是了不起的好設計、好創意。」結合康寧創星家「接地氣」的競賽方向,學生們將好材料、好技術結合各種創新應用,關注點遍及我們腳下的土地、喝的水到通行的道路,出現不少別具亮點的精彩作品。
綠色生活be smart 用心思考、處處都是創新契機
今年的競賽主題為「機智綠生活」,台灣康寧總經理何宜修在頒獎典禮致辭中表示,許多創新都來自於對於改善生活周遭各種問題的渴求,而在追求綠色生活時還要be smart,發掘更多的創新契機來讓生活更美好。MISA傳智學院執行長徐竹先也在頒獎典禮上代表評審團總評時以燈泡為例,愛迪生的燈泡改變了世界,但卻是因為康寧開發出可大量生產的玻璃外殼,才有了實用、經濟的燈泡出現,「100年前的發明者能藉由康寧的技術做出創新,現在我們所處的時代更是創新的最好時刻。」徐竹先表示,今年的參賽作品題目令人耳目一新,不只涵蓋聯合國SDGs各項永續指標,也透過對當代問題提出解方,甚至包含了對生命與人文相關議題,更加彰顯出時代意義。
競賽從做中學 參賽團隊滿載而歸
今年第三名的獲獎作品是來自國立臺灣科技大學團隊的「Mopti-Fi 小型車故障光纖警示裝置」,同學們運用康寧光纖材料的輕巧性和可彎曲、防水的特性打造警示燈條,團隊分享,一開始的發想就是透過觀察日常生活中的問題,延伸出設計概念,「參賽過程中累積了許多實戰經驗,充分思考該如何完善一個設計,也透過這個機會瞭解到許多材料領域的知識!」來自大同大學的亞軍團隊則運用康寧陶瓷製成可以讓牡蠣附著、進而濾化海水的「CeraOys filter-天然海水濾化裝置」,用創新的有機的方式改善環境,更讓評審團大為驚艷。說話時仍略顯羞澀的團隊表示,參賽最大的收獲除了累積經驗、認識材質,還有意外豐收的簡報技巧提升,「怎麼說故事的技巧、怎麼讓周遭的人對這個議題有感,過程中和學長姐一起討論簡報都是重要的經驗。」
產業專家手把手引導 激發學生更多創意
冠軍首獎由明志科技大學團隊的「ERA蚯蚓保護窩」拔得頭籌,團隊從務農的外公身上認識到蚯蚓這個常被忽略的微小生物事實上與環境、農作物的生長息息相關,因而發想出了運用康寧玻璃製作蚯蚓避難所的設計。該設施結合廚餘,一方面吸引蚯蚓前來棲息,另一方面發酵後成為堆肥,可執行性極高,成為最令評審團期待、具有商品化潛力的創意。值得一提的是,「康寧創星家」作為康寧高教人才培育計畫的一環,廣邀產官學研各界頂尖人士和青年學子分享經驗觀點,輔以創星工作坊及一對一導師交流等互動元素,讓學生們能近距離與不同產業專家進行交流,吸收專業觀點及建議,協助他們優化決賽提案內容。冠軍團隊也特別感動地說:「因為土壤中有很多酸鹼物質,材料是我們在設計過程中遇到的最大挑戰,很慶幸康寧在決賽前舉辦了創星工作坊,安排了許多領域的專家,其中包含了材料專家提供諮詢,讓我們了解不同玻璃的特性,將作品延伸出收集雨水的開孔等設計,收穫非常多!」有過不少指導學生參賽經驗,擔任多所大學客座助理教授、創新創業顧問李鍇朮也觀察,康寧工作坊的一大特色就是積極擁抱學生的創意,提供適度的包容和引導,幫助學生激盪出更多想法。「學生們需要鼓勵,尤其是來自外界的專家。很高興看到康寧持續投入康寧創星家,及早培育創新,幫助學生活化思維,未來進入業界將更具創新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