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養生保健
傳劉文正因它猝逝,享壽70歲!天冷胸痛的8種原因,這2種最致命
1.衛福部公布國人十大死因中,心臟疾病高居第二名、僅次癌症,是不可忽視的國病之一。
2.心臟疾病並非只有胸痛要注意,胸痛也不一定是心臟疾病。振興醫院院長魏崢解析8大胸痛原因。
3.較致命的胸痛原因為主動脈剝離和心肌梗塞,這2種心臟疾病有很大的原因是血壓沒控制好。有高血壓的人,冬天容易血壓高,更要確實量血壓並紀錄。
「偶像始祖」劉文正的經紀人夏玉順,2月15日發布新聞稿說,劉文正在2022年11月11日(11月12日)的70歲生日前,因心肌梗塞逝世。2月16日又出面闢謠,說劉文正並未離世。
心肌梗塞、主動脈剝離⋯⋯,心臟疾病總是來得猝不及防,霎時就可以剝奪一條條寶貴的生命!衛福部公布2021年國人十大死因中,心臟疾病高居第二名、僅次癌症,儼然成為國人不可忽視的國病之一。
講到心臟疾病,一般民眾可能會認為「胸痛」就是警訊,但,並非只有胸痛才要注意,以及胸痛也不一定是心臟疾病!差在哪?讓振興醫院院長魏崢為你解析。
胸痛的8大原因
1.心肌梗塞
痛得較心絞更久,可能持續幾十分鐘、甚至幾小時,患者會有盜汗、噁心、嘔吐、臉色蒼白等症狀。
有糖尿病、高膽固醇或家族遺傳者,在中年後血管堵塞的風險高(如冠狀動脈硬化、阻塞),原本狹窄的血管再收縮,造成心臟缺血。
初期症狀可能不明顯甚至沒症狀,但血管一旦堵塞7、8成以上,在運動時才會出現胸悶、胸痛的狀況,當發展到完全堵塞時,心臟肌肉壞死就是急性心肌梗塞。心臟肌肉壞死,還會嚴重心律不整,導致心臟停止跳動。
2.心絞痛(心臟缺氧)
爬樓梯、趕公車(運動時)痛一下,痛感自左前胸延伸至左手臂,持續時間短、約2~3分鐘。
心絞痛是心臟冠狀動脈阻塞引起的,有強弱程度的不同,初期血流不通時,可能只是胸悶、不會痛;有些患者在運動中,例如爬坡、提重物走動時,才會有些胸悶、胸痛的感受。
3.二尖瓣脫垂
症狀通會常合併心搏過速,或有悶痛不舒服感,常見於高瘦女性。多數患者不會有立即的危險,甚至不少患者一直沒有明顯症狀,而是因為健康檢查,才得知自己患有瓣膜脫垂。
4.主動脈剝離
激烈的痛,痛感可能從前跑到背後,這類病人大部分有高血壓病史。
人的血管是由內膜、中層及外膜3層組織結合而成,當內膜層破損,高壓血流衝破內膜,血液順勢貫流至中外層而形成血管夾層瘤。當夾層瘤逐漸擴大,會因瞬間大量滲入血液,將主動脈壁向前後兩個方向撕裂,造成主動脈剝離。
這情況常常會來不及送至醫院急救,患者便大量出血死亡。
5.心肌橋
指心臟肌肉橫跨在冠狀動脈上,如同一座橋橫跨在河流上,因此得名。原本正常的冠狀動脈會走在心臟表面,但心肌橋患者的冠狀動脈則是被心臟的肌肉覆蓋在上,影響到冠狀動脈血流輸送,造成心臟缺氧、導致心律不整。
運動時,心肌橋就會影響到心臟的血流,造成心臟缺氧,因此可能引起胸口悶、心絞痛的症狀。
6.肥厚性心肌症
一旦有心肌肥厚的病變,便會造成心臟內容積降低,激烈運動時心臟收縮,導致血液無法從心臟順暢送出。絕大多數患者沒有症狀,若有症狀多是胸悶、喘(尤其是運動時)、無力、容易頭暈與暈厥。
7.胃食道逆流
半夜睡覺的胸痛就有可能是此類。
8.肺動脈栓塞
突發性胸痛,嚴重的立即失去意識,CPR通常無法發揮效果,需要葉克膜,但若是大量血塊堵住2邊肺動脈,存活率很低。
*注意事項
當心臟病患者有頭昏、心悸、胸部不適、呼吸短促、心律不整、胸痛、四肢冰冷、意識不明、臉色蒼白、嚴重時會因心肌缺氧而有生命危險,請務必盡速就醫。
心臟問題多是遺傳造成,但多數都可以治療。因此建議,一般人可在50歲後安排做一次高階的心臟電腦斷層檢查;有心臟病家族史者,40歲就可先做一次高階的心臟電腦斷層檢查。
掌握自己的血壓,避免致命心臟疾病
較致命的主動脈剝離、心肌梗塞,有部分原因是因為:血壓沒有好好控制,而且在冬天更容易引發猝死。
提醒高血壓患者,量血壓非常重要,紀錄下平常的血壓幅度,以利調整吃藥的時間。如原本只在早起吃一顆血壓藥,但早起時血壓總是偏高,這時就可以將血壓藥改成早晚各吃半顆。
許多人不知道冬天血壓會升高,尤其是天氣改變,或是去到天氣寒冷的地區時,都要注意。相反的是,天氣變熱的時候血壓會降低,這時降血壓藥就要減少。如高血壓患者在夏天總是頭暈,可能就是血壓藥吃過量,造成血壓過低。
*本文獲「良醫健康網」授權轉載,原文:痛一下、激烈的痛?「胸痛」的8種原因,這2種最致命!心臟權威魏崢解析:你該認識的心臟問題
責任編輯:倪旻勤
核稿編輯:陳瑋鴻
商周發現民眾面對醫療管道普遍而迫切的需求,於是從「百大良醫」封面故事專題開始,2013年正式成立《良醫健康網》。
新冠肺炎疫情之後,健康議題成為重中之重。《良醫健康網》提供專業、正確資訊,從「百大良醫」到各健康專題,延伸到對民眾生活健康的重視,以多元的內容型式、數位服務來經營健康生活社群。
同時,從讀者親身就醫經驗,牽起互動橋樑,打造友善的醫病互動關係,至今累積50000多筆醫師、院所資料,超過40000萬筆網友就醫經驗分享。此項經營榮獲2014年亞洲出版大獎(Asian Publishing Awards, APA )線上數位類/最佳用戶內容原創獎首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