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
把全世界當成你的人才庫
「如果你不能吸引和留住優秀的人才,你將不能實現偉大的事業,」特斯拉創辦人馬斯克曾說。
大家都在喊缺工,即便如台積電、聯發科,一樣面臨棘手的人才競爭。尤其當科技彌平國界,全球企業都在跨海搶人,你的對手早已不只是本土企業,而是那些廣納海內外人才的國際級公司。
「錢」不再是搶人的唯一武器,懂得留住國際人才的企業,掌握的其實是人心。
不管是跨國半導體大廠、或傳產中小企業,只要經營者肯轉換心態,主動靠近國際人才、培養多元文化職場,讓員工覺得「留在這裡比母國更好」,全世界人才,便為你所用。
像是位於高雄的鋐昇實業,主要生產、銷售五金零件,客戶遍及全球一百二十多國,董事長黃文彬一年投資三百萬找人才,目前,總公司裡的國際員工約占總人數一成,歐、亞、非都有。
做的不是高科技的傳產公司,怎麼留住海外人才的心?它和台達電、美光等企業,都掌握了哪些關鍵心法?
1.主動出擊,把學校招生當自家徵才
大學仍是國際人才的最大來源,但,企業必須發揮更強的主動性,知道自己需要怎樣的人,再跟學校「下單」。例如,鋐昇鎖定人口逾億國家的印尼、巴西學生,背後市場大,投資才划算,接著才選專業、特質等。
找到合適人選後,還不急著給錢。黃文彬要求學生參與專案、實習,觀察跟自家文化是否吻合。最後,如果具備工作意願又能適應,就給獎學金留人。
2.由自己人傳授生存之道
美光內部有個員工自主發起、關注外籍同仁與文化議題的社團「馬賽克(Mosaic)」。
「他們知道身為一個外國人,在台灣這樣的環境、在美光工作會遇到什麼困難。」美光人才招募處長張嵋嵐表示,這個社團除了舉辦各國節慶活動、介紹異國文化,更重要的是有一本「生存手冊」。
社團裡的「學長姐」,將彼此在台灣生活遇到的痛點、哪裡好吃、怎麼跟台灣人溝通等,寫成「生存手冊」。這些內容,是真正在台灣生活過的外國人,才會發覺、注意到的細節,很難透過人資去體會、代筆,更難以top-down佈達。
「人才加入之後,你怎麼對待,他怎麼跟別人講,才是關鍵。」讓找進來的人替你說話,拉攏人心、傳承經驗、凝聚團體,更帶來同伴。
3.以跨文化活動傾聽不同聲音
別以為團康活動,跟公司營運表現無關。台達電舉辦潑水節、為長輩祈福的浴佛儀式,及端午龍舟賽、電競活動等,邀請越南、泰國和印度等員工參與,讓多國籍員工感受尊重、歸屬感,更打破國籍、廠區等限制,擴大集團員工的交友圈,建立互助網絡。
4.滿足基本生理需求
想像你移居國外,最想念的台灣味是白飯、還是五更腸旺?食物不合胃口,很容易讓國際員工產生不如歸去或抱怨心態;若員工餐廳能提供多種文化菜色,是提供國際員工找到熟悉感的好方法,提高留任意願。
即使沒有員工餐廳,也可以製作周邊美食地圖。台積電、聯發科等公司聘用大量印度人,新竹園區周邊就多了不少印度餐廳,還不乏印度人開的道地口味。
5.彈性調整工作模式
很多雇主會擔心,國際員工總有一天會離台,還要投資這位員工嗎?
黃文彬卻換位思考,想家是自然,他要企業主思考的是:「工作一定要在辦公室才能完成嗎?」
他有一位西班牙裔業務,進公司六年,想家了,於是,他們約定改為遠距工作,「結果他在家還是不斷接單、下單,」不只業績沒受影響,回到西班牙,離歐洲市場更近、商業判斷更精準。
上述作法,看起來都不難,但亟需用心規劃,甚至需要整個公司上下一心,營造尊重多元的企業文化。
唯有正視文化差異,發自真心惜才,人,才留得住,並讓他們甘心帶來更多同伴。
讓全世界變成你的人才庫,一家公司是人才濟濟、還是人才岌岌?就在領導者的轉念之間。
商學院沒教、頂尖CEO不外傳的know how 都在這裡,讓商周集團執行長郭奕伶陪你打出一場場的勝仗!
立刻加入郭奕伶粉絲專頁,看執行長們的商業智慧和日常學習 ☛
https://www.facebook.com/BW.CEO.YILING.KUO