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周

啟動成功關鍵,隨時掌握商周.com最新資訊

提供第一手新聞解析、財經趨勢、專屬活動

已加入收藏
已取消收藏
帳號頭像 帳號選單下拉箭頭
/
熱搜內容
現正閱讀
盜墓.謀殺.人皮書:踏在屍體堆上的解剖史
畫重點
段落筆記
新增筆記
「請稍等」英文別直接中翻英說please wait a minute!一次掌握,常用的電話對談英文
0
/500
不公開分類 公開分類
儲存
至頂箭頭

生活 | 養生保健

盜墓.謀殺.人皮書:踏在屍體堆上的解剖史

撰文者:劉育志、白映俞


讓醫學前進,最重要的一步當然便是認識人體,畢竟若醫生想要醫治活人,就必需研究屍體,推敲體內器官的運作,唯一的方法就是剖開來一探究竟。

從西元前1600到1700年間埃及《艾德溫•史密斯紙草文稿》的描述,我們可以知道埃及人深諳木乃伊製作且習慣保存內臟,所以對體內的各個器官,如心臟、肝臟、脾臟、肺臟、腎臟、子宮等構造均已十分熟捻。

爾後,希臘人也開始發展解剖的學問。解剖的英文字是Anatomy,字源正是起於希臘,「ana」指的是向上,「tome」是切割之義,所以anatomy是指向上切割或反覆切割。

廣告

希臘羅馬時期的解剖學

蓋倫是古希臘羅馬時代著名的醫學家,他大多選擇哺乳類動物做解剖。除了解剖死屍外,蓋倫也做活體動物解剖,甚至喜歡在公開場合進行活體解剖,藉由這樣的「表演」奠定神醫的權威。

蓋倫習慣選用山羊或豬作為活體解剖的對象。當山羊或豬被活生生解剖時,慘叫聲當然是淒厲萬分,因此蓋倫熱愛的一項表演,就是現場截斷豬隻的返喉神經。當返喉神經被切斷之後,聲帶立刻麻痺,豬隻發不出聲音,慘叫聲就會嘎然而止。這種戲劇性的變化,當然就讓圍觀看「解剖秀」的群眾佩服萬分,喝采連連。直到現在,喉神經亦被稱為蓋倫氏神經(Galen's nerve)。

羅馬醫師蓋倫所表演的「解剖秀」

但是,無論蓋倫作了多少活體或屍體的動物解剖,他終究沒有進展到解剖人體,因此蓋倫的學說中有許多觀念並不太正確,有不少想法是用猜測的,更有些是為了配合宗教神學的需要,而脫離事實。不過,蓋倫的學說,在他死後仍主導了整個西方世界的醫學長達一千多年,被奉為不容質疑的醫學權威。

羅馬帝國覆亡後,醫療改由教會主導,教會的傳統和權威就遠遠勝過了科學的道理。在這樣的背景之下,因為怕褻瀆屍體,自然沒有人願意研究解剖。

廣告

基督教會直到中世紀末期,大約14世紀時才開放屍體解剖,不過僅限於解剖處死的罪犯。開放解剖的出發點,與其說是為了要推動科學研究,倒不如說是拿來當成比死亡更可怕的「極刑」。因此,被處決的犯人除了要被支解研究外,身上的皮還會被剝下來,製成「人皮書封」。

文藝復興時期的解剖學

15世紀的達文西大概是文藝復興時期最具代表性的解剖學家。為了觀察人體構造,傳達人體最自然的美感,達文西成了盜墓者,共解剖了約30具屍體。達文西的解剖圖,象徵著人體解剖學進入實證研究階段。

在達文西過世前五年,現代版的「解剖學之父」維薩里,於比利時誕生。維薩里可說是天生反骨,打從學生時代起便無法接受蓋倫的解剖學說,甚至還會自己跑到絞刑台和公墓撿屍體研究,以實際行動來證明蓋倫的錯誤。維薩里喜歡現場做解剖示範,因此常常可以指出蓋倫教科書的謬誤。

維薩里29歲即出版第一本解剖學書籍《人體的構造》,顛覆了奉行千餘年的解剖學,於是,由維薩里點燃的這股解剖風潮,及實事求是、不盲從權威的科學精神,在歐洲大陸慢慢延燒。

維薩里的圖譜顛覆了奉行千餘年的解剖學

「解剖秀」成為時尚風潮

為了瞭解體內的器官及構造,外科醫師和解剖學家需要解剖、觀察屍體。但是藝術家及貴族們同樣也對屍體展現出高度興趣。

這種觀看屍體的欲望,也逐漸從「貴族消遣」擴及到一般民眾,公開展示解剖蔚為風尚。不論是門外漢,或是大學教授、學生,大家都願意買票進場,在當時等同於兼具知性和娛樂的「大秀」。

著名的荷蘭畫家林布蘭特於1632年繪製了「杜爾醫師的解剖課」這幅圖。這幅畫中是大家圍繞著屍體,神情專注地看著醫師解剖。畫面的重心是位絞死的強盜,解剖學者杜爾醫師正在解說手臂上的構造。

不過,畫作和事實有些出入。根據紀載手臂是這具屍體最後被解剖的位置,並不是第一處。而畫中的旁觀者們雖然大多確有其人,但可不一定身在現場,有些人是特地付錢請林布蘭把自己的臉畫在上面。可見參觀屍體的解剖已變成一股風氣、一種時尚的表徵。

林布蘭特的畫作「杜爾醫師的解剖課」,1632年

「人體解剖秀」大受歡迎,屍體的需求量一時大增,簡直是供不應求!於是盜墓業乘勢而起,畢竟買家多,付費快,稱得上是低成本、高獲利的行業。利之所趨使得盜墓偷屍體極為盛行。

據估計,1826年一整年,經由死刑提供了52具屍體,但是701位醫學生總共解剖了592具屍體。那多出來的五百多具屍體,均是由日益猖狂的盜墓業者提供。

因「解剖」而生的罪行

在1828這一年最讓社會大眾震驚的,應該就是海爾及布克所犯下的罪行。

當時,來自愛爾蘭的海爾在蘇格蘭愛丁堡經營出租宿舍,他和房客布克一見如故,成為好友。有次,一位老兵在海爾經營的宿舍裡過世,海爾想到老兵還欠他4英鎊,這下突然死了,自己不但討不回欠款還要幫忙處理屍體,越想越有氣。不過,海爾和布克討論之後,他們認為老兵的屍體有個更棒的去處,就是愛丁堡大學。

為什麼要捧著屍體到大學去兜售呢?原來坊間早有傳聞,解剖學家們相當歡迎屍體的私下交易。當時的窮人家若付不出喪葬費,就可以考慮把屍體賣掉換得一筆額外的收入。

諾克斯醫師的助手一看到海爾及布克搬來老兵的屍體,馬上以7.1英鎊的價格向他們買下。當年的1英鎊約等於現在的600英鎊(約合台幣27,500元),所以在扣掉老兵欠海爾的4英鎊之後,倆人還可以開心地分贓。

諾克斯醫師曾是軍醫,參與過滑鐵盧戰役。戰後落腳於愛丁堡的諾克斯醫師,發現外科教授莫洛的解剖課無趣又乏味,學生們聽得是怨聲載道。於是諾克斯醫師便計畫起了一門生意:開辦付費的解剖講座。

血淋淋的解剖畫面,吸引了醫科學生、藝術家、及有興趣的民眾,甚至還有許多女士前往觀賞。從1828年9月諾克斯醫師貼出的宣傳單我們可以看到,他打算從1828年10月到1829年7月,整整十個月時間,每天示範兩場大體解剖,講解解剖及外科實作,講座傳單上寫著「完整呈現新鮮解剖屍體」。這種課程的單次票價為3.5英鎊,熟客價為2.4英鎊,若付5.9英鎊,還能在這幾個月內不限次數進場觀賞。諾克斯醫師的解剖秀相當賣座,一場「秀」可以容納四百人,吸金能力之強讓人瞠目結舌。

既然想要靠解剖課程吸金,最重要的當然就是確保屍體來源充足。所以諾克斯醫師的助手見到有人將屍體送上門來,當然是喜出望外。

至於發了一筆橫財的海爾和布克,在嘗到甜頭之後認為這檔無本生意值得投資。兩個人等不及要出售下一具屍體,於是開始「製造」屍體。他們用威士忌灌醉房客,接著將其悶死,殺害之後再裝進茶葉箱裡,運到諾克斯醫師的解剖室。食髓知味的布克和海爾還把魔爪伸向熟人、妓女、老人、小孩、和心智遲緩人士。而諾克斯醫師解剖講座的傳單上,還大剌剌地寫著:「屍體的供應非常充足」。

在至少謀殺了16個人並販賣屍體後,終於有房客發現海爾所經營的是專幹殺人勾當的「龍門客棧」,立刻報警處理。警方逮捕了布克與海爾,卻找不到兩人犯下謀殺案的直接證據。經過一番角力鬥志之後,警方策動海爾轉成汙點證人,終於讓整起連續殺人案水落石出。布克被判死刑,並於1829年公開處決。

為了販賣屍體的連續殺人犯布克被處以絞刑,大批民眾圍觀。

即便這天下著超大豪雨,不過還是有超過兩萬人到場圍觀,甚至附近的樓房也賣起了「靠窗位」,讓民眾可以居高臨下觀賞處決的過程。隔天,布克的屍體被運往愛丁堡大學公開解剖。這場「解剖秀」既然是免費的,當然就吸引了大量民眾,解剖室被擠得水洩不通。莫洛教授完成解剖後,用鵝毛筆沾布克的血,寫著解剖報告:「這是在愛丁堡被判絞刑吊死的布克,現在我用他頭顱上的血,寫下這些話。」布克的皮膚被剝下來做成書封,而他的骨骸目前仍在愛丁堡大學的博物館公開展示。

布克的骨骸目前陳列於愛丁堡大學

後來英國國會認為,「解剖對醫學發展事關重大」,於是在1832年通過《1832年解剖法》,廢止只允許解剖重刑犯屍體的這個法律。大學教授只要領有證照,就可以把救濟院及監獄裡沒人要的屍體拿來解剖。自此,可供解剖研究的屍體來源大增,不再是奇貨可居;因為無利可圖,英國本土盜墓業就在短短的幾年內銷聲匿跡,為求屍體而犯下的謀殺從此也變成是鄉野奇譚。

講了這麼多由解剖引發的盜墓、謀殺、和其他的紛紛擾擾,我們更可以了解到19世紀之時,人類對掌握生命奧秘、精進醫學知識的強烈需求。不過,自從《1832年解剖法》限定取得屍體人員的資格後,過去超級吸金的「私人解剖講座」就無法運作,泰半關門大吉。腦筋動得快的解剖學家格雷,看準醫學生的需求,認為他們應該需要一本圖文精美的解剖學課本,於是在1858年推出了流傳後世的《格雷氏解剖學》,成為百餘年來的解剖學巨著。

這本書確實是19世紀解剖狂所成就的巔峰之作,也不斷再版,而第40版選在這本著作問世的150周年出版。近年來十分受歡迎,以醫學為主題的影集《實習醫生(Grey's Anatomy)》,就刻意將女主角的姓氏取為Grey,與格雷醫師的Gray同音。

透過解剖這種必要的不人道,前人替醫學奠定了扎實的根基;醫學在沉寂千年後,開始逐步了解生理、病理、胚胎等學問,建構出以科學為主體,而非哲學式論述的醫學。解剖教室依然是醫學生的必經之路,是醫學訓練的起點。現代的醫學生人手一本解剖書籍,無須東奔西跑地參加解剖講座,更不用偷偷摸摸地掘墳偷屍體。透過回顧過往的紛紛擾擾,我們曉得現今醫學所提供的一切,絕不是理所當然,人類也該用更深入的思辨,才能面對醫學、金錢、及生命之間錯綜複雜的糾葛。

 

作者簡介_劉育志

劉育志,1978年生,是外科醫師也是網路宅。對於人性、心理、行為與歷史有許多的好奇。於《皇冠雜誌》與《蘋果日報》撰寫專欄,並與白映俞醫師一同經營《好奇頻道》。

「志志的醫界奇觀」專欄文章列表

下滑箭頭 下滑載入更多報導 下滑箭頭
盜墓 醫學 謀殺 林布蘭 屍體 解剖
志志的醫界奇觀
志志的醫界奇觀
劉育志
展開箭頭

劉育志,1978年生,是外科醫師也是網路宅。對於人性、心理、行為與歷史有許多的好奇。於《皇冠雜誌》與《蘋果日報》撰寫專欄,並與白映俞醫師一同經營《好奇頻道》。

網誌:《外科失樂園》 http://www.chihchih.net/

粉絲專頁:http://www.facebook.com/chihchihworld

電子郵件:chihchihworld@gmail.com

著作:

2007《外科失樂園》平裝本出版社(筆名:小志志)

2012《刀下人間》時報文化出版

2012《醫療崩壞─沒有醫師救命的時代》貓頭鷹出版(合著)

2012《醫療崩壞─烏托邦的實現與幻滅》華成出版

2013《公主病,沒藥醫!》華成出版

2013《護理崩壞》貓頭鷹出版(合著)

2013《刀下人間》盛大文學出版(簡體版)

2013《臺灣的病人最幸福》臺灣商務出版

2013《玩命手術刀:外科史上的黑色幽默》商業周刊出版

廣告
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