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 | 焦點人物
巴菲特選擇搭檔的忠告:比你聰明、比你謙虛、還不會馬後砲
- 巴菲特建議,搭檔要找比自己聰明、有智慧的人,並且會在你犯下昂貴的錯誤時,絕對不會對你放馬後炮或耍脾氣的人。並指出60年來只有查理・蒙格符合。
- 儘管蒙格老是扮演唱反調的角色,但經過他的盤問,經常促使巴菲特在投資一頭熱之前,再多深究一些細節,幫助他發掘行為偏誤。
「我這一生中見過的智者(廣義的來說)全都手不釋卷⋯⋯沒有一個不是如此。巴菲特讀的書之多,會令你吃驚——我讀的書也多到讓你吃驚。我的小孩都取笑我,說我這個人簡直是兩腳書櫥。」——查理・蒙格(Charlie Munger)
像巴菲特(Warren Buffett)這麼了不起的生意人,也需要有傑出的配角。一般來說,這樣的配角包括家人、朋友、同儕的組合。以巴菲特來說,在波克夏與他共同挑大樑的,理所當然是公司的副董事長蒙格。
投資人所認識的蒙格很有個人魅力、腦筋很靈光,他的睿智昭然若揭,張口就是簡潔有力的格言。關於蒙格這個人,巴菲特是這麼形容的(只不過說的時候有些促狹):
「至於我個人,我想提出一些『選擇夥伴的忠告』。你要謹慎,首先要找比你聰明、有智慧的人。找到之後,請他不要炫耀比你厲害的本事,這樣以後他的想法和建議有輝煌成果時,你就可以搶他的功勞。」
「找一個在你犯下昂貴的錯誤時,絕對不會對你放馬後炮或耍脾氣的人。另外,你要找慷慨的人,肯自己掏腰包,但只領一點點薪水。最後,你要找可以結伴長途旅行、途中會不斷增添樂趣的夥伴。」
「上述這些都是絕佳的忠告。(我在給自己打分數時,從來沒有拿過低於A的分數)事實上,因為這些忠告太棒了,所以我打從1959年就開始遵循,到頭來只有一個人符合這些訴求——那就是查理。」
蒙格和巴菲特年齡相差6歲,都是土生土長的奧馬哈人,他們在內布拉斯加州的家族根源,可以回溯到好幾代之前。這兩人年少時都在巴菲特祖父的雜貨店打工,雖然在同一個城市,經歷差不多的童年,可是直到1959年,這兩顆金融巨星才在一場餐宴上初遇。此時巴菲特和蒙格都已經在生意上大有斬獲,而且很快發現彼此都熱愛讀書,都對這個世界抱持廣泛的好奇心。
當時奧馬哈還是個小城市,熟識雙方的人都納悶,他們怎麼到現在才有緣相識。那個時候,追隨巴菲特投資的奧馬哈人不斷提到,巴菲特讓他們想起自己認識的一位律師——蒙格;而認識蒙格的人則常常注意到,蒙格老是令他們想起巴菲特。
當然,巴菲特早就聽說過蒙格的家人,蒙格的祖父當過聯邦法官,是老羅斯福總統(Theodore Roosevelt)提名的,而父親是當地知名的律師。那場晚宴是兩人共同的朋友所主辦,29歲的巴菲特和36歲的蒙格在席間相處極為融洽,也都非常健談。
巴菲特記得:「蒙格講了笑話,然後自己笑得在地上打滾。大家都知道我也是那個德行,所以我決定了,世界上像我們這樣的人可不多,我最好跟著他混。」
他們的聰明才智並駕齊驅,為這段持續六十餘年的友誼奠定基礎。由於才能相當,終究使他們對投資的想法越趨接近。
儘管蒙格在兩人之間變得像是老愛唱反調的角色,每每盤詰巴菲特的點子,可是兩個人都說,在長達60年的合作期間,他們從來沒有真正吵過架。相反的,蒙格的盤問經常促使巴菲特在一頭栽進去投資之前,會再多深究一些投資案的細節。這種方式有個很大的好處,就是幫助發掘行為偏誤,這種偏差可能不知不覺的潛入人心,影響投資決策。
可是如果光看這兩個人在公開場合的互動,不見得會了解這一點。在波克夏公司的年度股東會議上,巴菲特和蒙格並肩坐在講臺上,答覆現場聽眾的問題,一坐就是好幾個小時。巴菲特給的答案往往很冗長,從波克夏的財務,到更廣泛的全球金融趨勢,不一而足。反觀蒙格妙語如珠,擅長挖苦,他尖銳的評論和講冷笑話的風格遠近馳名。這兩個人湊在一起頗有娛樂效果,也是極為成功的團隊。
延伸閱讀:查理蒙格給股神巴菲特的3樣人生禮物:戒貪、勇氣、遠見
*本文摘自大是文化《哥倫比亞商學院經典案例,巴菲特》
《哥倫比亞商學院經典案例,巴菲特》
作者: 陶德.芬克爾 Todd A. Finkle
譯者: 李宛蓉
出版社:大是文化
出版日期:2023/10/31
作者簡介
陶德.芬克爾博士(Todd A. Finkle)
岡薩加大學(Gonzaga University)創業學教授,已任教33年,並發表250篇以上的論文、書籍與其他出版物。
同時身為創業精神專家、巴菲特研究專家與其密友,曾6次帶領學生與教職同事前往拜訪巴菲特,請他為團隊安排一天各領域演說與課程,其中一次曾登上《華爾街日報》(The Wall Street Journal)頭版。
責任編輯:陳瑋鴻
核稿編輯:倪旻勤
蒐羅與財經、職場、生活相關書籍內容介紹及書摘,協助讀者快速閱讀書籍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