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 | 投資理財
家樂福、全聯都要加薪!不是老闆們,誰是台灣加薪潮的輸家?
- 勞動生產力攀升,是造成台灣企業這波加薪的主要因素。
- 勞工薪資提高可能帶來更高通膨,有受惠者也有受傷者。
加薪潮來了!從零售業的家樂福、美廉社、全聯;到台灣高鐵、中華郵政,甚至台中的公車業者都宣布調薪。但與此同時,麥當勞、必勝客等各大品牌也宣布要漲價了。
過去台灣薪資難成長,除了產業外移,另一主因是台灣製造業在國際分工體系中以代工為主,缺乏自有品牌,造成產業附加價值不高。此外,台灣企業超過九成是中小企業,對客戶的議價能力低,無法提高產品售價,只得靠壓榨勞工來創造利潤。
但如今企業紛紛宣布漲薪,勞動市場向勞方傾斜,為什麼?
企業加薪根源:勞動生產力攀升
中央銀行季刊曾發表一篇名為「台灣名目經常性薪資成長影響因素之實證分析-兼論通膨預期與薪資成長的關係」文章,內容發現一個現象:台灣名目薪資成長,受到以下3個因素的影響最大:
- 勞動生產力
- 失業率
- 高等教育擴張
反觀,受到基本工資與通膨預期的影響較小。這個發現,和當前台灣的經濟情勢,完全吻合。
首先來看勞動生產力,這是衡量每單位勞動投入所獲得的產出,通常以「總產出/總勞動投入」表示。
據主計總處統計,疫情期間台灣出口興旺,帶動製造業的「每小時產出」從疫前約960元,大增至最高曾接近1300元。
今年薪資快速上漲的住宿及餐飲業,其每小時產出在2021第2季至2022年第4季這段期間,激增了43%,增幅在所有行業別中名列前茅。
這反映了,疫後住宿及餐飲業強勁復甦,但在疫情期間流失的勞動力,卻遲遲沒有歸隊,引發空前的缺工潮,從而使得每單位的勞動產出大增。
再者,由於該行業嚴重缺工,使得10月整體失業率僅3.43%,創23年來的同期新低。
勞動生產力大增、失業率又低,企業此時找不到人,就會錯失賺大錢的良機,因此被迫提高待遇。
薪資上漲的贏家和輸家
只不過,這波加薪潮並非人人受惠,因為薪資上漲同時,通膨也水漲船高。
回顧1970年代以及2022年美國通膨激增,勞工集體要求加薪,雇主幾乎沒有辦法抵抗,只能妥協。
這代表勞方贏了嗎?並非完全如此,因為雇主隨即將上漲的勞動力成本轉嫁給消費者,此舉又提高了民眾對通膨的預期,為通膨增添更熾烈的柴火,而通膨上升又進一步印證「物價會持續上漲」的預期,形成「工資物價螺旋上漲」(wage-price sprial)。
這對低收入家庭的衝擊特別嚴重,他們沒有積蓄,且大多是持有現金,加上沒有房產,無法抵禦通膨的衝擊;固定年金的退休者亦是受害族群。
歐美因為工會勢力強大,當通膨預期升溫,勞方會集結力量向資方談判,要求加薪。台灣的工會勢力相對較小,所以過去通膨預期對薪資上漲的影響較不明顯。
然而,近幾年罷工事件頻傳,工會力量逐步抬頭,像機師工會正在醞釀發動長榮航空的罷工,最終可能迫使長榮調升機師待遇。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前10月考量物價後的實質總薪資衰退,為7年來首見,顯示通膨跑贏加薪的速度。
別因加薪亂花錢!開支、理財要更為謹慎
中央銀行總裁楊金龍坦言當前的通膨情況特殊;物價上漲與加薪的這場較勁,誰勝誰負很難預測。薪水簿上的錢增加固然是好事,但支出可能增加更多。
譬如原本緩漲的房價,因為美國釋出降息預期,以及「新青安房貸」政策而蠢蠢欲動;股市的大漲,也可能使民眾更敢消費,帶動物價上漲更猛烈。
面對詭譎局勢,不論是生活開銷或投資理財,都要比以往更為謹慎,勿看到薪水變多就急著亂花錢。最重要的是,確保獲得更好的待遇同時,又讓實質收入不縮水,如此加薪才有意義,而不會淪為紙上財富。
責任編輯:林易萱
除了每個星期四,熱騰騰準時上架的《商業周刊》以外,「商周頭條」將提供你來自商周記者第一線的採訪觀察、更即時的時事話題分析,與更深度的觀點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