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 | 焦點人物
跆拳道甜心羅嘉翎,巴黎奧運前的告白:20出頭的青春,邊養傷、邊學會接納焦慮
- 羅嘉翎,2001年生,在2021年舉辦的東京奧運上,以19歲的年紀奪下跆拳道女子57公斤級銅牌,一戰成名。
- 奪牌後的她,開始感受到被大眾關注的壓力,加上2022年跆拳道規則改制、2023年美國公開賽過磅失誤、左腳骨裂傷勢等原因,讓她感到無比焦慮。
- 她求助國訓中心配合的心理師,經過幾次諮商,明白焦慮的本質,是源自自己對於比賽結果的在乎,慢慢學會如何去正視它,與之共存。
8月8日下午5點半,背負今年台灣跆拳道唯一奪牌希望的羅嘉翎,將再戰五環殿堂,挑戰更閃亮的獎牌成色。這是去年起備受傷勢困擾的她,久違的在國際賽事登場。
身高184公分、笑容燦爛,光看外表,羅嘉翎就像個美麗修長的白瓷娃娃。19歲時,她在2020東京奧運以黑馬之姿勇奪銅牌,被媒體封為「跆拳道甜心」、「國民女友」,一夕爆紅。「走在路上都會被認出來。」她說。
小檔案| 姓名:羅嘉翎 出生:2001年 參賽項目:女子跆拳道57公斤級 重點得獎經歷:
|
東奧前未獲太多關注,讓跆拳道代表隊年紀最小的羅嘉翎初征奧運帶著平常心,繳出連她與教練團都驚喜的成績,「那時心態真的是完全放輕鬆,所以我才可以在場上非常自然。」
但一戰成名後,大眾鼓舞與關愛的目光,卻逐漸成為壓在她胸口的重量。
尤其生涯正起飛的她,遇上2022年跆拳道規則改制,選手間近身攻擊比例提升,身形相對單薄的她吃足苦頭,連續數場比賽都首輪就出局,壓力大到不時流淚。
她像是遠觀看似光亮無瑕的瓷器,實則隨著時間推移,開始悄然出現細小的裂紋。
「大家可能會認為我一路順遂,但這些挫折都是大家不知道的。」羅嘉翎回想當時,每次落敗,在國外就忍不住打電話回家訴苦,「我甚至跟我媽抱怨說我不要再練了,真的超想放棄。」
收起沮喪,羅嘉翎與教練劉聰達一同討論因應策略,除了增加自身肌力,也一定程度調整打法,才逐漸找回比賽節奏,進入巴黎奧運備戰週期。
0.1公斤,成為壓垮她的難以承受之重
沒想到此時,她的生命,卻迎來一個0.1公斤的「不可承受之重」,壓得裂縫越擴越大。
2023年首場國際賽事「美國公開賽」,羅嘉翎發生過磅未通過而失格的驚人失誤。她當場剪髮,仍差0.1公斤無法過關,難過得嚎啕大哭,「我哭到沒辦法講話,完全失聲。」
事件傳出後,教練在臉書發文致歉,指責羅嘉翎「心存僥倖」,「選手有問題,教練就要負責,回去後也將會檢討報告。」羅嘉翎也多次公開致歉,稱自己「一輩子都會記得這0.1公斤的教訓」。
網路輿論仍一片譁然,甚至批評她浪費國家資源。為此,她關閉社群平台,沉澱心情,「也和教練好好討論應該要怎麼往前走。」
這0.1公斤伴隨而來的強大壓力,幾乎要把她壓碎。
在家人及教練的鼓勵下,她從自責的泥淖走出,將心思拉回訓練上,「我要利用接下來的2場比賽,把它表現好,讓大家知道我還是很認真、很努力。」
同時,她在與教練商議後,決定尋求更多專業人士協助,包含委請同為選手、也是羅嘉翎陪練員的哥哥羅堉誠協助早晚記錄體重,幫忙控管妹妹飲食;也與國訓中心的營養師更密切合作,在保有肌力的狀態下維持體重。
有了團隊當後盾,羅嘉翎安心許多。加強苦練的她,很快揮別陰霾,在國際賽接連繳出好成績。
未料才剛站起,命運又如同場上的敵手一般,狠狠的踢了她一腳。
長期的壓力,讓她一直以來支撐的重心垮了,無法站起。去年年中,她的左腳被檢查出疲勞性骨折,「骨裂」傷勢讓她在踢擊時難以穩定站立,醫師建議需長時間休養復健,「我那時候連走路就會痛,練習時光踮腳或站著也會痛。」
「但也只能吃止痛藥上去。」處於拚戰奧運積分的關鍵期間,且4年一度的亞運將至,羅嘉翎只能勉強自己帶傷上陣。她用帶著傷的腿,不僅在成都世大運、杭州亞運風光摘銀,也順利搶下巴黎奧運資格,是台灣本屆奧運跆拳道唯一一位代表。
她帶著骨裂出戰,除了最親近的團隊夥伴,幾乎沒有人看見在這背後,她付出了多痛的代價。
面對不可知的未來,她學會與焦慮共存
然而,踢了大半年的比賽,她終於再也撐不住。
去年底遠赴英國出征世界跆拳道大獎賽時,羅嘉翎在銅牌戰前因傷退賽。「那時她根本痛到沒辦法走路,是哥哥揹著走。」母親敘述起她遠在台灣從電話聽見的場景,極為心疼。
拚盡全力後,回過神來的羅嘉翎,才意識到自己的傷有多麼嚴重。起初讓人覺得微不足道的裂縫,隨時間無聲蔓延,終變得無法忽視。
今年以來,羅嘉翎與醫師、物理治療師配合,積極治療、復健;有傷在身的她連練習基本動作都有困難,「治療就是我的訓練了。」
不只身體有傷,心底的裂縫也逐漸蔓延。
19到22歲,一般大學生最揮霍青春的日子,她卻是一邊養傷、一邊面對自己的焦慮。
1天、2天,1個月、2個月,眼看奧運逐日逼近,與實戰越來越陌生的羅嘉翎,心理壓力也越來越大。一次至韓國移的訓練,原以為傷勢漸趨好轉,嘗試提升訓練強度,竟又意外造成新傷,回歸賽場之日遙遙無期。
一次次退出比賽,她真不知道下一次再站上賽場會是什麼時候,屆時身手又能恢復幾成?她坦白,「我開始會擔心趕不趕得及奧運,會難過,可能辜負大家的期待,然後很自責。」
為了不讓傷勢加重,直到飛往巴黎前,羅嘉翎沒有再正式出賽過;就連出發前教練為其在國訓中心舉行的模擬賽,羅嘉翎也是踢了一場,就受傷勢所擾,先行退賽。
養傷的同時,在減少運動量之下,羅嘉翎依然得時時刻刻留意體重,賽前2個月就開始逐步降重,以免重蹈覆徹。談起降重,幾乎可以算是她的心魔,「有時降重,比比賽還辛苦。」
來自四面八方的壓力源,加上面對前方未知的恐懼,年僅22歲的她,如同那苦撐多年的左腳,身心幾度就快扛不住了。
「她總是報喜不報憂,我們每次看就很心疼。」總是陪在羅嘉翎身邊、同時也是跆拳道教練的母親說。
向來在社群媒體給人開朗形象的她,一夜在社群媒體吐露心聲,「最近總有好多事情發生總讓我越來越焦慮。起初我覺得那些都沒什麼,感覺都不是個事,但當周遭的環境、人們給的輿論,再加上時間的流逝,讓我感覺焦慮浮現得越來越明顯,使得我不得不去面對我現在的焦慮。」
「奧運很近了,而且剩我一個去比賽⋯⋯,」在身心受焦慮不斷侵蝕,眼看就將崩解成碎片之際,她求助國訓中心配合的心理師,經過幾次諮商,明白焦慮的本質,是源自自己對於比賽結果的在乎,慢慢學會如何去正視它,與之共存。
「我學會了與這些焦慮相處,去感受焦慮當下帶給我的那些感覺。它也許是好的,也許會是壞的,但我們都不要去排斥它,而是去接納。」
透過不定期與心理師諮商,釐清思緒,她也透過聽音樂、拼拼圖等方式療癒自我,一塊塊將險些碎裂的心拼湊、黏補起來。「做這些事的時候,我不大會去想我的傷,這對我很有幫助。」她說。
裂縫,不能視而不見,而是必須正視它、修補它。修復過的瓷器,與初出窯時不同,那些裂縫變成了華美的紋路,顯得更強韌圓融而美麗。
任何缺陷、破碎與傷痛,都可以因為我們的面對方式而變得美好,甚至是因為過去的破碎,才讓我們變得更堅強。唯有走過這段路,才能變得更堅強而溫柔;唯有與這些裂縫共存,才能成為今日的她。
隨著傷勢日漸好轉,羅嘉翎終於再度走進訓練場,加上團隊與家人始終陪在身旁,獲得了扎扎實實的修復。用愛修補起的心,變得更加堅實、耐摔。
再一次站上五環殿堂,羅嘉翎已經與那年19歲的自己完全不同了。儘管有傷在身,但看她在巴黎大皇宮使出的一次次飛快旋踢、懾人下壓——那是曾經蹲踞多時、走過低谷的人,才有的力量。
責任編輯:陳瑋鴻
核稿編輯:吳中傑
除了每個星期四,熱騰騰準時上架的《商業周刊》以外,「商周頭條」將提供你來自商周記者第一線的採訪觀察、更即時的時事話題分析,與更深度的觀點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