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NE BOY獨家專訪》置入《炮仔聲》、朴敏英代言,怎麼辦到的?
顏瑋廷17歲創辦ONE BOY,靠一支明星商品衝鋒衣,拿下商品排行第一,後來更一口氣取得工廠獨賣權。
當時看來很冒險,但他還確實走出一條路來,一條大廠看不上,小廠不敢全賭的路。
它是如何走紅、行銷策略怎麼打、未來挑戰又是什麼呢?
台大國企系教授林俊昇分析,衝鋒衣起初走紅的關鍵,在於確實有抓住消費者沒被滿足的痛點。台灣有大量機車族,騎車時遇到颳風、下雨、降溫都是常態,但如果去買真正的outdoor(戶外的)品牌,一來價格太貴,二來其實用不到這麼高階的功能。反倒是這種千元出頭、強調CP值的「輕機能」定位更適合:「過去有沒有服裝能做到這點?肯定有。但是,沒有品牌特別把這個需求聲張出來,讓消費者看見!」
鎖定電商忽略的客群、少合作的藝人
「做跟別人一樣的事情,就不可能被記住!」
「這是非常標準的『單品突圍』策略!」台灣服務業發展協會總顧問李培芬說。
她以資歷更久的歐都納、山頂鳥等防寒衣品牌,以及擅長機能服飾的優衣庫為例。前者主要強調戶外生活形態,後者每季都有上百種款式要跟消費者溝通,而ONE BOY則從頭到尾聚焦在「外套」一種商品,再搭配文案與藝人曝光洗腦,「以一個陌生的新品牌來講,簡單易懂,反而更深植人心。」
(圖表製作者:蔡茹涵)|放大原圖
顏瑋廷最先抓住的,是2批「被電商服飾品牌忽略」的人。
第一批客人:是機車族。
當多數電商服飾都將焦點放在追求時髦、流行的小資女孩,ONE BOY卻先瞄準了外送員、保險業務、園區基層人員、戶外勞動者、學生等,這些俗稱的市井小民,成為它的第一批主力客人。
顏瑋廷跟他們的溝通很親民,絲毫不咬文嚼字。外套直接以四季命名,冬天賣保暖的衝鋒衣,春天賣防風的輕鋒衣,夏天則是涼感防曬的冰鋒衣,文案「穿比不穿還涼」,更是簡單易懂。
這群人為他帶來了獲利,而顏瑋廷又把賺來的錢,砸下去做行銷,瞄準他的第二批客人:年約40多歲的長輩群。
他的手段聽來有點老套:砸電視廣告。
「我入行的時候,電商服飾的廣告生態幾乎已經定型了,大家都投線上廣告,網紅、KOL(關鍵意見領袖)帶貨也已經很飽和。我就想,為什麼沒有人去找藝人?」顏瑋廷回憶。詢問後,他發現藝人除了價格高、眉角多,有時甚至連要找到對的接觸管道,都不得其門而入,「但我想試試看。因為做跟別人一樣的事情,就不可能被記住!」
他輾轉了幾個月,終於在2019年與三立電視搭上線。找不到夠大咖的藝人,就先把產品置入台灣台的長壽電視劇《炮仔聲》,也引起三立電視業務部資深副總經理胡閔雯的注意。
胡閔雯以「千年難尋的好客人」來形容他,「Willy(顏瑋廷英文名)第一次跟我們碰面,就坦白說他是電商出身,對電視領域不熟悉,但是他說,既然決定要做,他就會相信專業!」從此,三立與ONE BOY展開一系列的廣告投放合作,除了郭雪芙、周湯豪的首支電視廣告,電視節目冠名,在婆婆媽媽愛看的八點檔電視劇《一家團圓》裡,甚至還安排了一個角色,就飾演ONE BOY老闆。
緊接著,它的廣告開始深入全年齡層,從運動類綜藝《全明星運動會》、鎖定年輕族群的《大嘻哈時代》等。到近期,甚至連公車廣告、捷運巨幅看板,都能看見ONE BOY的身影。
到了這個階段,它才終於擴散到第三群客人:藝人粉絲與一般大眾。
這一連串操作,不免令人好奇,他的錢究竟從哪來?
「大家可能都以為我是突然蹦出來的。但其實,我17歲創業,20出頭就到雅虎男裝前10名,我的資金來源就是自己。我不是富二代,也不是中資,也沒有什麼金主,我們從頭到尾都是獨資,股東都是我家人,」他強調。
哪來那麼多錢行銷?定倍率是關鍵詞
「現在大家注意力很不集中,一旦要做,就要一鳴驚人,否則等於沒做!」
在服裝產業,有一個名為「定倍率」的關鍵詞,進貨成本乘以定倍率,就等於一件衣服賣給消費者的終端價格。一般而言,百貨專櫃品牌的定倍率約在5到7之間,NET約2.5,電商品牌約2。
據同業推算,ONE BOY的定倍率約在4到5之間,因為它的前兩批用戶對價格敏感度不高,不會一天到晚上網比價,而衝鋒衣的定倍率雖高,但是最終一千多元的售價,都在大家的接受範圍中。而且,它在百貨設點,相較於臨櫃顯得格外便宜,既提升品牌形象,又對了重視CP值的長輩胃口,形成了良性循環。
越多人買,就讓他擁有越多的行銷預算可以繼續投資。儘管他拒絕透露,但據多位同業推估,以ONE BOY的產品銷量和廣告曝光量來看,它的行銷預算大約占了年營收的3成到4成!一般來說,新服飾品牌的行銷預算比重約為25%到30%,穩定營運的品牌則為15%到25%,換言之,他們都是遠遠超標。
「他們這種規格的廣告,過去只有2個領域會出現。一個是國際品牌,例如Nike、三星、蘋果,有足夠的市場和資源;另一個就是美妝保健類,像是專櫃化妝品,毛利率在8成以上,」電商戀家小舖創辦人李忠儒分析,「我算它的定倍率是5,這樣的毛利快80%,再扣除掉40%的行銷費用,還有很多空間!賺錢應該沒什麼問題。」
顏瑋廷堅信,行銷沒有一鳴驚人,就等於沒有做。他甚至把外套沿路「鑲」進公車站點,還不忘詢問我們:「怎麼樣?有印象深刻嗎?」(攝影者:郭涵羚)|放大原圖
求證這些數字時,顏瑋廷不願多做回應,他只回答:「(做行銷)別人可能是一點一滴慢慢來,我追求的是一次到位,用盡所有資源。因為現在大家注意力很不集中,有太多資訊可以看了,一旦要做,就是要一鳴驚人,否則等於沒有做!」
敢衝、敢賭,也讓三立董事長張榮華對顏瑋廷印象深刻。他告訴商周,過去想操作電視廣告、藝人代言的新品牌不計其數,最終讓觀眾留下印象的卻不多,原因無他,「就是持續力啊!行銷第一波下去,很可能沒反應,效果要到第二波、第三波⋯⋯才會出現,沒人知道等多久才會紅。但他確定了目標後就不再猶豫,這種年輕人,少之又少!」
在一系列廣告之後,2020年3月,顏瑋廷歷經數個月尋點碰壁,終於開出第一家實體店,地點就選在百貨龍頭新光三越,不僅跌破同業眼鏡,也讓較少接觸電商品牌的百貨刮目相看。
「我一開始聽招商團隊報告,還問『ONE BOY』是什麼東西?怎麼沒聽過?』」新光三越前A9店長孫紹堃回憶,當時由於疫情剛爆發,部分品牌出現財務問題,才促使櫃位空出,也給了他們進駐機會,「結果開幕第一天就大排長龍,真的嚇死人!」
據了解,光是這個櫃位,當月業績即突破千萬,目前全台合計已有27個據點,電商與實體的營收占比達到7:3,預計今年還會再開幕20家。
儘管評價兩極,但無可否認的是,ONE BOY已經在輿論聲中殺出了一條新路。如他崇拜的偶像王健林所述:「不唯書、不唯上、不唯洋,」(編按:意指不能照抄學習成功者的模式)。
有人稱他們的行銷封神、有人說他們打臉了無數電商老師,更有人以「電商服飾業的新物種」來形容他。「我也覺得,有這樣的一個品牌出現是好事,台灣電商業溫文儒雅了太久,是時候需要一點狼性來刺激了!」李忠儒笑道。
「可以旁聽你一場會議嗎?」這個要求,顏瑋廷爽快答應。沒想到視訊的另一頭,竟是Meta 大中華區行業總座姚榮豪(投影幕中),主題是2023年布局日本市場的廣告策略。(攝影者:郭涵羚)|放大原圖
這公司是如何狼性?
例如,嘗試新科技。Meta大中華區行業總經理姚榮豪告訴商周,早在1年多前,團隊就開始告知各大客戶,未來將把Reels影片視為廣告推播主力。這代表,廣告影片必須由橫式轉向直式,時間可能由60秒變成15秒,腳本撰寫量也多出至少5倍。多數公司都沒有太大動作。
「ONE BOY說改就改,它是第一個挑戰手機直式影片的品牌!」提早練功,也讓Reels功能在去年4月底正式推出後,短短1週內,ONE BOY就上線首支影片,吃到大筆流量紅利。
又例如廣告投放策略,業界盛傳,有別於多數品牌是1年和1家廣告代理商簽約,形成固定合作關係,ONE BOY卻是完全的績效導向,只簽短期,一旦專案成效不如預期,就立刻更換。
在乍看土豪形象背後,其實是極度的精明計算。
他清楚品質不夠好、後進仿效挑戰多
但「你心裡認為正確的事情,敢不敢全力去做?」
深夜11點半,我們跟著顏瑋廷拉開鐵門,鑽進已熄燈的門市巡店。包括總經理、店鋪設計師,也都在這個時間點抵達門市,討論日後改裝細節。(攝影者:郭涵羚)|放大原圖
當然,ONE BOY的未來,挑戰還是極多。
倘若它要從25億營收再往上攀升,就必須得面對外界對服裝品質的質疑。對此,顏瑋廷也砸下數百萬元,開始為證明產品的機能性申請認證。
「光一支產品,他們從產品驗證到取得證書,就花了7個月!」國際驗證機構SGS紡織暨鞋類製品服務部經理董展榮告訴商周。
而且,學習它路徑的大量競爭者正出現。
如今,市面上至少已有6個主打「×鋒衣」的後進品牌,例如,動作頻頻的瑪菲斯,不僅同樣循著藝人廣告模式,重金找來歌手蔡依林代言,近期也開始進駐商場開實體店。此外,不少服飾業老品牌們也都看中了輕機能外套市場,預計在今年推出類似產品,廣告資源更多,單價還能壓更低。
面對前輩、後進夾擊,ONE BOY還能繼續維持優勢多久?
「我不能說沒有心理準備,」顏瑋廷坦言。他透露,去年9月已在日本設立分公司,準備進軍四季更分明的新市場;預計今年第2季還要成立另一個非服裝類的子品牌,尋找更多成長動能。
他很清楚,自己的成功方式,其實別人也看得懂,只是「你相不相信」,還有能堅持多久而已。
顏瑋廷與ONE BOY為台灣商業圈掀起了漣漪,他的故事有趣之處,不是他有多高明的商業策略,而是這個當初年僅17歲的男孩,沒有因為眾人說不可行而止步。他靠著膽識,竟能從大家眼中的邊緣市場,打回主流,讓所有人都看到。
「重點就在,你心裡認為正確的事情,你敢不敢用全力去做?」他說。
本文完- 模式
- 字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