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 | 心靈成長
商務艙、五星酒店都體驗過了,為何還是不快樂?高薪族的幸福被困在哪
- 人生不應從功利的角度去計算得失,過度追求「重要的事」可能失去真正讓人快樂的因素。
- 幸福源於日常生活中的微小片段。若有選擇能力,應珍惜觸手可及的幸福,而非只追求遙不可及的目標。
▌作者簡介:國際之男,曾親身參與數百萬台幣的天使投資到數百億美元的收購案。台灣出生,旅居中、美。目前經營「國際之男—Man lives in offshore 」粉絲專頁、「The Bottom Line」電子報,著重剖析文化差異、職涯發展及國際金融經驗。
為什麼什麼都有了,卻還是不幸福?因為你的幸福是來自於「過多的犧牲與取捨」。
我的社群近期瀰漫一股「奢華虛無」風格。
為什麼「奢華」呢?因為有一群學歷跟工作經歷都頂尖的人們,他們要麼來自外商投資銀行,要麼來自3大諮詢顧問公司,又或者是在有頭有臉的科技公司工作。
這群人發的照片,大概三分之一是商務艙,三分之一是萬豪、凱悅、洲際酒店升等套房開箱照,剩下的三分之一是全球米其林餐廳剪影,或是各種意外不明的咖啡獨照。
為什麼說「虛無」呢?因為照片多半很奢華,但搭配的文字卻多半走「虛無」的風格,演繹的方式有很多種,但轉換成大白話後,大概可以歸納為:「我什麼都有了,為什麼還是覺得不快樂?」
這種抱怨,看在月薪4.8萬、有房貸要養家、卡費繳完剩2800元,月底只能啃小黃瓜的族群眼中,根本就是讓人厭惡的無病呻吟。
但我或多或少可以理解這種心情,因為我也曾經歷過那樣的人生。
擁有了富有的生活,卻發現稀鬆平常的幸福是一種奢求
你看似什麼都有、什麼都經歷過,好吃的、好玩的都體驗了,最終回過頭來看,你也說不上你到底有過什麼。別人不敢想、不敢買的,你連考慮都不需要;但別人稀鬆平常的美好幸福,對你來說卻是奢求。
你把商務艙當捷運搭,但加班到深夜一點半時,不會有人來接你下班;叫完Uber在等車時,滑了一下IG 才發現明天是聖誕夜;打開Line,全是半生不熟的朋友的訊息,滑動超過7次後選擇放棄,因為裡面唯一能吃頓晚餐還不尷尬的,竟然是前任。
你開始思考,人生到底出了什麼問題?不,應該說是,從哪裡開始出了差錯。然後發現,從你開始精於計算「選擇重要的事」那一刻起,你就失去了真正能讓你快樂的因子。
「準備考試」是重要的,你放棄了跟同學之間的互動、放棄培養自己的興趣與嗜好,結果出社會後年薪十幾萬美金時,你既不喜歡皮拉提斯,也沒興趣練高爾夫球。
「努力存錢」是重要的,所以你放棄旅遊、放棄電影,甚至連冬天駐足在路邊給自己一杯咖啡溫暖手心都捨不得。當你真正可以買房買車時,發現自己失去體驗生活中微小幸福的能力。
問題的癥結出在,人生不是拿來換的。
台灣人很有趣,很可以吃苦當吃補,但同樣的概念我跟美國人提,卻會得到對方投來「你腦袋有洞喔」的眼神。
「吃苦就是吃苦,不會變吃補。」來自南方的Derek直接這麼回我。對Derek來說,不是不能辛苦磨練,但辛苦的前提是你熱愛那件事物,而不是出於功利目的的交換結果。
當你啟動腦中的「功利計算機」,開始計算利弊得失,你其實就準備要失去當下最重要的事情了。
如果已經能選擇,不要讓幸福再溜走
最近《黑白大廚》很紅,很多觀眾都非常喜歡曾擔任白宮國宴廚師的愛德華·李(Edward Lee)。
但你知道嗎? 如果愛德華·李出生在台灣,當唸到紐約大學(你就先用台大想像吧)後,告訴家裡自己的目標是要當廚師,台灣父母會怎麼反應?
「我讓你唸台大,結果你跑去煮菜?」然後就是一頓暴揍或批評。於是,台灣就這樣喪失好幾個曾經可能的愛德華·李,多出很多高薪但不快樂的文學院畢業生。
我曾經在國一的時候跟我父母說:「我願意犧牲國中的3年,用來換接下來更光明的高中3年及大學4年。」
結果國中3年,是我整個學生階段最不快樂的時光。還好我高中立刻「幡然醒悟」,體認到我可以唸書,但也可以追求自己的快樂,更重要的是,我人生只能對自己負責。
於是我到現在都還記得,高中翻牆出校院那一刻的開心與清爽,雖然最後在校外撞球館碰到教官被逮回學校,但我好像理解了什麼。
你的人生不是拿來換的,如果你要換,你失去的很可能是永久且不可回復的東西。幸福其實不在遙遠的地方,也不在帳戶數字堆疊了多少,而是在你日常生活中觸手可及之處。
如果你連維持生活都困難,我很抱歉,你可能沒得選擇,必須要先讓自己浮出水面。但如果你已經有得選擇時,請不要放棄那些最微小的片段,因為那些是錯過了就不在。
*本文獲「國際之男」授權轉載,原文
責任編輯:倪旻勤
核稿編輯:陳瑋鴻
這是一個開放給所有商周讀者發聲的管道,如果你有意見想法不吐不快,歡迎大聲說出來!(來稿請寄至red_chen@bwnet.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