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養生保健
天冷常犯11種NG行為:洗熱水澡、狂搓暖暖包⋯從「4大生活場景」一次解析
1.儘管天氣冷,洗澡時水溫還是以40度以下為佳,避免血管因溫度變化而快速縮張。
2.用暖暖包時其實不用搓,就會慢慢發熱。搓只是加快散熱,同時也讓持續時間變短。
3.使用電暖器時對著自己,是短暫取暖方式!應將電暖器擺在冷空氣來源,提高空氣溫度才是。
寒流到,天冷時我們常洗熱水澡,或用暖暖包、電暖器、電熱毯等方式取暖,但是你可能沒想過,這些看似稀鬆平常的習慣,可能讓你受傷!像是保暖用品本身溫度雖然不高,但只要發熱溫度超過40度以上,就可能有「低溫燙傷」的風險!
除此之外,還有哪些天冷時,我們會忽略的NG行為?正確方法又是什麼?
洗澡
洗澡的NG行為
洗熱水澡:許多人喜歡在天冷時洗泡溫泉、洗熱水澡。心臟內科醫師洪惠風提醒,血管因溫度變化一縮、一張,容易提高心肌梗塞危險性。因此建議泡溫泉不宜泡太久,泡前先喝水;在家洗澡時,水溫也不要超過40度為佳。
暖暖包
暖暖包的NG使用法
1.一直搓:暖暖包的主成分是鐵粉、活性碳、蛭石、食鹽。會發熱的原因是,打開暖暖包外包裝時,鐵粉接觸到空氣與水,鐵粉因氧化而產生熱能。鹽類有催化鐵氧化的功能,而活性碳、蛭石則有保水功能,可使鐵粉持續氧化生熱。
冷的時候就搓一下暖暖包?其實暖暖包不用搓也會慢慢發熱,搓的動作只是熱得快。雖然越搓熱得越快,不過持續發熱的時間也會變短。台大化工博士謝玠揚指出,拋棄式的暖暖包,視使用情況可作用8~24小時,能撐越久的,溫度就不會到太熱。
2.直接接觸皮膚:長時間接觸,可能會發生低溫燙傷的情況。
暖暖包的正確使用法
想讓暖暖包發揮最大效用,要放在「腰部」,因為腰部周圍聚集了血液量高的內臟。若有多個暖暖包,就可多放在背部、腹部、頸部根部、大腿根部的「鼠蹊部」。
電暖器、冷暖空調
電暖器、冷暖空調的NG使用法
1.電暖器直吹自己:要提高家中室溫,重症醫師黃軒建議不要將電暖器對著自己,「這是短暫取暖方式!」若冷空氣是由窗邊透進來,就要將電暖器擺在窗戶旁,把冷空氣變暖,這樣才能較長時間的保暖。
2.覺得冷就開電暖氣:黃軒建議,若室溫超過20℃,其實就沒必要開電暖氣。但如果需要房間內的「部份區域」提高溫度,還是可以使用。此外,因為電暖器較冷暖空調耗電,因此在較大坪數的房間,就建議使用冷暖空調。
3.開微風模式:雖然電暖器耗電,但為了省電而轉到「微風模式」,反而會增加耗電量!因此透過「自動模式」,讓室溫上升到理想溫度,這才會比較省電。
電暖器、冷暖空調的正確使用法
室溫低於20℃,再開電暖器、開自動模式,且將電暖器置於冷空氣來源處。
若還是覺得冷,黃軒建議要使用「電風扇」。因為電暖器讓熱空氣上升,可能還是會覺得很冷,這時只要把電風扇對著天花板吹,將上面堆積的熱空氣吹散,房間的溫度就會均勻。冷暖空調釋放的熱空氣,也可以使用同樣的方法,讓暖氣充滿整個房間。
電熱毯
電熱毯的NG使用法
1.溫度調高一點:家醫科醫師表示,皮膚接觸44度的物品4小時以上,就可能造成皮膚燙傷;接觸溫度46度的物品、持續約30分鐘就可能造成燙傷;接觸50度的物品,可能3~5分鐘就會傷至真皮層。要特別注意,只要長時間在固定部位接觸熱源,40多度的溫熱感都可能讓皮膚傷害,造成「低溫燙傷」。
2.摺疊使用:以壓折及扭曲的方式使用或收納,會導致電毯熱效應增強、接觸不良,而引起燃燒。
3.加裝其他金屬物品:勿以別針或其他金屬物品固定電熱毯,以免觸電。
4.弄濕電毯:在使用電熱毯時,注意不要將電毯弄濕,以免發生觸電危險。
5.任何人都能用:為避免燙傷不自知,嬰兒、孕婦、糖尿病患者、長時間臥床等較特殊族群,都要避免使用電毯或熱敷墊。
電熱毯的正確使用法
將電熱毯溫度調整至40度以下,定時使用1~2小時,避免長時間使用。若欲於就寢時使用,可於睡前預熱30分鐘,就寢後30分鐘內要切斷電源。另外,使用時可再舖一層薄被,避免皮膚和電毯直接接觸。
小心「一氧化碳中毒」
內政部消防署資料顯示,一氧化碳是一種無色無味的氣體,中毒後的症狀不易被察覺。一般人在吸入一氧化碳後,經常會有疲倦、昏眩等不適症狀,往往在中毒而不自覺的狀況下,在昏迷中死亡。
一氧化碳中毒案件多發生在12月、1月、2月等溫度較低的月份,新北市消防局第一救災救護大隊提醒,在家中使用瓦斯爐、燃氣熱水器時,務必養成「開啟一扇窗」的通風習慣,以防範一氧化碳中毒的危害。
*本文獲「良醫健康網」授權轉載,原文:天冷最常犯11種NG行為:熱水澡超過這溫度、搓暖暖包...從「4大生活場景」一次解析
責任編輯:倪旻勤
核稿編輯:陳瑋鴻
這是一個開放給所有商周讀者發聲的管道,如果你有意見想法不吐不快,歡迎大聲說出來!(來稿請寄至red_chen@bwnet.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