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 | 職場修練
年終低、薪水差、老闆機車?不問自己這3個問題,就準備一直辭職
1.衝動離職這個念頭或多或少會出現在受薪族群心中。在做決定前,應該要先從自己的感性與理性層面好好分析。
2.關於離職,可以思考自己是否喜歡目前的職位或產業,除了待遇、發展性外,也應考量自己的志趣、與職位的適配性。
3.如果是工作環境或人際問題,需要找出讓自己感到不舒服的原因是什麼;人際方面除了調適心態外,甚至需要透過諮商協助處理。
又到了等過年領年終的季節,你的離職欲再度蠢蠢欲動了嗎?
心裡出現離職的衝動前,先暫停一下,檢核你的理性與感性層面是否都同意。每個人想要離職的原因都不同,但的確這個想法常常在大家心中如波濤般陣陣來襲。然而,之所以沒有馬上離職,最大的原因,就是你的內心對這個決定充滿徬徨、猶豫、擔心等感覺。
既然如此,勢必要好好檢視自己心裡面發生了些什麼,讓你不斷猶豫該不該離職。
我們曾在〈你是「能者」、就該「多勞」?看清職場情緒勒索,學會3招解套〉一文中提及「工作耗竭」(Job Burn Out),也就是職業倦怠。這個概念是由美國心理學家赫爾伯特・弗瑞登伯格(Herbert Freudenberger)提出,意指過度專注於某件事,累積身心上的壓力,產生憂鬱、憤怒、無力、喪失欲望等情緒。
你渴望離職的心情,是否也包含因工作產生的倦怠感呢?在興起離職念頭心路歷程中,情緒通常是最容易第一個出現的指標,因此我們需要先提升自己覺察內在情緒的能力。
目前的工作是否讓你長期累積身心壓力?讓你經歷力不從心、提不起勁的感覺,或是時常感到不耐煩,甚至會莫名發火?
從這些情緒作為為起點,讓你有契機可以開始深入探索,釐清「想要離職」的念頭,還可能來自哪些層面的問題?
先問自己是不是喜歡這個職位或產業?
職務與產業是不同的概念,需要先釐清使你產生厭倦的源頭。如果是這份工作不適合自己,那麼到底是「選錯職位」,還是「選錯產業」呢?
首先,同一個職位在不同產業,甚至不同公司文化下,工作氛圍、工作內容等都可能有很大的差異,對個人會產生不一樣的感受。同樣是PM職,該選醫療產業或資訊產業?除了需評估待遇、發展性等外在現實的條件,也該考量個人志趣,找到能讓自己產生熱情,加以投注的產業,在職涯發展上非常重要。
此外,職位的適配性也很重要。如果待在自己喜歡的產業,但卻選了一個不適合自己的職位,也可能因為長期累積挫折感,出現職業倦怠。想知道自己適合什麼樣的職務,勢必要增加對自我的瞭解程度,包含:個人特質、人際關係傾向、擅長的能力等,試著從過去的求學與工作經歷,從中思考、歸納這些面向。
來自環境與人際的問題
排除了工作職位上的不適配性,剩下「環境」與「人」這2個方面,思考哪些是造成我們工作倦怠的因素?
公司有待遇、決策、職務分配上的問題
公司環境的部分包含:工作分配不均、負責過多業務、待遇與付出不成比例等。每一項都會讓你慢慢累積出強烈的倦怠感,也許每個因素都是環環相扣,並且互相影響。
例如:同事負責的工作永遠比較少,卻是領一樣的薪水。這件事情的核心問題是因為不公平對待而產生的負面感受,還是你希望薪資比同事高?如果上司願意加薪,會讓你的不舒服消失嗎?我們必須花一些時間問問自己,抽絲剝繭找出感到不舒服是來自哪些原因,那一項最關鍵?
同事或上司等人際層面的問題?
人際方面包含:上司、同事與你的關係,同事和上司之間的關係,整個單位創造出的氛圍等。人際問題是所有因素中,最複雜、最難解的一題,甚至需要透過諮商,幫助你增加對整件事情與自我的瞭解程度。
不論是什麼原因,只要你思考問題的結論是在「人」身上,除了直接面對、處理外,還有2件事需要深思:
1.我是否願意嘗試,找出方法改變這個問題?
2.如果我已經努力了,卻沒有改變,那我到新公司、新環境,是否還會遇到類似的問題?
老實說,人的問題不論在哪個工作單位,多多少少都會存在。如果現況無法改變,無非就會是2種結果:經由自我探索,調整自己的心態,進而適應這個工作環境;或是直接離開,尋找可以適應的工作環境。
最後要注意的是,不同職業都有各自的產業型態與特色,不用被「在一個職務上待滿多久」的觀念所束縛,但也別動不動就把離職作為一種發洩手段。
*本文獲「銀色歲月的故事-宇佩秦諮商心理師」授權轉載,原文:【我不做了!】你真的該離職了嗎?
責任編輯:陳瑋鴻
核稿編輯:倪旻勤
這是一個開放給所有商周讀者發聲的管道,如果你有意見想法不吐不快,歡迎大聲說出來!(來稿請寄至red_chen@bwnet.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