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鐵「客運化」變北部通勤列車!凍漲18年,該漲價控運量?

1. 台鐵漲價、高鐵票價凍漲18年,高CP值吸引短程通勤族,高鐵「客運化」導致原本的中長程定位遭擠壓。
2. 座位利用率雖平均僅7成,但尖峰爆滿、離峰空蕩,供需失衡已成壓力鍋。
3. 高鐵該如何控運量?專家、高鐵董座提出3大解方。其中,漲價能釜底抽薪,卻可能遭遇最大反彈。

逢年過節或連續假期前,高鐵站總是擠滿人潮。如何協調尖離峰時段的運量,將成2027年新車上路前的關鍵任務。(攝影者.程思迪)

六月底,已凍漲三十年的台鐵正式調整票價,因平均漲幅高達二六.八%,引發不少消費者熱議,更屢屢傳出「這個價格,我不如去搭高鐵」的批評聲浪。例如,台中到高雄,台鐵漲價後,自強號竟只和高鐵相差約一百八十元。

但當越來越多人湧去搭高鐵,會發生什麼事?

事實上,今年剛滿十八歲的台灣高鐵,去年營收高達五百三十二億元,全年載客約七千八百萬人次,平均每日運量超過二十一萬人次。以上三個數字,都已經超越疫情之前,創下史上新高,且全年平均準點率(編按:指誤點少於五分鐘)仍維持在九九.五%。

...本文未結束

免費訂閱!
商周最新出刊報‧隨時掌握最新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