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加入收藏
已取消收藏
menu
帳號頭像 帳號選單下拉箭頭
/
熱搜內容
現正閱讀
熟齡族出遊的6個安全原則:斟酌身體狀況,不用怕「知難而退」
畫重點
段落筆記
新增筆記
「請稍等」英文別直接中翻英說please wait a minute!一次掌握,常用的電話對談英文
0
/500
不公開分類 公開分類
儲存
至頂箭頭

生活 | 旅遊

熟齡族出遊的6個安全原則:斟酌身體狀況,不用怕「知難而退」

熟齡族出遊的6個安全原則:斟酌身體狀況,不用怕「知難而退」
年紀大或行動不便者,宜放慢腳步,彼此提醒或幫忙,較不容易出意外。旅遊既不是冒險,也不是競賽! (來源:Dreamstime/典匠影像)
撰文者:劉秀枝
精選書摘 2024.02.10
摘要
  1. 熟年族結伴或揪團出遊,不僅是遊山玩水、觀光聯誼,更是促進身心健康的好活動。
  2. 出遊時難免遇到意外,但若能注意以下6點,可降低意外發生的機率。
  3. 一定要記得手機不離身!萬一跌倒或迷路時,才能即時向外呼叫求救。

有一回參加高屏的「茂林國家風景區」3天旅遊,第一天有項活動是體驗原住民的祈福儀式,先是每人喝一杯小米酒,之後口含一顆檳榔,立刻跑到外面的草坪把檳榔吐出以解除厄運。但出口處有個短斜坡,當天飄著細雨,石板地濕滑,向來動作靈活的六十多歲團友突然腳底一滑,整個人往後重重摔倒,後腦勺著地,並且左腳踝扭傷,腫脹疼痛。

領隊立刻帶他到社區醫護室,護理師替他纏上彈性繃帶並冰敷。我們都認為只是扭傷,沒有骨折,於是這3天的行程,他都坐在從飯店借來的輪椅,由領隊和團友們輪流推著,偶爾服用止痛藥,遊興不減的繼續遊山賞景。

第二天走茂林生態公園的賞蝶木棧道時,一位非常活潑的團友隨手拉了旁邊一根大樹枝,將之用力彈出去,撥動其他枝葉,驚擾了林子裡棲息的紫斑蝶,霎時間群蝶飛舞。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導遊回頭說:「小心,那是咬人狗。」果然,團友的右手食指、虎口、拇指的皮膚插入了好幾根細刺,立刻變得紅腫,想必麻刺難受。大家都知道會刺人的「咬人貓」,還是第一次聽到更厲害的「咬人狗」。幸好,經過一個多星期後就沒事了。

第一天跌倒而扭傷的團友回到台北後就醫,照X光發現外踝骨折,接受鋼釘板內固定手術後,也完全復原。

熟年族結伴或揪團出遊,不僅是遊山玩水、觀光聯誼,更是促進身心健康的好活動。常出遊者都曉得,行李要簡單、洋蔥式穿戴、慢性病藥物要隨身攜帶等,但仍難免會遇到意外。固然防不勝防,然而若能注意以下幾點,則可降低意外發生的機率。

1.「勇腳」不要掉以輕心

有時因玩得愉快或太有自信而疏忽了,例如團友觸摸不認識的「咬人狗」而遭刺傷,或天雨路滑卻快速行走而滑倒。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年紀大或行動不便者遇到天氣差或路況不佳時,宜小心翼翼、放慢腳步,彼此提醒或幫忙,較不容易出意外。

2.「肉腳」量力而為

旅遊不是冒險,也不是競賽,需斟酌自己的年齡、體力與身體狀況。

例如我走宜蘭「太平山山毛櫸步道」與新竹尖石鄉「馬胎古道」時,因雨後的山路泥濘,我就半途而返。又如登台北市的拇指山頂峰,最後一段要拉繩索攀爬大岩塊,我知難而退。雖然少看了風景,但可觀賞團友拍的相片,且免於意外。

3.增強體適能

平時常運動、多走路,就更有本錢旅遊或登山,而不會氣喘吁吁。萬一發生意外時,因為身體的平衡佳、反應快,較能減少傷害,且加速復原。

4.結伴同行

旅遊時,不要落單,萬一發生了狀況,才會被注意到。而有親友同行,意外發生後才有人照顧。

例如,有位六十多歲的朋友參團到高雄旗津港,在洗手間洗手時,一個2、3歲的小孩直奔過來,他立刻往旁邊一閃,卻跌坐在地上,臀部痛得讓他站不起來。幸好他太太同行,立刻叫救護車送醫院急診,診斷是「右側股骨轉子間骨折」。當晚,他接受復位內固定手術。

4天後,朋友帶著助行器出院,兒子也來陪伴,一起搭高鐵回台北。之後他繼續復健,恢復情況良好,夫妻倆又開始遊山玩水。

5.慎選旅行社

不僅是旅遊行程與費用,「領隊」及「保險」也很重要。好的領隊會事先提醒團員,旅程中需注意哪些地方,萬一出意外時,也會幫忙申請理賠。

6.牢記旅遊的基本常識

例如走路時不拍照;拍照時,一定是停下不動。

膝蓋不好的人,記得戴護膝、帶登山杖。上下階梯時,運用「兩點不動,一點動」的口訣,也就是2隻腳和1支登山杖「一次只移動1點,另外2點牢固於地」,以免跌倒。

還有,手機不離身,萬一跌倒或迷路時,才能即時向外呼叫求救。

*本文摘自寶瓶文化《終究一個人,何不先學快樂的獨老

書籍簡介

《終究一個人,何不先學快樂的獨老》

作者:劉秀枝
出版社:寶瓶文化
出版日期:2023/10/03

作者簡介

劉秀枝

【醫師.作家.Podcast頻道主】
.國內失智症領域的醫學權威
.前臺北榮總一般神經內科主任
.現為臺北榮總特約醫師、國立陽明交通大學臨床兼任教授
.固定撰寫《聯合報》「元氣周報」及《康健雜誌》專欄
59歲時,劉秀枝醫師依規劃好的人生時間表,從醫療的第一線退下。

但專業上,她「退而不休」,繼續擔任臺北榮總特約醫師、國立陽明交通大學醫學院醫學系神經學科兼任教授級臨床教師。也繼續書寫《聯合報》「元氣周報」及《康健雜誌》的專欄,結合失智症等醫療知識與熟齡生活,成為醫病橋梁。不時亦應邀撰文,如熟齡媒體《50+》的〈做好8個準備,熟齡獨居者的人生晚霞也很美麗〉(收為本書的〈做好八個準備,快樂的獨老〉一文)。

在生活上,她過得比年輕時更精采。有了心理準備,對於年老就不會驚慌,懂得接受隨之而來的身心變化,她身體力行,並致力於將此觀念推廣給大眾。

結合醫學專業與寫作興趣,她以楊雲三為筆名,撰寫短篇小說〈我得了「庫賈氏病」?〉,獲得2018年新北市文學獎黃金組「優等獎」(收錄於第八屆新北市文學獎得獎作品集《這是好宅》)。

她更開設Podcast頻道,從錄音到後製皆一手包辦。一路不停地嘗試、探尋「我還有什麼才能欠栽培」,銀髮生活過得輕鬆、簡約又帥氣。

另著有《你怎麼看待老年,它就怎麼回應你──預防失智,快樂的老後實踐》(已授權韓文版)、《把時間留給自己──失智症權威醫師的自在熟齡指南》、《愛上慢慢變老的自己──退休醫生給你的57個實用身心提醒》、《聰明活到一百歲》、《多動腦,不會老》、《當父母變老──關心失智症、中風及其他神經疾病》等書,並與王培寧醫師合著《假如我得了失智症》(獲國民健康署「優良健康讀物推介獎」)、《別等失智上身》。

●臉書粉絲團【劉秀枝 joy筆記】:www.facebook.com/profile.php?id=100091564219710
●Podcast頻道【神經會說話】:open.spotify.com/show/7LKUC9kplPhfwc2JP2YvAB

責任編輯:倪旻勤

登山 中年 退休 熟齡 旅遊
精選書摘
精選書摘
出版社
展開箭頭

蒐羅與財經、職場、生活相關書籍內容介紹及書摘,協助讀者快速閱讀書籍精彩內容。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