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養生保健
寒流來襲!這3個時機要注意致命溫差
- 12月20日冷氣團南下,晚間氣溫逐漸下降,21日至23日冷空氣最強,應注意保暖。
- 長輩、三高患者、心血管疾病患者、嬰幼兒,以及早出晚歸或輪值大夜班的民眾,要特別留意以衣物保暖。
- 起床前、出門前、進門後,是3個最需要透過衣物調節體溫的時機點。
中央氣象署20日發布低溫特報,提醒民眾寒流南下,各地氣溫將明顯下降,全台10縣市易有10度左右或以下氣溫發生。氣象專家吳德榮在「三立準氣象.老大洩天機」表示,21日(週四)至23日(週六)冷空氣最強,天氣極寒冷,應注意保暖。
*編按:14度以下為冷氣團、12度為強烈冷氣團、10度以下為寒流。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署長署吳昭軍透過新聞稿呼籲,長輩、三高患者、心血管疾病患者、嬰幼兒,以及早出晚歸或輪值大夜班的民眾,要特別留意以衣物保暖,避免溫差造成心血管問題。
3個要特別注意冷暖溫差的時機
1.起床前,先添加衣物保暖再起身
晚上睡覺前應先準備好隔天起床可穿的保暖衣物,並放置於隨手可得的位置。半夜或早上起床時,切記不要急著起身,先動動四肢及身體、暖和一下,緩慢坐起並添加衣物,才可緩緩起身。
口訣:慢、熱、起、穿、行。
2.出門前,添好保暖衣物再出門
若要出門,應特別注意「頭頸部」及「四肢末端」的保暖,可以戴帽子、口罩、圍巾、手套等。可以選擇有防水或防風功能、易於穿脫的外套,以維持體溫恆定。
3.進門後,不宜立刻洗澡
從戶外進到室內,不宜立即洗澡,讓溫差過大導致血管擴張、造成低血壓。洗完澡後,也要保暖,不應馬上進入溫度較低的空間,以免血管急速收縮、導致心血管疾病急性發作。也要避免緊閉門窗,維持室內外空氣流通。
有異狀請立即就醫
出門請隨身攜帶健保卡與個人緊急用藥。出現胸悶、胸痛、心悸、呼吸困難、噁心、冒冷汗、頭暈或暈厥等症狀,或腦中風的任何徵兆(無法執行「微笑、舉手、說你好」),應立刻撥打119、記下發作時間,在3小時內迅速就醫。
隨身保暖小物使用原則
市面上可隨身攜帶的保暖商品琳瑯滿目,例如暖暖包、發熱披肩、暖手枕等商品,使用時皆需遵循2個原則:
- 不能長時間使用。
- 不建議直接接觸皮膚使用。
延伸閱讀:天氣冷早上起不來?試試「221起床法」
核稿編輯:林易萱
除了每個星期四,熱騰騰準時上架的《商業周刊》以外,「商周頭條」將提供你來自商周記者第一線的採訪觀察、更即時的時事話題分析,與更深度的觀點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