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 | 產業動態
供應鏈完整、產業群聚強,彰化縣落實永續發展掌握淨零先機-讓民眾倍感幸福,環境代代傳承
「熱」是全台2300萬人在今年夏天最有感的一件事,不只是台灣熱,地球也熱爆了!2023年7月3日,全球日均溫度來到攝氏17度,創下有紀錄以來的最高溫,氣候變遷已是現在進行式,世界永續發展的主要關鍵就在於「減碳」。
極端氣候改變,彰化縣倡議永續,打造電動車產業聚落
全球平均溫度不斷上升,面對極端氣候,投入永續發展、協助產業轉型勢在必行。在台灣,擁有多元產業、聚集眾多隱形冠軍的彰化縣也積極擁抱綠色變革,從產業到生活處處可見。縣長王惠美表示,彰化縣是中小企業的故鄉,其中汽機車零組件產業高度群聚,知名的建大輪胎、正新橡膠及帝寶工業都位於彰化,彰濱工業區還有具備12座國際認可實驗室的「財團法人車輛研究測試中心」,可直接協助台灣廠商取得國際車廠認證,迄今還協助彰化41家業者獲得研發補助、共68項技術技轉,以利廠商縮短開發時程,並輔導13間公司企業投入節能減碳行列。王惠美進一步指出,受惠於產業群聚,彰化縣也緊跟電動車發展潮流,像是創立於線西鄉的「健和興端子」就是特斯拉充電槍零組件的長期供應商,位於彰化市、以五金文具起家的「順德工業」則切入導線架之供應,台灣車載影音系統的龍頭「怡利電子」,發展3D搭配AR的抬頭顯示器及先進駕駛輔助系統,已陸續從亞洲擴展到歐美市場,成為運具電動化受惠的產業。
此外,電動車的應用也普及到大眾運輸工具,巴士製造商「成運汽車」也在中科二林園區打造「電動巴士產業園區」,整體投資75億元、占地20公頃,從零組件生產、組裝,打造供應鏈一條龍概念,一年可以生產整車電動巴士2千輛以上,以及萬輛零組件套件,也為當地帶來900個工作機會。這項重大投資計畫呼應政府宣示於2030年要全面將大眾運具均汰換成電動巴士,甚至透過外銷成為新的彰化與台灣之光。
吸引新能源產業在彰化落腳,群聚效應發威團結成助力
在電動車產業中具舉足輕重地位的電池,也就是能源業,是另一項彰化積極推動轉型與招商的產業之一。台塑跨足能源產業,新成立的「台塑新智能」也來到彰濱工業區設置磷酸鋰鐵電芯廠,預計2024年就要開始量產,可望成為台灣新護國神山。王惠美表示,台塑新智能之所以選擇彰化,也是看中這裡的產業聚落、上下游供應鏈完整,鄰近台中港及國際機場等優勢。加上縣府力推「地方產業創新研發推動計畫(地方型SBIR)」,提供資源協助,輔導中小企業朝向低碳、創能、儲能、節能等方向轉型,帶動傳產共同提升綠色競爭力。此外,凱智綠能大聯盟串連電動車跟儲能兩大綠能產業,聯盟包含華城、台達電、福能及儲盈科技等知名企業,其產業涉足綠能載具、光電、儲能,甚至ESG碳盤查事業等,也在彰濱工業區及中科二林園區投資新廠。
善用得天獨厚資源,發展再生能源與儲能建構完整能源迴圈
再生能源產業之所以在彰化扎根甚深,王惠美認為源自於得天獨厚的環境,因彰化縣的地理區位造就優良的風場,並受惠於全台最長的日照時數,彰化縣風電的設置容量位居全國第一,全台有80%集中在彰化外海;光電設置容量則是全國第二,也因此造就20年以上的新興產業,以及相關人才培訓與就業的機會。除了新能源的發展,如何儲能及有效利用也是推動重點。縣府鼓勵縣內企業於廠房屋頂建置光電時,進一步投資儲能設備,除自行運用外,也可搭配台電新訂義務儲能方案,參與電力調度,於能源豐沛時儲能,夜間尖峰時段放電,除獲得電價優惠,也可減輕電網波動,並減少對民生用電的衝擊。
因應2050淨零碳排目標,縣府偕同民間攜手打造低碳家園,例如補助業者汰換工業鍋爐改用潔淨能源,推動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廢棄枝條改以微生物分解取代燃燒,並辦理淨零政策說明會與節能減碳工作坊。因應電動運具趨勢,縣府則協助客運業者購置電動公車汰舊換新,並放寬淘汰老舊機車年限,獎勵縣民改用電動機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